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十三五”時期,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初步構建了自然資源“六個一”管理體係,重點領域改革闖出了“廣東經驗”,自然生態保護、資源要素支撐、資源惠民利民等工作有為有效,有力服務保障全省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廣東奮力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第一個五年。科學編製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十四五”規劃,統籌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對全省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高質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編製了《廣東省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是指導“十四五”時期全省土地、海洋、森林、礦產、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
二、主要思路及目標
《規劃》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保護與發展,堅持以推進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部署7大任務,提出7項重大改革和9項重大工程,係統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全力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2025年主要目標如下:
——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實現新提升。耕地保護紅線牢牢守住,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達5萬平方千米以上,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8.90%,陸域和海域自然保護地麵積達2.82萬平方千米,濕地麵積不低於1.75萬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取得新突破。國土空間開發利用製度全麵建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不高於國家下達指標,“三舊”改造完成麵積達20萬畝以上,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麵積控製在100平方米以內,單位GDP使用建設用地麵積持續下降,持證在采礦山100%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海洋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海洋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形成5個千億級以上的海洋產業集群,涉海高新技術企業及有效專利數量不斷增長,研發經費投入加大,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麵積指標全麵落實,海洋預警監測體係全麵建成,海洋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再上新台階。自然資源管理製度更加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資源惠及民生福祉更加有效,“智慧自然資源”基本成型,“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逐步實現,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示範省建設製度體係初步構建。
展望到2035年,全省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麵提升,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青水碧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麵形成,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成為全國典範,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三、主要任務
(一)7大任務
一是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製度,維護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係,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製度,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製度,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
二是健全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製體係,強化重大發展戰略空間保障和自然資源要素支撐。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係,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製製度,強化“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雙區”驅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重大發展戰略空間保障,高質量構建“一核兩極多支點”和“一鏈兩屏多廊道”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三是加快構建生態保護修複整體格局,持續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支持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著力打造以南嶺山地、藍色海岸帶、粵港澳大灣區外圍山地為屏障,以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五江幹流及碧道、綠道、古驛道為廊道體係的生態安全格局。
四是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實施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行動,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健全耕地保護長效機製,堅決遏製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確保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總量不再減少。
五是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海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利用,加快推進綠色礦業發展,全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六是拓展藍色海洋發展空間,全麵建設海洋強省。打造海洋經濟增長動力引擎,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係,提升海洋綜合管理能力,積極拓展藍色海洋發展空間。
七是夯實基礎支撐,實現自然資源領域良法善治。建設智慧自然資源,建立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體係,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水平,加強地質與海洋災害防治,加強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嚴格自然資源執法監督,全麵提升自然資源治理法治化、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二)7項重大改革
《規劃》聚焦國家和省重大改革部署,係統提出爭創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示範省、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製試點、探索自然資源和生態產品價值顯化與實現機製、探索調整重構型國土空間規劃編製與實施、推動工業用地配置改革、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深化自然資源審批製度改革等7項重大改革。
(三)9項重大工程
《規劃》聚焦自然資源管理重點領域,突出以點帶麵,統籌提出墾造水田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廣東特色自然保護地體係建設工程、地質和海洋災害防治工程、海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綠色礦業發展工程、基礎測繪工程、智慧自然資源建設工程等9項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