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以“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為主題的2021年(第二屆)廣東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展在廣州正式啟動。據現場消息,本月全省公共圖書館將同步開展2021年“粵圖博覽”之《災難麵前,你可以做得更好——2021年廣東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展》。
在活動主場區一輛“595安全大篷車”前,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們科普地震逃生知識。搖晃的車內,幾位市民正在體驗地震發生時的感受,並尋找合適的場地進行躲避。大篷車上的屏幕中,還播放著地震來襲時的安全逃生知識。
另一邊,多名應急救援隊的隊員們正在教現場的市民逃生繩結的係法、演示心肺複蘇的技法。
幾位小朋友也和隊員們“玩”的不亦樂乎,他們排成一列,利用圍巾捂住自己的嘴,按順序跟著隊員彎腰前進,繞場一周。“我們在模擬火場逃生,用圍巾保護好鼻子和嘴,然後彎著腰走,就不會吸到煙霧了。”潘凱粵小朋友在一番體驗後,和媽媽分享著自己學到的知識。
有獎知識問答區被擠得水泄不通。“帶孩子來的,感覺這樣寓教於樂挺好的。”廣州市民李蒙先生帶著9歲的兒子一起來參加活動,他們通過知識答題贏得了禮物,孩子還體驗了“空氣警報”裝置的使用。“我覺得現場給孩子看看地理模型、體驗一下地震逃生方式,他的印象會更深刻,這些知識也是我們生活中應該掌握的。”李先生說。
“廣東近些年沒有發生大的地震,所以可能大家覺得廣東離地震比較遠,實際上我省的地震風險並不低。”廣東省地震信息中心主任黃騰浪在現場介紹,廣東位於東南沿海地震帶上,是華南地區地震相對多發的省份。從震害防禦角度,全省都屬於6度及以上的設防地區,汕頭、湛江徐聞縣等地的抗震設防要求更是達到了8度要求。
目前,我省注重將“防震、抗震、救援”三者相結合。例如按照國家要求提升房屋質量、城市建設盡量避開地質斷層、宣傳防災減災知識等。
此外,廣東已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地震監測係統,該係統的核心關鍵技術使我國的地震速報從人工速報提升為全自動化速報,實現了國內地震1分鍾、國外地震3分鍾自動速報。
在啟動儀式現場,活動主辦單位還向省立中山圖書館和省科技圖書館捐贈了一批反映防災減災救災行業發展成果的專著文獻;向部分學校捐贈了大量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資料,向現場幸運讀者贈送應急包等科普物品,引導公眾和社會力量強化安全發展理念,關注和參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和防震減災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