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今年第七次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和解讀廣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18年第1號令——《關於開展全麵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麵行動的命令》(以下簡稱《命令》)。《命令》明確地級以上市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誌是本行政區域國考斷麵達標和消除劣Ⅴ類斷麵工作第一責任人,並要求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開展全麵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麵專項行動,堅決防止新增劣Ⅴ類斷麵。
劣Ⅴ類斷麵比例距年度考核目標還有差距
“出台《命令》的初衷,概括來說就是:直麵問題、聚集目標、補上欠賬、造福百姓。”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金鑾表示,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麵正是我省治水攻堅中最硬的骨頭,可謂關鍵中的關鍵。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麵,是2015年國務院與省政府簽訂的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的既定目標。
當前廣東省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麵的形勢較為嚴峻。省生態環境廳介紹,2018年我省71個地表水國考斷麵劣Ⅴ類比例為12.7%(9個),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與劣Ⅴ類比例7.0%的年度考核目標還相差5.7個百分點,與2020年消除劣Ⅴ類斷麵的終期考核目標差距更大。在2年時間內,一方麵要保持其他已達標斷麵水質不下降,另一方麵又要消除9個劣Ⅴ類斷麵,時間緊、壓力大。
近年來,廣東省高度重視水環境保護工作,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累計建成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350座(日處理能力2362萬噸),建成汙水管網61381公裏。部分重點整治河流水質也有所改善,如茅洲河幹流綜合汙染指數今年1—11月同比下降60.1%,練江幹流水質5月以來綜合汙染指數總體呈下降趨勢。
廣東省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麵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目前我省治水工作已進入攻堅期和關鍵期,《命令》的出台就是以問題為導向,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陳金鑾表示,《命令》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省有關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全力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麵。
地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為工作第一責任人
《命令》明確省領導同誌結合河長製,負責所在流域國考斷麵達標督導。其中,深圳河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負責督導,廣佛跨界河流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少春負責督導,榕江由副省長許瑞生負責督導,小東江由副省長陳良賢負責督導,淡水河、石馬河、東莞運河由副省長張光軍負責督導。
此外,《命令》提出,地級以上市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誌是本行政區域國考斷麵達標和消除劣Ⅴ類斷麵工作第一責任人,並分別包幹劣Ⅴ類國考斷麵所在河流及與其相關聯的汙染最嚴重、整治難度最大的支流。班子其他成員按照分工分別牽頭負責劣Ⅴ類國考斷麵控製單元內支流汙染整治。
如何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麵?《命令》指出要突出重點,一方麵,要以廣州市珠江西航道鴉崗、深圳市深圳河口、深圳—東莞市茅洲河共和村等9個劣Ⅴ類斷麵汙染治理為重點,確保按期達標;另一方麵,要全麵做好剩餘62個斷麵汙染防治,確保2020年優良水體斷麵達到84.5%,堅決防止新增劣Ⅴ類斷麵。
同時要係統治水,把國考斷麵達標和消除劣Ⅴ類斷麵工作納入各級各地河長製工作,統籌推進水利建設、環境保護等各項工作。並建立跨界流域汙染治理聯席會議工作機製;抓好源頭控製,減少工業、農業、生活等各類汙染源排放。
此外,還要掛圖作戰,要求製定實施2019年、2020年消除劣Ⅴ類水體攻堅方案,細化工作舉措、責任分工及進度安排;建立工作台賬,實行清單管理,嚴格落實重點任務和發現問題銷號製度。
“相關整治工程力爭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生態環境廳表示,《命令》也要求嚴格法治,下一步將加快推進水汙染防治法規製訂修訂,完善水環境保護地方法規、標準體係,如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製度,在重點區域、流域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交叉執法等。
釋疑
9個斷麵能否如期消除劣Ⅴ類?
預計2019年3個斷麵率先達到Ⅴ類
9個劣Ⅴ類國考斷麵當前水質如何?2020年能否如期達到治理目標?陳金鑾表示,從水質狀況來看,2018年下半年鴉崗、深圳河口、石碧斷麵水質雖不能穩定達標,但主要汙染因子氨氮已接近Ⅴ類標準;紫溪、樟村、龍石距Ⅴ類標準仍有一定差距;共和村、海門灣橋閘、旗嶺距Ⅴ類差距較大。
因此綜合來看,預計鴉崗、深圳河口、石碧斷麵2019年達Ⅴ類;共和村、紫溪、樟村、旗嶺、海門灣橋閘、龍石斷麵2020年達Ⅴ類。
陳金鑾表示,今年71個國考斷麵中,水質類別為Ⅰ~Ⅲ類的斷麵占73.2%(52個),14.1%(10個)為Ⅳ類,0%(0個)為Ⅴ類,12.7%(9個)為劣Ⅴ類。目前我省71個國考斷麵中無Ⅴ類斷麵,在我省持續加大治水力度的情況下,正常來說國考斷麵水質年均值從Ⅳ類降至劣Ⅴ類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輕心,要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堅決防止新增劣Ⅴ類斷麵。
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麵還有哪些特別舉措?
建立水質監測結果通報機製
為做好全麵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麵工作,廣東接下來將采取哪些特別措施?陳金鑾表示,《命令》提出要建立跨界流域汙染治理聯席會議工作機製,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和幹支流綜合治理。茅洲河、練江、廣佛跨界河流等流域內各市分別成立了治水指揮部或聯席會議。接下來我省將強化和推廣該工作機製,力求省市合力推進、同管共治。
陳金鑾介紹,2018年12月我省已在練江、茅洲河流域開展水質加密監測,分別布設了35、36個斷麵,對特征汙染指標每半月監測一次。我省將推廣該項工作至所有劣Ⅴ類國考斷麵所在流域,建立水質監測結果通報機製。建立完善現場指導期間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市通報工作情況、存在問題和工作建議,倒逼各地壓實治水責任,加快推進工作進度。每月一次在省主要媒體公布劣Ⅴ類斷麵水質現狀和排名情況。
我省還將每季度在劣Ⅴ類國考斷麵所在控製單元內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交叉執法。把國考斷麵達標和消除劣Ⅴ類斷麵工作納入各級各地“河長製”工作的重要內容。提高水汙染防治工作在環保責任考核的分數比重,探索實施剛性考核,對劣Ⅴ類國考斷麵未按期消除或水質惡化的地市實施“一票否決”,水汙染防治這一項工作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