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圖片新聞

文化添活力 廣州出新彩

時間 : 2022-09-09 10:15:26 來源 : 羊城晚報
【打印】 【字體:

4870023_dzzzz1_1662540836744_b.jpg

肩負嶺南文化薪火相傳重任,廣州國家版本館開館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氣質和根基。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廣州時提出,廣州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城市文化綜合實力方麵出新出彩。

  近年來,廣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賡續血脈、守正創新。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紮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積極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奮力開創文化強市建設新局麵,全力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黨的聲音傳遍萬家  春風化雨凝聚人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近年來,廣州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大力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工程、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築牢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據介紹,2018年10月以來,廣州舉辦逾15萬場各類理論宣講、6000多場局以上單位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建成58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家新型智庫、9家決策谘詢研究基地和16家青年馬克思主義人才培養研究基地。

  與此同時,廣州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學堂”,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近17萬場次,累計2244萬人次參加。

  依托306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州還編織出一張“全市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網絡,把黨史課堂開進街頭巷尾,至今開展線上線下活動5萬多場,惠及千萬市民。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場場宣講學習活動,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基層,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擦亮四大文化品牌  延續千年曆史文脈

  珠江奔流,生生不息,滋養出廣州2200多年的曆史文明,形成廣州獨特的文化底蘊。

  在這裏,風雲激蕩的紅色文化、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融通中外的海絲文化、敢為人先的創新文化交融彙聚、蔚為大觀。

  整體規劃保護、全麵修繕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改擴建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新建團一大紀念館,出版《中國共產黨與大革命叢書》等重要紅色文化研究成果……廣州英雄城市的底色更加鮮明,紅色文化融入城市發展,紅色基因轉化為城市文明的精氣神。

  推動南石頭監獄、陂頭嶺等重要遺址原址保護,恩寧路永慶坊、北京路“繡”出別致廣府風情圖,《廣州大典》《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相繼推出,廣州國家版本館開館迎客……廣州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傳承千年的嶺南文化薪火相傳、曆久彌新。

  攜手成立海絲保護和聯合申遺城市聯盟,實施海絲申遺三年行動計劃,成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中心,接連舉辦多場國際會議活動……廣州通過凝固在文物和史跡中的記憶,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廣州故事,從曆史文化中汲取營養,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

  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謀劃建設廣州科技創新軸,布局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布全麵深化改革“路線圖”……廣州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唱響開拓創新的時代強音。

  文藝精品力作頻出  家門口享文化盛宴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近年來,廣州文藝精品力作頻出,藝術展演繁榮發展。

  電影《南越宮詞》《點點星光》《掬水月在手》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舞劇《醒·獅》獲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雜技節目《升降軟鋼絲》獲世界馬戲節最高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

  近年來,廣州40餘部文藝作品獲國家級獎項,400餘件美術、雕塑作品入選市級以上重要美術展覽。在2022年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中,廣州18部作品入選,全省第一,創曆年數量之最。

  在推進文化高質量發展中,廣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粵劇藝術博物館、南漢二陵博物館等建成開放,廣州文化館新館、美術館、粵劇院新館等即將亮相;176個鎮街均設立公共圖書館(分館),圖書館覆蓋率達到100%;“名家周末大舞台”“羊城之夏”“書香羊城”“詩詞之都”等文化活動接踵而來……廣州積極打造家門口的文化盛宴,群眾文化百卉千葩,全民閱讀蔚然成風,文化消費成為居民的新時尚。

  嶺南文化不斷出圈  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廣州設計團隊設計的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火爆出圈;“廣州出品”的電影連續兩年喜“擒”金雞;時隔34年粵劇重回央視春晚主舞台;永慶坊、北京路遊人如織……

  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近年來,廣州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嶺南文化活力迸發,不斷出圈、吸粉無數,同時也成為很多文化產業和產品的基地,帶動廣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廣州文化產業鏈完善,產業門類齊全,發展基礎較為雄厚,文化產業支柱性地位日益凸顯。其中,新聞信息、動漫、遊戲電競、數字音樂、直播、文化裝備、超高清視頻等產業門類規模居於全國前列。

  作為廣州市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自2017年起,廣州搭建起廣州文交會這一文化產業宣傳展示和對接交易平台,展會規模、成交金額和影響力逐年提升,不斷助力廣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文化引領、以文興業,文化產業為廣州城市發展不斷注入澎湃活力。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廣州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1%,占GDP的比重超過6%。2021年廣州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約1730億元(測算值),同比增長12.6%,占GDP比重約為6.2%,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達到480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