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晨曦裏的第一聲鳥鳴,增江碧道迎來了新的一天!
年輕的情侶和三五結伴的老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野餐,在綠草地支起小帳篷,鋪上餐布,擺上自帶的鮮花、蔬果、麵包、飲品,便可在碧水藍天的美景裏靜坐上一天……
到了傍晚時分,淺水沙灘便成了孩子們的戲水天堂!細軟的沙子堆起童年世界裏的華麗城堡,滋水的玩具槍裏藏著的是整個夏日的歡樂時光,戲水、遊泳……無憂無慮的孩童笑臉成了濕地裏最美的風光!
增江碧道——省萬裏碧道建設試點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增江碧道,是省萬裏碧道建設試點,位於增江“一江兩岸”綜合水利整治工程下遊段,北起雁塔大橋,南至初溪攔河壩,河長6.5公裏,重點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廊道,展現增城魅力的特色名片。項目總投資1.6億元,目前已基本完工並對外開放。
增江碧道建設實施生態、文化、交通、景觀、發展等五大策略:
保護鶴之洲、聖皇洲、活力沙灘、初溪等原生態濕地景觀,新建濕地係統約62畝,營造多樣濱水生境;
劃分出鳥類重點活動範圍,保存鶴之洲、聖皇洲鳥類生存環境,新增無人島供鳥類繁衍棲息,建設觀鳥設施、科普設施;
生態化改造堤內魚塘、灘地,構建生態河塘、江畔濕地景觀,提升水生態環境,提高河道蓄洪、淨化水體能力;
建設濕地科普展示、休憩廊架、鳥類主題雕塑等公共休閑設施,挖掘兩岸人文亮點,突顯增城特色,延續城市文脈;
建設綠道11.63km,打通堵點、沿江全線貫通,並利用沿線10個碼頭,串聯水上交通,打造水上觀光遊線11.5km,提高增江畫廊的觀賞性及可達性,建設增江濱水休閑觀光帶,帶動周邊產業發展。
沿途景觀節點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增江碧道以水為主線,兼顧生態、安全、文化、景觀、經濟等功能,重點打造了一批景觀節點,包括荔湖濕地、政務中心廣場、增城立體碧道等。
荔湖濕地位於增江荔湖街羅崗村段,工程實施後區域內新增和翻修廊架7座,翻修涼亭7個,綠化提升麵積142畝,種植水生植物麵積43畝,新增或改造慢行係統約5公裏,改造2個景區衛生間、升級2個地麵停車場,增設近200個車位,精心設置增江碧道導視係統及增江碧道logo,融入增江文化元素,演繹增江文化內涵。對堤內430餘畝魚塘和140多畝灘池進行生態改造,與增江連通形成生態濕地,進一步提升增江水質;合理設置親水棧道,提升遊玩安全性;設立鳥類保護區、營造無人島等動物繁衍場所,提高生物多樣性。
增城區yabo2018柏林赫塔 中心位於增江河畔,政務中心濱水廣場是增江碧道建設的重要景觀節點,與A區yabo2018柏林赫塔 大廳室外環境融為一體,向東可眺望皮劃艇訓練、比賽場地,向北可觀望雁塔、鳳塔“雙塔鎖江”的特色佳景,東南向是“白鷺成群”的鷺鳥棲息地“聖皇洲”生態島。政務中心濱水廣場是利用廣州亞運皮劃艇賽場觀景平台改造而成,將原有的單一廣場空間劃分為自行車騎行道和漫步休閑空間,流線型的自行車道兩側設置草花植帶,於騎行中感受自然的舒適與愜意。慢行步道鋪裝模擬鋼琴鍵盤,以黑白相間、雜而不亂的序列排列,打造充滿趣味、活力的濱水廣場空間。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增城立體碧道位於聖皇洲以南,占地1.1萬平方米。增城立體碧道遊憩係統的建設結合山體護坡加固,與政務中心、櫻花園、聖皇洲廣場、觀海長廊串聯形成帶狀濱水景觀空間。邊坡共設置三層景觀道,一層高程最低的親水道為騎行道,是貫通聖皇洲廣場和觀海長廊的主要道路;二層半山腰設置一條慢行步道,為邊坡主要觀賞慢行道;三層為登山道,結合現狀通行道,串聯山體公園各個景點,為行人提供多層次的遊憩空間,是觀看上遊城區天際線、“雙塔鎖江”等景點的絕佳位置,可以多角度感受聖皇州“百鳥歸巢”的奇觀。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遵循生態優先,安全為首的原則,山體護坡采用錨索加固邊坡,格構梁中心采用土工格柵噴播的形式,迅速讓邊坡複綠防止水土流失;河道護腳采用了格賓石籠軟性護腳,營造自然蜿蜒的岸線,采用“生態草坡入水+水生植物”與疏林草地的綠化配置方式,既提高了生態效益,同時營造出綠水青山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