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橋效果圖。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連接珠江南北兩岸的首座步行橋要來了!12月2日下午6點,從中鐵廣州局二公司廣州塔人行景觀橋項目傳來捷報,D2#號主墩承台澆築完成。本次澆築時長達48小時,該承台是2600方的大體積砼,澆築難度大,分成兩次澆築,第一次澆築1200方,本次澆築1400方,下一步進入拱座施工和架梁,廣州塔人行景觀橋項目第一個承台澆築完成。
廣州塔人行景觀橋項目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區,橋址位於廣州塔北側,橫跨珠江。造型概念來自“琴鳴絹舞·嶺南花舟”,是粵曲中的水袖、是羊城花舟,也是嶺南古琴,通過複合的功能、飄逸的造型,打造珠江上的新景觀。該工程計劃工期380日曆天,預計明年6月15日完工。本橋設計采用中承式鋼拱橋,全橋共三聯,主橋采用主跨218米鋼結構斜拱橋,橋梁東側橋麵全長約500米,西側主梁全長約380米。人行橋跨中總寬18米,其中西側橋麵寬6米,東側橋麵寬6米,中部梯道寬6米。橋梁總麵積為6305.9平方米,主梁及拱肋采用Q370d橋鋼,總計4800噸,斜拉吊杆共計23根。
為確保本次混凝土能夠順利開盤澆築,項目部針對本承台澆築項目部製定了專項技術交底,對施工準備、工藝流程、質量控製、安全防護等方麵進行了詳細布置。在澆築前,現場人員對防水材料安裝、鋼筋綁紮、預埋件安裝等工序進行了詳細檢查,以確保澆築前的各項工作滿足澆築條件。在澆築期間,利用天泵泵送混凝土,插入式與附著式振動器相結合,邊澆築邊振搗。同時,嚴格監控混凝土和易性、塌落度,觀測模板受力變化,確保不堵管、不漲模、不移位。同時項目部嚴格執行技術人員和監理旁站監控,確保了澆築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橋形設計植根嶺南文化,吸取粵曲水袖、廣州水上花市、嶺南古琴等具有嶺南文化代表性意義的意象融入設計當中。該橋設有慢行道、快行道、休閑坐階、遮陽、自行車道功能,橋麵通過分幅形成通行與休閑兩種步道。西側為主要通行區,可滿足步行、無障礙與自行車等多種交通需求,沿步道設置連續的遮陽雨篷,可實現全天候,風雨無阻的舒適通行。東側為主要的休閑觀景區,橋麵設置觀景平台與休閑坐階。
自項目開工以來,中鐵廣州局始終保持“積極展現屬地央企擔當、主動投身廣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的思想,領導班子駐紮一線靠前指揮,堅持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的要求,項目管理人員和參建人員時刻保持“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姿態,項目各項工作和施工生產快速有序推進。
5月15日上午,廣州塔人行景觀橋項目第一根鋼管樁順利插打完成。
6月9日,廣州塔人行景觀橋項目W3號墩首根樁基順利開鑽,項目開工後僅用20餘天的時間,先後完成了水上棧橋及平台的搭設、樁基鋼護筒插打、首樁開鑽等工序,完成常規需要兩個月的工程量,彰顯了中鐵廣州局的硬核實力。項目部在工期緊、任務重、要求嚴、標準高的壓力下,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全體參建人員全力確保安全質量,超常規快速施工,24小時候輪班作業,持續保持大幹勢頭不減、力度不變。
本次承台澆築完成,為下一步拱座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預計12月17日開始架設拱肋和鋼梁,12月20日完成拱座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