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考古現場。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12月11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位於越秀區中山六路東側北段的考古發現,此次發掘麵積2400平方米,是近年來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麵積最大的項目。經過長達半年多的考古發掘,該地塊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並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遺跡432處,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調查勘探部主任程浩介紹,該地塊所在地屬於地下文物埋藏區中心地帶,曆史悠久,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本次考古發掘成果對探索廣州城址變遷、唐宋時期廣州城市發展和功能布局、廣州城區曆史地理變遷等具有重要價值。
“從這裏向東約400米即是唐代廣州城,往南是古代外國商人居住經商的藩坊,往北則為始建於南朝的六榕寺。宋代時期,該地位於西城中心位置,明代屬提督府,明清時期則是將軍衙門南部一隅。”程浩說。
此次考古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文化層堆積最厚達4米左右,出土遺物既有漢代陶器、瓦當,也有南朝青釉器,特別是晚唐五代的遺物最為豐富,反映了唐代以來這一帶為人口聚居、商業繁華之地。此外,出土文物中還包含大量唐宋時期瓷器,這也反映了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樞紐的重要地位。
明年春節前後,南漢二陵博物館或將推出廣州出土文物的專題展,市民有機會在博物館裏親眼一睹這批文物真容。此外,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積極開展公眾考古參觀和研學活動,已先後組織10批市民和學生團體到工地參觀研學,感興趣的市民可關注南漢二陵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留意相關展訊和活動報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