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天價針”“天價藥”讓罕見病的話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罕見病,顧名思義,患者少,發病率低於0.01%,故而針對這類疾病的藥品研發成本高、藥價高昂,如何“用得起藥”成了罕見病患者的“心頭病”。近年來,深圳市醫療保障局持續推動解決罕見病用藥保障難題,建立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深圳惠民保”的罕見病用藥保障機製,大大減輕了罕見病患者的用藥負擔,讓罕見病患者用藥可及、用藥有保。
基本醫保減輕費用負擔
“一家人又有了希望”
“孩子確診的時候,我的心都碎了,好像有人為他的生命按下了加速鍵。”2021年,兩歲的希希(化名)被確診患有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也被稱為嬰幼兒漸凍症,疾病導致他的骨骼變形、肌肉萎縮,連筷子都無法拿起。希希爸爸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孩子就是我們一家的希望”。
患病之後,因為用不起特效藥,希希每天都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就在全家人心灰意冷的時候,傳來了好消息——深圳落地罕見病“國談藥”,原價70萬元/針的SMA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被納入醫保範圍,通過國家醫保談判降至約3.3萬元/針。經深圳基本醫保報銷90%後,每針實際支付僅3000餘元,負擔大為減輕,希希也因此正常用上了藥。
“用藥之後,孩子體質、體重都有所改善,已經能用筷子吃飯了。我們一家的希望也越來越大!”希希爸爸激動不已。
深圳醫保一直高度關注罕見病用藥保障工作,對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罕見病藥品全部落實基本醫療保障待遇,以希希使用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為例,截至目前,已有537人次用藥。
同時,深圳醫保在2021年實施了門診特定病種政策,將血友病、肺動脈高壓、多發性硬化症等7種罕見病納入門診特定病種保障,由醫保基金給予更高比例、更高限額保障,最高報銷90%,每年可為全市近2800名患者減負1.5億元。此外,2023年10月後,深圳醫保又在基本醫療保險基礎上新增了大病保險,對參保患者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二次報銷”,最高報銷100萬元,進一步減輕罕見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惠民保進一步加強保障
“沒有它,我很難堅持下來”
2019年,23歲的小於忽然感到四肢無力,甚至無法正常走路,於是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深圳中山大學醫院就醫,最終被確診為晚發型龐貝病(LOPD)。“聽到這個噩耗時猶如晴天霹靂。”小於說,當時都不知道該怎樣麵對接下來的人生。
“15天就要用一次藥,一年就要100多萬。”小於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醫院繳費單時被嚇得目瞪口呆,“用藥真的太貴了,掏空家底也填不上。”醫療費用高昂,最開始小於隻能選擇幾個月用藥一次,但由於用藥間隔期過長,疾病的進程隻是放緩了,但依舊在惡化,肌肉萎縮由四肢逐漸發展至呼吸係統,甚至導致呼吸困難。
轉機出現在2023年5月,由深圳醫保指導推出的“深圳惠民保”正式發布,保費標準為88元/人/年,醫保個人賬戶即可購買,緊密銜接基本醫保,低價格高待遇,參保條件“不限病種、不限既往病史、不限戶籍、不限年齡”,實行“一站式結算”便利措施,龐貝病等7種罕見病的高額自費藥被納入了專項保障範圍,最高報銷70%、年保障額度50萬元。
“今年終於可以按醫囑進行用藥了。”根據醫生提出的治療方案,小於2023年全年用藥16次,“深圳惠民保”幫他按最高額度支付了50萬元。“如果沒有‘深圳惠民保’的幫扶,我恐怕很難堅持下來。”小於說。如今,雖然疾病沒有痊愈,但好在小於已經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
據悉,“深圳惠民保”在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外為罕見病用藥費用保障缺口提供了重要補充,也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醫保目錄內的罕見病藥品經基本醫保報銷後,“深圳惠民保”還可進一步報銷80%,年保障額度120萬元。
針對醫保目錄外藥品,除納入了7種罕見病高價自費特效藥品外,“深圳惠民保”還將治療嚴重進行性脊柱畸形等罕見病的部分“港澳藥械通”藥械納入保障範圍,最高報銷50%,年保障額度50萬元,保障患者有效使用國際先進藥械。同時暢通用藥渠道,指定8家定點零售藥店作為罕見病高價自費藥供應機構,4家罕見病協作網醫院作為我市定點醫院,確保患者用得上、能報銷。目前,“深圳惠民保”已累計保障超5萬人次,賠付1.5億元;其中,保障了罕見病患者212人次,賠付648萬元。
激勵大灣區學科建設
“罕見病不再‘罕治’”
“以前看到很多罕見病患者因為藥價昂貴而不得不降低用藥頻率,甚至放棄治療的時候都會感到很痛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罕見病醫學中心(籌)副主任杜啟峻表示,罕見病的臨床患者案例本來就少,再加上部分罕見病患者顧慮醫療費用而放棄治療,導致治療罕見病的醫生也很“罕見”,患者從生病問診到確診少則需要幾年,多的十幾年。
杜啟峻說,需要感謝深圳醫保對罕見病的持續關注,不斷破解罕見病用藥保障難題,“讓更多罕見病患者用藥負擔減輕,‘吃得起藥、看得起病’。”近年來,他慶幸越來越少看到那些令人惋惜的場景。同時,深圳醫保出台了單獨支付政策,罕見病“國談藥”不納入參保人普通門診年度報銷限額、不列入醫院住院醫療總費用核算範圍,“醫生不用顧慮因為用了高價藥物導致醫院總費用超支,在治療時才更好大展拳腳。”
“明顯能感受到的變化是,深圳罕見病患者逐漸開始敢看病、敢治療,有了更多的臨床案例,醫生的診療水平也在過程中不斷提高。”杜啟峻說,這種“雙向奔赴”既吸引了更多罕見病患者來深就醫,也同樣激勵著深圳在罕見病學科建設上更進一步,形成正向循環,為大灣區罕見病治療水平的提升發揮著巨大作用。
據悉,港大深圳醫院目前已開展超過100個罕見病病種的診療,正努力打造國家罕見病區域醫療中心。自去年“深圳惠民保”保障生效以後,港大深圳醫院已接收了10多位罕見病患者入院治療,較以往明顯增長。
“如今,通過深圳醫保的多重保障,更多罕見病患者基本能夠負擔用藥費用,配合更優化的治療方案,醫院對罕見病的治療也更具信心。”杜啟峻說,醫保醫療協同保障,罕見病患者的路將走得更好更遠。
對於未來,杜啟峻說,希望更多治療罕見病的藥物能夠被納入深圳醫療保障範圍,逐步推進,努力讓更多罕見病患者“病有所醫、醫有所藥、藥有所保”,不放棄每個小群體,讓罕見病不再“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