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環境保護信息公開 > 執法監管信息

江門東湖公園水質提升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水質明顯改善

時間 : 2022-06-28 10:09:4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碧湖清波,水草豐茂,蓮池風景好。盛夏時節,江門市東湖公園遊人如織,手機和“長槍短炮”對著美景拍個不停。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東湖,曾經淤積嚴重、水色渾濁,前年7月被判定為劣V類水體。去年9月,東湖公園水質提升項目正式啟動。如今,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在“水下森林”的作用下,內湖、外湖湖水水質分別提升至Ⅲ類、Ⅱ類,今年4—5月在江門市19條跨縣河流(湖庫)河長製水質考核監測中綜合排名第一。

  重塑和諧水生態打造能自淨的“水下森林”

  1958年起,江門人民在一片荒蕪的山頭田野間,挖湖修路、綠化造園,建起集旅遊、休閑、科普、教育、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東湖公園。60餘年來,東湖公園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江門人的成長。

  對於“95後”吳先生來說,東湖公園是他美好童年記憶的一部分。“東湖公園湖水項目改造前,湖水有點渾濁,清澈度欠佳,改造後,湖水清澈度都提升了,水體都幹淨了。現在長大了,再次去坐遊艇的時候,都很自然將手伸到湖水中去,感覺湖水的清涼。”吳先生說。

  由於建成時間較早、管網配套建設跟不上時代發展等原因,東湖公園水質近年麵臨透明度降低等問題。根據2020年7月江門市河長製水質考核檢測情況,東湖公園水質達到劣Ⅴ類。在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Ⅴ類水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水域,劣Ⅴ類水意味著汙染程度已超過Ⅴ類。

  去年9月,為改善水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啟動實施東湖公園水質提升工程,項目投資超過2800萬元,涉及湖體水域麵積約17公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控源截汙、活水補給、內源治理、生態修複以及公園環境綜合整治等,實現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的統籌治理。

  據工程實施單位廣州資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息,在水生態修複工程中,外湖大麵積引種水草,構建以沉水植物為核心“水下森林”。工程負責人田霖介紹,“水下森林”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提升湖體溶解氧水平,吸附分解湖體汙染物質,恢複水體自淨能力,並重建各類水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從而恢複物種多樣平衡的湖體生態係統。

  提升工程見成效水深兩米仍清澈見底

  東湖公園水質提升項目啟動3個多月後,外湖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Ⅱ類水平,內湖達到Ⅲ類。目前,內外湖堤加固、錦鯉池土壩建設、荷花池棧道建設等主體工程內容已完成,隻剩下抽水泵房的外飾及電氣設備的建設,預計7月中旬完成收尾工作,整體完工。

  近日在內湖和外湖繞行一周,發現外湖水深兩米處的水草清晰可見,還可看到近岸水中遊動的小魚。田霖介紹,外湖的“水下森林”能對一般性水體汙染,具備較強的自我淨化、自我恢複能力,可以有效避免東湖出現發黑、發臭、發黃、發綠等現象。

  在內湖的荷花池中,3月底種植的逾萬棵太空蓮陸續綻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景吸引不少市民拍照。60多歲的攝影愛好者林先生幾乎每天都到東湖“打卡”,是公園蝶變的見證者之一。“現在的湖水很清澈,還種了不少荷花新品,非常漂亮。”林先生說。

  治水貴在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田霖提到,工程已進入水生態修複養護期及基礎設施質保期,施工方將繼續做好湖麵保潔工作,動態調整水體維護目標,控製外來物種入侵,持續改善東湖水體水質,美化提升湖域周邊環境。

  東湖公園管理所工程師吳錦波表示,如今外湖區湖水清澈見底,湖底水生植物生長茂盛,湖體景觀較為優美。接下來,東湖公園管理所將密切留意水質情況,協助施工單位做好外湖區水生植物的維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