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文化在線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開館在即

時間 : 2023-11-27 11:11:3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c6b15c2f-8b3c-4609-8e21-0e4114c0020f.jpg

  新館將於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正式麵向社會公眾開放,並於11月27日9時起正式開放觀眾預約。作為廣州文化基礎設施“三館一場”“一館一園”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廣州城市新中軸線上的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將為廣州再添文化新地標。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院長羅奇介紹,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是集傳統與現代、科技與古典、嶺南風與國際範於一體的綜合性美術館,以“嶺南風範、灣區氣派”為基點,全方位打造“國內標杆、世界一流”的藝術殿堂,將為傳承嶺南藝術文化、展現灣區氣派魅力、促進國際藝術交流提供新的空間和窗口。

  新館設計綻放環保巧思

  陽光穿透玻璃穹頂灑入館內,為新館披上柔美的麵紗;如“花瓣”一般的外立麵幕牆由21008片魚鱗狀的光伏玻璃人工拚接;主樓建築玻璃自帶彩色鋁板,夜晚燈光透出宛如彩色花朵……

  作為廣州市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項目占地麵積3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麵積近8萬平方米,通體建築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為主題,凸顯嶺南風格和廣州地域特色。

  新館由德國赫爾佐格與合夥人建築設計事務所及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設計。該館按國家綠色建築最高標準進行設計,是全球首個五個立麵均采用光伏技術的公共建築,在節約能源的同時,使建築科技與美學完美融合。

  院藏經典與征集精品聯袂“上新”

  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7年的廣州美術館,一直致力於中國曆代書畫珍跡和嶺南美術精品的征集、收藏與研究,以曆代嶺南書畫作品為館藏特色,迄今藏品數量達33000餘件(套)。

  今年年初,廣州藝術博物院麵向社會各界發布征集美術作品公告,得到眾多藝術家的積極響應與慷慨捐贈,共接收陳金章、梁世雄、許欽鬆、李勁堃、林藍、陳永鏘、方土、方楚雄等名家作品60餘件(套)。

  此外,館方還收到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陝西、四川等20多個省市近300位藝術家積極投送,經多次專家研討與評選,最終甄選出73件(套)作品,極大豐富了作品門類和地域特色。

  數字賦能展現嶺南文化精神

  為了讓市民遊客在新館獲得更豐富的文化藝術體驗,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為觀眾精心籌備多個開館大展。1100餘件院藏精品、200餘件借展精品和500餘件文獻類展品,將分為“傳承經典”“重讀嶺南”“美美與共”“數字賦能”四個部分進行全麵展示。

  其中,“萬壑爭流——廣州藝術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畫派藝術展”以中國古代畫派為主題,彰顯傳承經典恒久之力。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陳列研究部策展人陳誌雲介紹,六十多年來,12個中國主流畫派精品都在廣州美術館得到成係列的收藏,“這樣的藏品規模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高劍父《東戰場的烈焰》、黎雄才《勇攀高峰》等院藏精品則在“風自南來——廣州藝術博物院藏近現代廣東美術精品展”亮相,展現嶺南畫派濃重的現實主義關懷。“時代新章——當代廣東美術探索”則集中展出當代美術新秀的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以及綜合材料、實驗水墨等類型作品。

  此外,羅中立《父親》、沈堯伊《而今邁步從頭越》等來自中國美術館的經典作品也將在開館大展中亮相。據介紹,係列展覽將以實物展陳和數字化相結合的形式推出,讓觀眾品味“千年瑰寶嶺南芳華”的時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