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過後,全省不少企業進入複工複產階段。廣東省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和消費的大省,有1.2萬多家各類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單位,風險防範和化解任務繁重。與此同時,廣東尾礦庫數量較多,截至2019年底,共有尾礦庫57座。而尾礦庫事故危害在世界93種事故危害中列第18位,安全隱患不容小視。
省應急管理廳安全基礎管理處處長王海貴表示,在企業複工複產過程中,該廳將通過線上線下配合指導服務,結合不同行業、企業的特點和要求,主要監督企業是否落實了節後複產“六個一”生產要求和“一線三排”的工作機製。其中,廣東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係統(簡稱“監測預警係統”)和非煤礦山尾礦庫“天眼地眼”安全風險預警預測係統(簡稱“天眼地眼”係統)這兩個監測預警係統發揮了重要作用。
借助監測預警係統,省應急管理廳實現了對企業基礎信息的大數據管理。在完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數據接入的基礎上,還向三級、四級重大危險源擴麵,逐步將全部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企業納入監測預警係統。截至目前,廣東已完成372家重大危險源企業監測監控數據接入,1307家企業監控數據接入。
監測預警係統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係統是通過重大危險源企業的溫度、壓力、液位、可燃(有毒)氣體報警等關鍵物聯網感知監測數據,將危險化工工藝裝置納入監測預警係統“一體化”管控。一旦發現風險,就可以通過係統,向企業發出預警信息。
“今年春節期間,我們通過監測預警係統發現,揭陽某企業存在異常告警導致風險上升,於是第一時間向企業推送預警。”省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蔡俊豪表示:“後來我們了解到,這家企業當時正進行線路維修,當地的應急管理部門督促企業核實線路維護情況,確認數據上傳是否正常,及時消除告警點位,確保複工複產安全生產。”
“天眼地眼”係統則接入了廣東57家非煤礦山尾礦庫企業的運行信息以及20家在用尾礦庫在線監測信息,建立了全省非煤礦山尾礦庫綜合監管平台,為省內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提供區域性尾礦庫風險評估和災害預警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