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佛山有新招。日前,據佛山市消息,自去年9月該市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管理雲平台上線以來,425個項目在雲平台完成招投標活動,交易總額超140億元,中標價平均下浮4.8%;每個項目平均參與投標企業超13家,特別是使用信價量化法的項目,平均投標企業超100家,是改革前的8倍。上述數據正是佛山深化招投標製度改革成效的縮影。
近兩年來,為鏟除工程建設領域腐敗滋生土壤,破除圍標串標、買標賣標等頑瘴痼疾,佛山成立專項改革調研組,開展招投標製度改革,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招投標環境。
該改革調研組相關成員介紹,佛山招投標製度改革重點聚焦成本控製機製、招標投標體製機製、集中建設管理體製機製三大主線,以及招標人、投標人、評標專家、招標代理、監理五類主體,著力解決“怎樣監督領導決策”“怎樣防止圍標串標”“怎樣防止轉包和違法分包”等八個工程建設領域的難點問題。
在此過程中,佛山推出了多項改革創新舉措。其中,創新評標定標辦法、項目生成提級決策等舉措為全省首創。
例如,為兼顧各類項目需求,佛山創新了綜合評估法、評定分離法、信價量化法、簡易評標法等四種評標定標辦法。這樣既兼顧了重技術重資質的大中型項目,又兼顧了技術簡單規格統一的小型項目,使各層次、各體量的投標人都有公平公正參與投標的機會。
為推動項目專業化管理,佛山深化集中建設管理體製機製改革,明確非經營性項目均由市、區、鎮街三級集中建設機構建設,市、各區集中建設主體原則上都不超過3個,各鎮街不超過2個。改革後,全市建設主體數量從改革前的308個壓縮至82個,建設主體總量較改革前大幅壓減73%。同時,推行“雙軌並行”的建設模式,將市場化代建作為集中建設管理模式的有力補充。
改革持續深化,也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去年九月,廣東鼎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了佛山南海區的一個道路工程項目。“改革後,新的評標定標方法變得更加科學。”該公司經營部經理劉誌立表示,比如,針對小型的工程施工,佛山首創了信價量化評標法、簡易評標法等兩種適用於小型工程的評標辦法,明確采用這兩種辦法的項目不進行技術標評審,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參與競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