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非遺文化 > 傳統技藝

廣彩瓷燒製技藝

來源 : 廣東省文化館
【打印】 【字體:

廣彩瓷燒製技藝是廣州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指廣州燒製的織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溫釉上彩裝飾技法,亦稱“廣東彩”、“廣州織金彩瓷”,以構圖緊密、色彩濃豔、金碧輝煌為特色。廣彩瓷燒製技藝在清乾隆年間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民國時期劉子芬《竹園陶說》記載稱:“清代中葉,海舶雲集,商務聚盛,歐土重華瓷,我國商人投其所好,乃於景德鎮燒造白瓷,運至粵垣,加雇工匠,依照西洋畫法,加以彩繪,於珠江之河南,開爐烘染,製成彩瓷然後售之西商。”

廣彩瓷燒製技藝的內容主要包括彩繪顏料製作、彩繪工具運用、廣彩手工裝飾技藝、封金鬥彩和燒製技藝,其裝飾形態包括傳統手工彩瓷繪製、定燒手工彩瓷繪製、積金手工彩瓷繪製、嶺南畫派參與廣彩繪製四大類。根據彩繪技藝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毛質料,主要用狼毛、山兔毛和羊毛,有磁黑筆、相頭筆、寫麵筆、寫金筆、描金筆、點金筆、點麵筆、積金筆、填色筆、花頭筆、雞尾筆、鳥尾筆、鬥彩筆、封金筆等14種。廣州彩瓷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日常用具、陳設及玩賞品、文具和娛樂用品、宗教法器等。廣彩瓷燒製技藝的工藝流程分描線(用瓷黑在胎器上畫圖樣)、填色(按圖樣填色)、積填(填上乳金和大綠)、封邊鬥彩(在器皿邊緣塗幹大紅和乳金)、烤燒烤花等。

廣州彩瓷燒製技藝彙廣州彩、景德瓷於一體,融北方傳統瓷藝彩繪與嶺南畫派技法、中國彩瓷工藝與西洋瓷藝及繪畫技術於一身,以南北交輝、東西合璧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也以“堆金積玉”的技藝特點而別具一格,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濃鬱的嶺南特色,其獨特的顏料製作、豐富的彩繪題材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等,展示出廣彩瓷燒製技藝在文化、曆史、經濟、實用和科學技術等方麵的重要價值。

廣州彩瓷燒製技藝主要分布於廣州市越秀、荔灣、海珠、番禺等地區,並流傳到香港、澳門等地。近年來,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轉型和市場化的衝擊,廣彩瓷的生產萎縮,年輕一代對傳統廣彩的認知淡薄,廣彩瓷燒製技藝的傳承發展受到一定的製約,急需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