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中部署了七大任務,提出了7項重大改革和9項重大工程。“十四五”期間,廣東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將實現新提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將取得新突破,海洋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再上新台階。
未來5年,廣東將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麵積不低於國家下達任務。全省森林覆蓋率將達到58.90%。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麵積將控製在100平方米以內,單位GDP使用建設用地麵積持續下降,持證在采礦山100%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在海洋強省建設方麵,廣東將形成5個千億級以上的海洋產業集群。
展望2035年,廣東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將全麵提升,全麵形成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青水碧的國土開發保護格局,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將成為全國典範,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支持推動新型城鎮化
統籌新增和存量土地穩定住宅用地供應量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是“十四五”時期全省土地、海洋、森林、礦產、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堅持資源開發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推動資源要素利用由外延擴張型向節約集約型轉變,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規劃》提出,要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製度,深化經營性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其中尤其提到要深化集體土地產權製度改革,推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製定出台農村宅基地管理省政府規章,研究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和自願有償退出機製。深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配套政策。同時,我省還將完善地上地下空間、海域海島產權製度體係。
未來5年,我省還將構建起省域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係,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製製度,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製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強化對“雙區”驅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重大發展戰略服務保障,助力高質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
《規劃》還提到,要支持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支持有條件的都市圈編製跨行政區域的國土空間規劃。支持優化“一群五圈”城鎮空間格局,即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以及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同時,要推進韌性城市建設,開展灣區氣候變化影響預測與風險評估,提升應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等能力。
針對住宅用地保障政策,《規劃》提出要統籌新增和存量土地,穩定住宅用地供應量,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做好與人口發展相匹配的居住空間布局,適度提高居住及配套用地的比重。落實大城市租賃住房用地供地政策要求,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同時,多渠道保障農村建設用地規模,鼓勵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和村內空閑地,規範有序開展宅基地審批,進一步優化登記流程和精簡申請材料,切實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合理需求。
▶守護百姓的“口糧田”
全省墾造水田不低於15萬畝
“十四五”期間,廣東將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規劃》提出,一方麵,要嚴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我省將嚴查嚴懲耕地“非農化”行為,嚴控耕地轉為非農用地開展各類建設活動。按照“以補定占”的原則從嚴控製建設占用耕地,引導非農建設項目優化選址範圍,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別是水田等優質耕地。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製,加強耕地向林地、園地、草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等轉換的管製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另一方麵,要著力提升耕地質量。“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實施新的耕地質量評價標準,加快開展耕地質量分類。以提高耕地產能和提升耕地地力為目標,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整治提升行動。同時,還將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鼓勵對高標準農田已建項目區進行改造提升。
永久基本農田是老百姓的“口糧田”“保命田”。“十四五”期間,廣東將按照國家下達的至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進一步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與集中連片程度。永久基本農田按糧田管理,重點用於糧食生產,特別是要保障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等農作物種植麵積。一般建設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國家規定的重大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嚴格按“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總體穩定”要求進行占用補劃。
此外,廣東還將持續推進墾造水田,實施墾造水田新一輪三年行動,全省墾造水田將不低於15萬畝,充分保障非農建設項目落實水田占補平衡需求,並將已建高標準農田項目範圍內的適宜地塊納入墾造水田範圍。
▶嚴控新增建設用地
“三舊”改造完成麵積達到20萬畝以上
“十四五”期間,廣東將進一步提高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將不高於國家下達任務,“三舊”改造完成麵積達到20萬畝以上,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麵積要控製在100平方米以內,單位GDP使用建設用地麵積持續下降。
《規劃》透露,未來5年,我省將嚴控新增建設用地,嚴控新城區和開發區(產業園區)無序擴張,嚴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精準配置新增建設用地,完善覆蓋城鄉的用地標準體係,嚴格各類建設用地標準管控和項目審批,重點保障國家和區域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項目用地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將推進土地利用計劃改革,推行重大項目建設用地指標統籌保障,推動建設用地指標向都市圈、城市群、重大發展平台和省產業園傾斜,優先保障國家和省重大基礎設施、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需求。探索建立建設用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製,建立省級以下用地計劃結構化管理製度。
廣東還將繼續推動“三舊”改造迭代升級,對不同改造用途實行差別化支持政策。實施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攻堅戰行動,以“工業改工業”為主攻方向,“關停並轉”一批村鎮工業集聚區,支持升級改造後土地規模較大、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村鎮工業集聚區規劃建設省產業園。
▶建設海洋強省
海洋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廣東海洋生產總值已經連續26年居全國首位。《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國首位,並將形成5個千億級以上的海洋產業集群。
《規劃》提到,要推動陸海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一核、兩極、三帶、四區”的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其中“一核”指珠三角核心區,“兩極”指東西兩翼海洋經濟發展極,“三帶”指海岸帶、近海海域經濟帶、深遠海海域經濟帶,“四區”指海洋高端產業集聚示範區、海洋科技創新引領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規劃》明確,要以打造海洋產業集群為抓手,加快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係。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提質增效海洋傳統產業,提速升級海洋服務業。
《規劃》中尤其提到,要加快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完善產業鏈,建設珠三角海上風電研發服務基地和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打造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增強高端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建造能力,重點推進廣州龍穴、深圳蛇口、珠海高欄港和湛江、汕尾等地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建設,打造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建設以廣州、惠州、湛江、茂名和揭陽等為核心的沿海石化產業帶,打造海洋油氣化工產業集群。全麵推進船舶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高技術船舶研發製造能力,建設廣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一批船舶研發、製造、測試、服務基地,打造海洋高技術船舶產業工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