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剛過,東莞便又開始忙碌了起來,為迎接農曆新年,一係列高質量展覽、演出“摩拳擦掌”想要在兔年伊始“大展身手”,連多處落羽杉都換上紅色“新裝”,為市民打卡做好了準備。
去年年底,2022灣區文采會閉幕式盛典暨潮流東莞·火柴盒“世界那麼大 不也遇見你”跨年音樂會在東莞石龍舉辦,向2022說再見的同時,翻開2023東莞文化生活新篇章。
回顧2022年,東莞公共文化供給推陳出新,圍繞“潮流”關鍵詞,持續推出品牌活動。其中,“潮流東莞·火柴盒”城市藝術time(下稱“火柴盒”)在每一個值得慶祝、紀念的時間節點都未缺席。
去年4月,“火柴盒”在東莞東城黃旗南香遇走廊揭幕,並宣布各鎮街“火柴盒”分點同步啟動。2022年全年,東莞市、鎮41個“火柴盒”共舉辦演出250多場,線上線下惠及1874萬人次。
“火柴盒”舉辦之初,就以打造“小而美”的文旅新場景為初衷。隨著活動的落地、傳播、升級,“火柴盒”深受市民喜愛,成為2022年度東莞公共文化發展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根根點燃的“火柴”不但為觀眾帶來精致演出,也為本土音樂人才搭建展示舞台、為城市公共文化提供了全新可能。
一盒“火柴”打開城市文化新可能
2022年4月,東莞開始邁入初夏,天氣逐漸炎熱。此時的東莞市文化館正忙於準備“潮流東莞·火柴盒”城市藝術time的首場演出暨啟動儀式。
提出一個新想法。“火柴盒”靈感源於東莞火柴業,火柴廠是東莞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勇於走自主研發、重視質量之路的一個縮影。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打火機、液化氣漸漸走進日常生活,當初興旺的火柴廠一家家隱去。火柴慢慢成了年代和曆史的代名詞。
今天,一盒小小的火柴,曾經飽含著東莞人日夜辛勤工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努力奮鬥並作出貢獻的美好回憶。“火柴盒”的命名,不僅寓意點亮東莞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更是期盼照亮東莞工業發展的前行之路。
為了打一場漂亮的“開門仗”,在“火柴盒”啟動儀式舉行前幾個月,東莞市文化館便開始著手準備工作。“年輕人會喜歡哪種風格呢?”“我們打造的活動必須要貼合‘潮流東莞’的城市形象”“我們要盡可能地扶持一批本土樂隊”“不需要很大規模,但是要讓音符隨時隨地流淌在城市中”……
綜合考慮後,東莞市文化館將重點落在“小”與“美”上,不追求規模,更看重靈巧與精致,同時還需具備可複製性,能夠在東莞多點開花、迅速傳播。於是一個以草地為舞台,伴以些許露營椅,用陽光、微風或星光做點綴的“火柴盒”便應運而生。
打造一個新形式。今天,如果你來到東莞,走進位於莞城的騎樓老街,想拿著相機打卡留念,或許就會被咖啡店老板問起:“你是上次拍‘火柴盒’的那個團隊嗎?”去年6月,以“父親的散文詩”為主題,“潮流東莞·火柴盒”父親節專場以“路演+快閃+現場互動”的形式走進東莞老街區,給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快閃”是“火柴盒”重要特征,在每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東莞的街頭上、公園裏都有可能偶遇一場美好的演出。市民鄧女士已經60歲了,去年父親節當天她去騎樓老街找中醫拿藥,走出藥店便被這場“快閃”演出吸引,“唱得很好,曲目選得也很好,很有力量”。
以“快閃”為亮點,並不是削弱了策劃的意義,反而更需要精心準備。母親節、父親節、中秋、國慶……每一個節日,“火柴盒”都會打造專屬歌單,做好預熱宣傳,在期待與市民“邂逅”的同時,也營造“約定”的溫情。
製造一個新玩法。“火柴盒”的走紅不僅僅依靠線下高質量的演出,還依托於線上解鎖多種新玩法。啟動前,“火柴盒”表情包上線,吹拉彈唱的卡通形象“霸屏”東莞人的朋友圈;為了讓大家“預習”本土樂隊,一組預熱海報搶先劇透亮點;活動效果拉滿後,潮流東莞·火柴盒大“曬”評選上線,選出十大“東莞最潮火柴盒”,勾起市民集體回憶。
從最開始的一個大膽設想,到最終呈現出的高質量的演出與各色產品,“火柴盒”走出了東莞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的一條新路徑:以“小而美”的精致演出撬動公共文化的“大服務”,以東城黃旗南香遇走廊為開端,“火柴盒”如一串音符串起了全市的文化活動。
一段音符串聯全市文化大動作
縱向來看,“火柴盒”陪伴觀眾度過了每一個重要節日;而橫向來看,“火柴盒”也在全市各個文化活動中留下了無數精彩瞬間。
去年夏日,和“火柴盒”同時啟動的還有“潮流東莞·生態露營節”,如今這兩項活動既是“潮流東莞”的閃亮名片,也是“最佳搭檔”。2022年5月29日,“潮流東莞·生態露營節”首場活動在厚街灣區自然學校舉行,除了美景與美食,“火柴盒”的出現為首場露營節增添了活力與亮點,散發出青春東莞、潮流東莞的魅力。“火柴盒”也成為“露營節”的“常客”。
藍天白雲,海風依依。去年5月,“火柴盒·浪漫濱海灣”專場音樂會在濱海驛站精彩上演。融合濱海灣的海濱風光、自然之美,音樂會以活力、浪漫、唯美為基調,讓市民與大海一起聆聽城市的動人音律。“天氣很好,海邊風景很美,樂隊演奏挺專業的,感覺非常享受。”市民唐女士表示。
時間來到去年11月,“挖出來的‘漢東大國’——曾國青銅器精品展”博物館之夜專場活動——“小小火柴盒”博物館藝術time在海戰博物館舉行。活動把青銅器展和本土音樂相融合,把樂隊請進博物館,讓古代青銅器與現代音樂元素交彙。有觀眾表示,原來展覽與音樂也可以如此相配。
“火柴盒”可以與展覽相稱,也可以走進企業送上文藝關懷。去年冬天,“火柴盒”活動走進長安鎮vivo全球總部,邀請長安本土青年歌手為企業員工帶來優質演出。“我們公司的員工偏年輕化,這種音樂類節目很受他們歡迎,希望多一些這樣的文化活動走進公司,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vivo行政事務部工作人員牟小琴對記者說。
除了在本地各個節日、活動中當“嘉賓”,“火柴盒”也深受來自五湖四海大學生的喜愛。去年,一場名為全國高校校媒精英特訓營的活動在鬆山湖舉行,來自全國知名高校的30餘名大學生記者以此為契機,深度走讀鬆山湖,挖掘大灣區發展故事。
活動期間,大學生記者感受東莞鬆山湖的科創魅力,同時也品味東莞的人文關懷。在走讀了北京大學東莞廣電研究院、華為開發者大會現場後,入夜時分,大學生們盡情享受“潮流東莞·火柴盒”鬆山湖城市藝術time,用歌聲與歡笑點綴這趟東莞之旅。
2022年,“火柴盒”誕生於東莞市文化館,在黃旗南香遇走廊開啟,繼而點亮東莞各個鎮街,在走進展覽、企業、公園的過程中,串起了東莞的公共文化活動,也讓一批優秀本土樂隊、歌手走進大眾視野。
一個舞台展現本土音樂人風采
東莞是一個平均年齡34歲的青春之城。2022年,東莞提出打造“潮流東莞”城市名片。探索潮流與音樂之間的聯係,讓潮流音樂與城市文化的發展融為一體,用音樂唱響城市魅力,用實際行動支持音樂創作和音樂傳播是題中應有之義。
“火柴盒”誕生之初,便被賦予了點燃東莞本土音樂夢想的責任。
首場演出前,為了做好預熱宣傳,突出本土樂隊,東莞市文化館召集業務骨幹群策群力,為活動的宣傳推廣文案集思廣益。為了激發更多靈感,東莞市文化館拉了一個臨時群,群友們隨時隨地在群內提供新想法,彼時的他們有著共同目標——體現年輕元素、推介本土樂隊。
幾經討論後,預熱海報選擇了6支本土樂隊為主元素,海報文案則首選文藝風,用“不虛此行”“城市的夜空歌聲流淌”“微光聚集 就有力量”“身邊有夥伴 做啥都浪漫”“浪漫夏日 和音樂有約”“我帶來音樂 你帶來光”來突出“火柴盒”、樂隊與城市之間的奇妙聯係。
讓人驚喜的是,以“太陽之子”“AU人聲組合”“薔薇與貓”為代表的本土組合、樂隊的每一次登場,都留下了難忘的演出。在首場活動中,“火柴盒”主題曲《微光》由“太陽之子”傾情演唱。“我相信這首歌會給很多人帶來力量。”“太陽之子”成員陳岸如說。
“AU人聲組合”是原創型人聲樂團,團長何創業介紹,每一次參加比賽和現場活動都是樂團成長和鍛煉的機會,“‘火柴盒’相對比以往的活動,要更親民,更受觀眾喜愛,互動性更強”。
“因為‘火柴盒’,有更多人關注東莞流行音樂發展,也有更多人認識了‘薔薇與貓’,我也因為這個活動認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她們開始追著問下一次演出是什麼時候。”來自“薔薇與貓”成員“大貓”如是說。關於未來,“大貓”希望“火柴盒”可以有更貼近生活的主題,把音樂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就像讀高中時在宿舍唱歌,上大學時在操場唱歌,一呼百應,不管認識不認識都能接上幾句歌詞,那種隨處是舞台,誰都是主唱的感覺真的很棒”。
來自東莞塘廈鎮林村小學的音樂教師李靜被很多人稱為“東莞小韓紅”。2019年,李靜獲得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年度優秀歌手稱號,每一次上台演出的機會,她都很珍惜。近年來,露營慢綜藝的盛行讓李靜對戶外充滿了向往,在登上“火柴盒”的舞台後,李靜滿是激動,“這種戶外露營式的小型音樂會應該沒有人不喜歡”。
對本土音樂人才的扶持,需要挖掘,也需要培養。去年8月,“潮流東莞·火柴盒”城市藝術time百星孵化行動舉行,該活動吸引來自各鎮街的歌手和樂隊組合逾百人參賽。通過“課程培訓+觀摩交流+實踐展示+百星PK”環節,誕生了“潮流東莞·火柴盒”百星PK賽十佳團隊和十佳歌手。3個月後,“潮流東莞·火柴盒”團隊(歌手)線上風采展示活動上線,再次推介“潮流東莞·火柴盒”城市藝術time百星孵化行動選拔出的十佳團隊及十佳歌手,加深市民對本土音樂人的印象。
如今,“火柴盒”已經陪伴東莞人走過熱情的夏日、涼爽的秋日以及靜謐的冬日。即將而來的春天,“火柴盒”也將全新升級,帶給市民更多驚喜。
未來,“火柴盒”將再度攜手“灣區文采會”,打造廣東省流行音樂傳播中心,凸顯“火柴盒”的主題性、體驗性、社群性等特征;深化拓展“火柴盒”文化IP內涵,以音樂周形式對文化空間進行“微改造”“微更新”,塑造城市音樂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