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國內政策速遞

我國開出綜合“藥方”加強全科醫生建設 薪酬漲起來職稱提起來

時間 : 2018-01-26 14:05:0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如何培養更多優秀的全科醫生,讓他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能發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製的意見》,從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創新使用激勵機製、加強貧困地區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等方麵破解全科醫生荒問題。

  到202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2至3名合格全科醫生

  我國有近14億人口,全科醫生隻有20.9萬。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1.5人。全科醫生在基層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病人康複和慢性病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專家表示,我國全科醫生占醫生隊伍比例約為6.6%,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數字為30%至40%。此外,我國基層臨床醫生本科及以上學曆的不到40%,質量上離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也有較大差距。

  全科醫生荒,根源在哪?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會長杜雪平認為,薪酬待遇較低、職稱晉升較難和發展空間小等諸多因素,導致全科醫生崗位缺乏吸引力。

  求解全科醫生緊缺,我國開出綜合“藥方”。國務院辦公廳最新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製的意見》,描繪出全科醫生發展的願景——

  202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製度基本建立,適應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激勵機製基本健全,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顯著提高,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在25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說,“強基層”不僅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建設,關鍵要吸引和培養更多合格的全科醫生到基層工作。

  “這是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對於建立分級診療製度、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曾益新說,製定上述目標既參照了相關國際標準,又考慮到我國現實發展情況。

  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和全科醫師隊伍建設。化解大醫院就醫“堵點”、建設全民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國,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注重優質醫療資源“活血化瘀”“強基固本”。

  漲薪酬提職稱打出“組合拳”

  讓患者留在基層,社區要能“接得住”,根本在於提升能力,讓好醫生“長”在基層。為此,意見緊緊圍繞讓醫生到基層下得來、留得住,設計出了一套強有力的“組合拳”。

  ——薪酬漲上去,職稱提起來。

  全麵提高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改革完善全科醫生薪酬製度,拓展全科醫生職業發展前景,是加強全科醫生建設的“重中之重”。

  針對讓不少服務基層的全科醫生“撓頭”的外語考試和發表論文這兩隻“攔路虎”,意見明確“基層全科醫生參加中級職稱考試或申報高級職稱時,外語成績可不作為申報條件,對論文、科研不做硬性規定,側重評價臨床工作能力,將簽約居民數量、接診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基層全科醫生申報高級職稱,今後將實施“單獨分組、單獨評審”。

  ——貧困地區對全科醫生吸引力大起來。

  硬骨頭必須硬攻關。此次全科醫生新政一大令人矚目的突破就是專辟一章,針對加強貧困地區全科隊伍建設“迎難而上”。

  意見提出,加快壯大貧困地區全科醫生隊伍,擴大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實施範圍,職稱晉升政策向貧困地區進一步傾斜。

  繼續推進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工作,到2020年,逐步將試點範圍覆蓋到所有貧困縣的鄉鎮衛生院,所需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並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社會力量辦全科請進來。

  意見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對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非營利性全科診所,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範圍。

  據悉,相關部門下一步將繼續細化工作實施方案,夯實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標準和監督措施。“我國還將成立包括13個教育部醫學類的專業教學教指委,包括全科醫學教指委,從國家層麵把好質量關,推動學校層麵落實質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