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圖片新聞

許瑞生副省長赴汕尾、河源考察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修複利用工作

時間 : 2018-09-28 15:05:45 來源 : 南粵古驛道網
【打印】 【字體:

為貫徹落實馬興瑞省長關於南粵古驛道的重要批示精神,9月25日-26日,許瑞生副省長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體育局赴汕尾市、河源市考察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修複利用工作。許瑞生副省長一行先後考察了汕尾羊蹄嶺古道、丘東平故居、新厝林古寨,以及河源市粵贛古道、何新屋等地,他指出,要充分挖掘從古驛道走出去的優秀革命人才事跡,如丘東平、阮嘯仙等,結合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挖掘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傳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許瑞生副省長十分關心和期待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的深度修複活化利用成果,他強調,要深入拓展和延伸古驛道的活化利用範圍,不僅著眼於“道”,更要“以點帶麵”豐富古驛道的內容,深入挖掘沿線古村落、南粵曆史名人故居、農耕景觀等特色文化,引導村民經營民宿,讓南粵古驛道成為促進地方旅遊、文化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之路。

1

圖為丘東平故居。

2

圖為許瑞生副省長(右一)在丘東平故居參觀。

3

圖為許瑞生副省長與丘東平後人交談。

  在汕尾羊蹄嶺古道考察之行中,他第一站就來到了海豐縣梅隴鎮東風村委馬福蘭村的丘東平故居。丘東平,名譚月,號席珍,生於1910年,是一位從海豐縣古驛道走出去的革命作家、詩人。1927年,他參加武裝起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蘇維埃政權後任東江特委書記彭湃的秘書。1932年初,丘東平參加19路軍在上海抗擊日軍,和陳振樞合編《血潮》戰地鼓動刊物。1936年初,他回到上海,參加革命文藝創作和政治活動。1940年,丘東平任新四軍陳毅同誌的對外秘書。1941年初,丘東平協助劉少奇創辦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劉少奇任院長,丘東平任教導主任,為華東地區培育了大量的優秀文藝人才。同年7月23日,丘東平於蘇北鹽城(現建湖縣)掩護師生突圍時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1歲。

4

圖為許瑞生副省長率眾人向丘東平銅像三鞠躬。

  在參觀丘東平故居時,許瑞生副省長提到,2018年,由上海音樂學院演繹的原創歌劇《賀綠汀》就呈現了丘東平的故事,在這部歌劇中最催人淚下的一幕正是賀綠汀的摯友、詩人丘東平遭遇日軍突襲、英勇犧牲的一幕。舞台上,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歌聲悲壯憂傷,讓人們深刻感受到丘東平為革命犧牲的家國情懷。許瑞生副省長指出,汕尾市要將南粵古驛道修複利用與紅色基因結合起來,充分發動廣東的曆史學界、人文地理學界等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到海陸豐的紅色文化史實研究工作中,傳承和發揚紅色基因。在考察故居的最後,許瑞生副省長帶領眾人向丘東平銅像三鞠躬,緬懷和致敬老一輩革命者。 

5

圖為在新厝林古寨考察。

6

圖為許瑞生副省長與新厝林古寨屋主交談。

  在新厝林古寨,許瑞生副省長輕輕敲開了一座民居的門,與屋主親切交談。他詢問屋主是否有意願將自家空置的房屋用於開辦民宿,並向屋主詳細介紹了開民宿、辦農家菜館的好處。新厝林古寨具有濃鬱的地域色彩,內部建築完整,中心街寬達4米,街道兩邊是五座三間兩進的合院式老屋,具有開辦民宿的優勢,許瑞生副省長提出,新厝林古寨的屋前空地可以結合社區體育公園進行建設,為村民和旅客提供一個開放的公共休閑空間。

7

圖為在羊蹄嶺古道臨時休憩站。

  在羊蹄嶺古道,許瑞生副省長表揚了當地誌願者的熱心奉獻,他強調,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和思維方式去修複活化古道,要充分考慮到遊客的體驗感受,進一步提升古驛道的可看性、可讀性、可達性和有效性,同時堅持“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則,充分發揮地方村民、社會力量和地方政府與外來旅行者、研學者、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良性互動。在此次考察中,許瑞生副省長十分關注古驛道的交通接駁問題,他多次詢問工作人員和村民,從高鐵站出來利用公共交通如何去到丘東平故居或羊蹄嶺古道。他強調,各地要進一步提高古驛道的交通可達性,特別在國慶期間,要合理安排或增加專線公交讓遊客可以方便到達古驛道。

  在河源粵贛古道的考察中,許瑞生副省長充分肯定了河源的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修複利用工作,表揚了2018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六站(河源·連平)賽事舉辦地的古道修複、場地建設、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考察了大湖鎮油村村何新屋、大湖鎮農民新城廣場,徒步行走了粵贛古道連平段。

8

圖為許瑞生副省長在觀看何新屋的地契。

9

圖為何新屋發現的地契。

  何新屋位於連平縣大湖鎮油村村,是遠近聞名的烈士光榮之家,因為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的開展和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籌備,該屋在全麵修繕時發現了一批清代契約,包括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年間的田契、山地契、墳地契、河壩契、屋場契、典當借據、業戶執照等多個種類,十分珍貴。許瑞生副省長提出,這一批契約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可以研究分析契約中提到的內容,讓契約內容“落”到物理空間,將契約中提到的人、事、地等信息進行定位,還原出當時的社會場景,研究曆史變遷。他表示,這批契約可以從信息經濟學角度分析出中國土地製度的演變、地權交易的經濟功能、契約精神等,要充分將這批契約進行分析活化和展示,進一步豐富南粵古驛道的文化內涵。在何新屋,他還提出,要引導村民充分利用閑置房屋,以多種方式經營民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加強民宿管理培訓工作,提高民宿的服務水平。他現場請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工作組同誌立即行動起來,通過支持河源連平縣大湖鎮開辦民宿,帶動當地旅遊發展,促進扶貧脫貧工作。

  在何新屋的考察中,許瑞生副省長一行還偶遇了廣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一群師生在做嶺南曆史建築田野調查。許瑞生副省長親切地向他們介紹了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工作和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誌願者的情況。

10

圖為許瑞生副省長與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介紹南粵古驛道。

11

圖為許瑞生副省長用英文與香港中文大學老師交流。

  許瑞生副省長表示,河源在開展古驛道活化利用時,要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打造南粵古驛道紅色文化之旅。他特別強調要對阮嘯仙的事跡進行挖掘整理,並與當地研究阮嘯仙的文史專家陳其明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阮嘯仙,廣東河源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員之一,廣東青年運動的先驅,大革命時期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1927年任中國共產黨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1928年任中央審查委員會委員。1934年2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1934年12月後任中共贛南省委書記、贛南軍區政治委員。1935年2月,阮嘯仙領導的贛南省委機關部隊被敵圍困,同年3月6日,阮嘯仙與贛南軍區司令員蔡會文率領第二支隊突圍人員,衝破敵牛嶺、馬嶺封鎖線。當突圍至信豐縣安西鄉上逕村楓樹庵附近的上小埂時,不幸被敵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

12

圖為阮嘯仙(左)與彭湃合影。

13

圖為阮嘯仙犧牲處——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安西鄉上逕村楓樹庵。

  許瑞生副省長表示,河源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通過古驛道走出了一批批革命先驅,這些豐富的紅色曆史文化資源要發掘好、保護好、宣傳好、利用好,讓它們成為踔厲後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動力與源泉。他提出,在粵贛古道及其沿線重要節點的解說牌上,要對阮嘯仙的事跡進行介紹,引導人們了解阮嘯仙這一英雄人物,豐富河源紅色文化內涵,提高紅色之旅的吸引力,進一步擦亮河源的紅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