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珠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舉措,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平穩開局。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5年一季度,珠海地區生產總值1120.8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39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449.37億元,同比下降0.6%;第三產業增加值655.13億元,同比增長7.1%。
一、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現代海洋牧場建設漸顯成效
一季度,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04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漁業產值27.29億元,增長5.1%,對全市農業起到重要基礎性支撐作用。“格盛1號”第一批成功規模化試養的章紅魚順利起捕,收獲超10萬斤章紅魚。金灣海洋牧場示範項目(一期)首座HDPE重力式網箱順利首網出魚。“伶仃牧場2號、3號”桁架式網箱成功下水,增加養殖水體5萬立方米。“伶仃牧場1號”裝備完成主體搭建,“萬漁一號”深遠海養殖平台正式開工建造。廣東省海鱸產業集群入選2025年農業農村部優勢產業集群項目擬立項名單。
二、工業生產穩步增長,重點產業支撐作用增強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1.0%,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3.7%。全市“4+3”產業增加值增長4.9%。其中,高端裝備製造、精細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分別增長35.3%、12.2%、10.4%、4.4%。全市規上先進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9%、12.5%、5.5%,增速分別較1-2月提升0.4、2.7、3.1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57.6%、38.4%、31.3%,比重分別較1-2月提高0.5、0.8、0.5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穩中向好,規模以上服務業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增速較上年同期、上年全年分別加快3.0、4.7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6%、8.3%、7.9%。1-2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270.68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14.5%、32.2%、12.3%、9.5%。
四、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工業技改投資平穩增長
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0.5%,降幅較1-2月收窄5.9個百分點。分投資領域看,工業投資下降46.6%,降幅較1-2月收窄1.9個百分點,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工業技改投資增長5.6%;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2.9%、基礎設施投資下降46.0%,降幅分別較1-2月收窄7.2、12.7個百分點。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下降53.4%。
五、消費市場穩中有進,外貿進出口兩位數增長
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63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較1-2月加快2.3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5%。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較好,日用品類、飲料類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1.1%和58.6%。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帶動相關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明顯加快,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84.7%、40.4%、22.6%。一季度,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811.21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出口總額546.48億元,增長11.2%;進口總額264.73億元,增長26.5%。
六、財政支出保障有力,居民收入持續增長
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41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稅收收入79.93億元,下降3.2%,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0.8%;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2.19億元,增長6.0%。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76元,同比增長2.8%。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2元,增長2.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6元,增長6.1%。
總的來看,一季度珠海經濟運行平穩起步,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但也要看到,當前國內有效需求偏弱,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增多,經濟運行仍麵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確保各項宏觀政策落實落細,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錨定全年目標任務,持續鞏固並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