近日,據深圳市急救中心消息,深圳自2017年推出“公眾電除顫計劃”,開始在公共場所大規模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來,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公共場所共有4.3萬餘台AED,分布在機場、地鐵站、高校、體育館、寄宿製高中、會展中心、社康等公共場所,覆蓋率位列全國第一。另據統計,深圳市民已用這些AED成功挽救137人的寶貴生命。
4月3日23時22分,清明假期去程客流高峰,一名中年男性乘客在深圳地鐵羅湖樞紐交通層口岸區域突然暈倒。事發時,保安員接報後1分鍾內趕到現場,確認乘客處於無意識狀態,立即通過對講機呼叫支援。物業值班主任迅速趕到,經檢查判斷乘客無心跳、無呼吸,隨即開始心肺複蘇、安排人員取來AED並撥打120。在急救過程中,工作人員依據AED提示,先後兩次對乘客進行電擊除顫,並持續實施心肺複蘇。待乘客恢複心跳和呼吸後,工作人員繼續用AED監護,直至120急救人員抵達現場。該乘客由救護車送到羅湖區人民醫院後,被診斷為急性心梗,經進一步治療,目前恢複良好。
深圳市急救中心指出,發生在醫院外的心髒驟停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這時除了盡快撥打120,盡早實施“心肺複蘇+AED除顫”能夠大大提升搶救的成功率。1分鍾內實施“心肺複蘇+AED除顫”的心髒複蘇成功率大於90%,4分鍾內大於60%,6分鍾內大於40%,8分鍾內大於20%,10分鍾以上的成功率趨於0。另外,如果附近沒有AED或AED未到達之前,第一目擊者如果懂急救、會急救,能夠盡早撥打120急救電話並在120調度員的指導下進行高質量的心肺複蘇,一樣可以做“救人英雄”。
如何學習急救知識?深圳市急救中心介紹,市民可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深圳急救”,在對話框輸入“口袋書”進行了解;或報名參加由深圳市急救中心聯合深圳市內各公眾急救培訓基地舉辦的2025年“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普及宣傳活動”,詳情可通過“深圳急救”了解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