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消息,10月15日,廣州市地方標準《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技術規範》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全國首個省會城市地方標準,內容涵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這一民生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是目前國內體係最完備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技術規範。
規範在確保不提高加裝電梯“門檻”的基礎上,著力補強安全規範要求,解決居民無障礙出行難題,並針對性提升形成具有廣州地域特色的臨路加裝電梯、相鄰建築間距、住宅綜合樓加裝電梯等標準規範要求,推動構建廣州地域特色標準體係。
規範內容涵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民生工程前期階段技術評估、方案設計,中期階段土建施工和驗收、設備安裝,後期階段使用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規範要求,致力構建係統完備標準體係,促進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規範明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不應占用規劃和現狀城市道路,包括快速路、主幹道、次幹道、支路。當規劃道路近期不具備實施條件時,應結合現狀道路使用和規劃路實施情況合理確定方案。若是在街坊、居住區內加裝電梯,不應降低原有通行條件,確有困難時占用街坊內道路後所剩餘的公共通道寬度僅供人行和非機動車通行的不應小於1.5米,供機動車通行的不應小於3米,兼作消防車道時不應小於4米。
同時提出,電梯出入口不宜麵向車行通道設置,且應於車行道之間預留出緩衝空間。若因條件限製需與車行通道相鄰設置,應設防護欄等安全防護措施,並在車行道設置警示標識和減速帶。
對於相鄰建築間距問題,規範明確,加裝電梯井道或連廊與本交通單元內既有住宅建築或相鄰住宅建築臥室或起居室主朝向窗戶的正投影淨距不應小於4米。據了解,國家對於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相鄰建築間距並無明確要求,廣州此前執行的標準是不應小於6米,本次根據研究成果,參照國內城市的做法,結合實際進行了修改。
規範建議加裝具有困梯自動報警的AI物聯網監控設施及增設外線直撥電話,配備停電平層自救裝置,每年進行至少1次救援演練等。
“小電梯”背後反映著“大民生”。廣州從2010年起逐步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截至2024年9月底,廣州累計推動加裝電梯批複通過18005台,建成15190台,惠及居民100多萬人,審批和建成數量均居全國之首。
廣州作為超大型城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麵臨著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加裝電梯提升生活品質急切需求。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統計,廣州全市老舊小區住宅待加裝電梯的存量10萬餘棟,集中在中心城區,居住群體多為老年人,加梯需求十分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