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綜合減災社區創建模式中,深圳不斷創新,著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推動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完善基層治理體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整合社會多方資源,實現社區共建共治共享,這一點在前海社區創建綜合減災社區工作中得以展現。在前海社區,有一支名為“小區治理夥伴”的隊伍,他們以共同參與防災減災服務這一目標,由社區黨支部黨員、業委會委員、物業企業骨幹、樓棟長、誌願者等共同組成,建立了多方議事協商、問題反饋聯絡、事件跟蹤督辦等機製,引領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治理。
在深圳綜合減災社區創建工作計劃中,抓實社會共治是一項重要工作。深圳通過著眼於“社會”的因素,扶持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協同參與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織密基層應急動員、響應和服務網絡。
在前海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即可學習各類防災減災、安全科普知識,社區借助公益組織力量,為居民普及家庭用電用氣用火安全常識,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應急安全科普知識;開展消防安全大體檢,入戶宣教,不定期開展夜查督導行動,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等;設置“安心驛站”AED一體機,搭建“四分鍾黃金救援圈”,不斷增強居民安全防範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據了解,深圳市應急管理局也不斷深入調研、加強指導,組織專家技術支撐團隊赴各區開展政策宣講,持續推動社區宣傳教育活動、應急演練常態化、多元化,不斷豐富宣傳教育內容,鼓勵引導社區誌願者組織、居民主動參與綜合減災社區創建工作。
為了不斷充實社區防災減災力量,今年,深圳全力推進“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工作,計劃到2024年底,全市累計培訓考核人數將不少於3萬名,基本建成覆蓋全市各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場所以及街道、社區的“應急第一響應人”網絡體係,為事故、災害的前期處置發揮前端響應的重要作用。
加強社區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也必不可少,深圳一直著力打造一支覆蓋全麵、一崗多能、相對穩定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災害信息員隊伍。截至2022年9月,全市災害信息員1297名,切實把防災減災救災的力量延伸到全市每一個社區,築牢基層防災減災救災防線。
各區也積極織密織牢防災減災救災網絡。其中,光明區依托網格黨支部建立“紅小二”服務隊,隨時隨地為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羅湖區、南山區、龍崗區等區積極推動智慧減災建設,建設智能大喇叭監測預警平台、電動自行車智能監管、智慧消防、智能紅外煙感預警等係統,實現自動化監測預警管控,實現社區防災減災救災“智慧”管理。
2023年,深圳將實現全市“綜合減災社區”100%全覆蓋。深圳將不斷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推進基層隊伍建設、經費保障、救災物資儲備、應急避難場所管理標準化建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築牢社區安全防線。
如何進一步開展綜合減災社區創建工作?深圳不斷探索、總結,形成一係列優秀創建經驗。2021年7月21日,深圳綜合減災社區創建工作經驗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47項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舉措之一,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宣傳推廣。2022年8月,深圳地方標準《綜合減災社區創建指南》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入第八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
未來,深圳將深入總結綜合減災社區創建經驗,充分吸收國內外優秀理念,結合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推進安全韌性社區創建,打造深圳綜合減災社區2.0版指標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