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圖片新聞

“80後”佛山獅頭傳承人進駐“明星村”

時間 : 2021-07-28 09:57:2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正文.jpg

歐琦輝在彩紮(佛山獅頭)非遺體驗館內為研學的小朋友介紹獅頭紮作工藝。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步入7月,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始暑假時間。來自佛山市鐵軍小學的美術教師歐琦輝卻閑不下來。這一次,她將自己的佛山獅頭體驗課程開進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禪城區紫南村。

  穿過狹長的古村小巷,獅涵·彩紮(佛山獅頭)非遺體驗館剛剛整飭一新。來自廣佛兩地的十多名研學團員正環繞著歐老師,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佛山獅頭的前世今生故事。

  歐琦輝是彩紮(佛山獅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偉的嫡傳弟子。十年前,她將獅頭紮作課程引進鐵軍小學。隨著“國潮”興起,歐琦輝成立了“獅涵”品牌,讓佛山獅頭融入現代生活,為古老非遺插上了創意的翅膀。

  如今,鄉村振興為非遺傳承搭建新的舞台。有著“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最美鄉村”“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美譽的紫南村,吸引越來越多非遺傳承人與文創工作室前來落戶。

  一個月前,獅涵·彩紮(佛山獅頭)非遺體驗館在紫南村正式開館。回歸鄉村設館授徒,讓歐琦輝更添文化自信的底氣,“非遺讓我們找到自己在這片土地生活的價值”。

  找到獅藝傳承“根據地”

  身為“80後”美術教師,碎花的裙子、淺亞麻色的短卷發、時尚的黑框眼鏡,總讓歐琦輝顯得文質彬彬。鮮為人知的是,她的一雙巧手裏還藏著一門“獨門絕藝”:佛山“黎家獅”第六代傳承人,是歐琦輝教學生涯背後的另一重身份。

  歐琦輝學習佛山獅頭紮作已有差不多十個年頭。一次偶然的機緣巧合,讓她對故鄉佛山的獅頭文化產生了濃烈的興趣。經鐵軍小學校長曾中文引薦,她成為彩紮(佛山獅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偉的首位徒弟。佛山獅頭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它的造型生動傳神,顏色鮮豔美觀,製作精巧堅固。“黎家獅”第五代傳承人黎偉潛心紮作超過半個世紀。在徐克導演的《獅王爭霸》裏,黃飛鴻手舞的獅頭就出自黎師傅之手。

  “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師父當年身邊竟然連一名弟子都沒有。”盡管感慨獅頭紮作後繼乏人,黎師傅卻給弟子打起了“退堂鼓”:獅頭紮作費時費力,又不賺錢,從學藝到出師差不多要6年,“女生紮獅頭有時還不夠氣力”。

  擺在眼前的困難,沒有讓自稱“女漢子”的歐琦輝望而卻步。憑借美術教師的職業優勢,她一邊當徒弟,一邊當老師,教學相長,活學活用。歐琦輝還常常隨身帶著鐵絲,隨時隨地拿來練手,將獅頭1300多個紮點默記於心。

  身體力行的探索讓歐琦輝發現,師徒相傳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需求。乘著“非遺進校園”的東風,她在鐵軍小學開設“獅頭藝術工作坊”,用6年時間自費出版小學教材《紮獅娃》,教材裏的作品都來自師父黎偉親手示範。

  歐琦輝還將獅頭改裝成一個小小的“獅享信箱”,孩子們手繪的獅頭公仔,也能成為親子情感交流的橋梁。據介紹,課程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發,過去3、4年才能學會“紮”的技藝,現在三年級的孩子隻要15—20個課時就能掌握。

  如今,獅頭體驗課程在嶺南水鄉找到了“根據地”。她將村裏的三座舊民居改造成非遺體驗館。展館之間色彩繽紛的“獅頭牆”,與古樸的青磚灰瓦相映成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為嶺南古村增添一處“國潮”打卡點。

  盡管體驗館成立才隻有一個多月,參與獅頭體驗課程的研學團隊不絕如縷。歐老師深入淺出的導覽,讓前來參觀的大小朋友讚不絕口。“體驗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大師的匠心,學習到對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態度,就是敬畏。”

  課程的開設也給非遺傳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歐琦輝看來,佛山獅頭每一步製作工藝,都蘊藏著做人做事的道理:紮胚要正要穩,撲紙要緊要實,寫色多元包容,裝配防腐防蝕……每個要點都用大字鮮明醒目地寫在了展覽館的牆上。

  “佛山獅頭是一門充滿‘正氣’的傳統工藝。我們希望每位來到體驗館的遊客,都能從中收獲滿滿的正能量。”她補充道。

  文化為鄉村“留根守魂”

  獅涵緣何選擇紮根嶺南水鄉?歐琦輝心中勾起了一段難以彌補的遺憾:2019年12月,黎偉在佛山病逝。“酒有酒文化館,茶有茶博物館,但獅頭還沒有專門的博物館。”建一座獅頭博物館,便成了黎師傅生前的最大遺願。

  “師父做了一輩子的獅頭,大大小小賣出了不少,剩下的遺物卻不多了。”歐琦輝摩挲著師父留下的手稿《我的苦與樂》,這是老人一生紮作獅頭的心血總結。為了給這些寶貴遺產尋找歸宿,她決意將自己的工作室從市區遷到了紫南。

  與佛山獅頭傳承曾經遭遇的困惑相似,紫南村的古村落也出現過不少發展難題。由於人口外流等原因,村裏鱗次櫛比的老房子一度人去樓空,有的甚至20多年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幾成危房。

  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柱升意識到,紫南村的發展不僅需要“經濟指數”,“文化指數”也亟需彌補短板,“隻有這樣,紫南村才能守住‘魂’、留住‘根’”。

  為了妥善利用好這些文化資源,在“文化立村、文化興村、文化強村”理念的引導下,紫南村大力發展起各種特色文旅項目,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當地也成為佛山全市重點打造的民宿產業集聚區。

  2019年,作為當地與企業合作的首個特色文旅項目,“洛神雲築”特色民宿項目正式落地,經過改造的118家舊民居即將迎來新生。獅涵·彩紮(佛山獅頭)非遺體驗館正是其中一員。

  “每家民宿都要有自己的主題。”佛山市洛神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唐舜梅介紹,項目還邀請設計師結合佛山本地特色文化、工業家居、時尚產業等打造精品展示內容,民樂、婚俗、潮繡、潮州木雕等非遺體驗項目陸續落戶其間。

  “紫南村從未像現在那麼受關注,我們這條村真是‘好巴閉(很厲害)’!”年輕的遊客來來往往,給古村重新帶來了生氣,村口納涼的老人臉上也掛起了笑容。他們說,現在的紫南村就像生活在公園裏,比城裏的小區還要住得舒服。

  歐琦輝也在左鄰右裏結識到越來越多文化創意的同路人。她敏銳意識到,隨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人們對非遺文創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一幅佛山獅頭的產業化藍圖,也從紫南村漸漸鋪開。

  近年來,歐琦輝積極推動醒獅IP與茶飲、日化用品、服裝飾物相結合,研發出“獅涵皂物”等係列文創衍生品。她介紹,非遺體驗館正計劃與各大專業院校、教育品牌聯動,邀請青年學子來到紫南村,為醒獅文化賦予更多創意內涵。

  對歐琦輝來說,紫南村隻是文創產業夢想的起點。接下來,她希望將佛山獅頭的藝術裝置,“舞”上禪城城市地標的更高舞台,讓更多市民遊客能夠看見非遺:“非遺隻要被看見了,就會慢慢‘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