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穩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崗位,促進就業創業,強化培訓服務,確保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和就業局勢持續穩定。
《意見》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的重點舉措。一是支持企業穩定發展。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其中麵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複有望的,加大返還力度。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作用,鼓勵各地優先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低費率的擔保支持,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二是鼓勵支持就業創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可分別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和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鼓勵各地加快建設重點群體創業孵化載體,支持就業壓力較大地區為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免費提供經營場地。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將就業見習補貼範圍擴展至16—24歲失業青年。三是積極實施培訓。困難企業可組織開展職工在崗培訓,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不足部分,經所在地人社部門審核評估合格後,由就業補助資金予以適當支持。對下崗失業人員普遍開展有政府補貼的培訓,對其中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培訓期間再給予生活費補貼。將技術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由企業在職職工參加失業保險3年以上調整至參保1年以上。四是及時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幫扶。失業人員可在常住地辦理失業登記,申請享受當地就業創業服務、就業扶持政策、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及時落實失業保險待遇,並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範圍。
《意見》強調,要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促進就業工作的主體責任。明確部門組織協調責任,開展促進就業專項活動。要切實抓好政策服務,及時向社會公布政策清單、申辦流程等,建立實名製管理服務信息係統。同時,要指導企業等各方履行社會責任,共同做好促進就業工作。
■解讀
穩就業打出政策“組合拳”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社會的“穩定器”。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進。但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了《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相關情況,並就當前和今後就業工作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張義珍表示,當前,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穩中有進,但“穩中有變、穩中有難”。為確保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和就業局勢持續穩定,國務院印發了意見,主要從三個方麵進行考慮:
一是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就業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做好當前形勢下的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要求做好“六穩”工作,把穩就業放在第一位。這個文件就是將中央對於就業工作的明確要求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的一種體現。
二是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與此同時,國內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和就業帶來一些影響。再加上就業領域固有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勞動者對高質量就業、自主創業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些都對就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都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完善措施保障。
三是集聚形成促進就業的合力。就業工作點多麵廣,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麵麵,需要各級政府壓實責任,各個部門密切配合,也需要各類企業和各類社會主體、市場主體履行社會責任。因此,需要通過統一部署,推動形成各方共識,凝聚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合力。
穩就業先要穩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張義珍介紹,為了推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采取一係列措施。
加大對企業穩崗的支持力度。此次出台的《意見》中提到,對於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以返還其上一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其中麵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有望近期得到恢複的,加大返還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的問題。
加大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國家和各地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鼓勵各地優先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低費率擔保支持,提高其貸款的可獲得性。
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額度,從20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提高幅度達50%,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連續出台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如失業保險方麵,國務院已經決定要繼續實行階段性降費政策,這對於企業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持。此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推出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這些政策相互結合,將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