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為保障你的數據安全及獲得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最新版本的瀏覽器。

我們建議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瀏覽器。

若你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為QQ瀏覽器、360瀏覽器、2345瀏覽器等仍出現該提示,請切換至極速模式。×

網站支持IPv6
首頁 > 政策解讀 > 文字解讀
《廣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解讀
2024-02-07  19:13    來源:本網

  日前,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廣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實施方案》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政策背景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國家和省著力構建“1+1+N”政策體係,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1年,國家層麵相繼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係統謀劃和總體部署,構成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頂層設計文件。2022年,廣東省出台了《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對全省“雙碳”工作進行係統部署安排。《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我國城鄉建設領域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的重點任務和主要指標。城鄉建設領域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是“N”個配套政策文件的重要領域實施方案之一。廣東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印發實施《廣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從區域、城市、社區(鄉村)、建築等維度,分層次有序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

  二、編製原則

  《實施方案》按照全覆蓋要素、多角度減碳、地域化措施的編製思路,圍繞助力綠色低碳灣區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市綠色低碳係統性建設、統籌縣城和鄉村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建築節能減碳四方麵,提出任務和目標,明確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

  一是全覆蓋要素。結合我省實際,做到國家和省雙碳“1+N”政策體係中有關城鄉建設領域的任務和目標全覆蓋。全麵銜接國家和省雙碳“1+N”政策體係中有關城鄉建設領域的任務和目標,共20項指標,涉及城鄉規劃、基礎設施、新建建築和既有公共建築、用能結構調整、綠色建造等方麵,除規劃方麵指標作一般性規定外,其他指標均有對應,部分指標略高。

  二是多角度減碳。從管理流程角度,加強城鄉建設領域規劃、建設、管理全流程減碳,規劃階段明確任務與目標,建設階段明確設計標準,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優化建築用能結構,管理階段加強評估評價與實施監督。從層級傳導角度,對應市、縣、鎮三級治理體係,明確責任主體,以相應層級空間單元為統籌,係統開展綠色低碳工作。從城鄉融合角度,立足於城鄉建設要素的差異性,提出基礎設施建設、建築設計和建造方式等基本要求,並提出城鎮、鄉村差異化的綠色低碳建設要求。

  三是地域化措施。加強大灣區珠三角九市綠色建築規模化和高質量發展;城市層麵加強功能複合、立體開發,優化城市布局與結構,探索建設未來城市;以社區為單元,統籌提升綠色低碳建設;強化圩鎮作為縣城和鄉村綠色發展的紐帶;強調嶺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碳建築示範應用;采用建築遮陽、自然通風、反射隔熱、防潮除濕、高效智能等綠色建築技術的應用;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綠色發展的治理能力。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定位是:立足廣東實際,落實國家和省碳達峰兩個“1”的頂層設計文件要求,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的工作任務要求,發揮我省資源基礎,銜接各項政策,從區域、城市、社區(鄉村)、建築、技術等維度,分層次有序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

  《實施方案》包含7章26節內容,主要內容包括總體要求、助力綠色低碳灣區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市綠色低碳係統性建設、統籌縣城和鄉村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建築節能減碳、保障措施、組織實施共七章。

  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主要目標。工作原則是係統謀劃,分類施策;雙輪驅動、多方協同;守正創新、節能增效;以人為本、共建共享。主要目標是聚焦2030年前總體目標,具體指標在各章節表述,陳列如下表。

序號

分類

主要指標

年份

目標

1

城市

規劃

組團式發展

常規

調整為一般性規定:按照國家部委有關指標要求合理確定每個組團麵積和人口密度。因地製宜推動組團式發展,形成……低碳緊湊型城市空間形態。

2

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築麵積占現狀總建築麵積的比例

常規

調整為一般性規定:有序開展城市更新,嚴格控製拆建規模,防止大拆大建。

3

基礎
設施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2030

達到65%

4

鄉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2030

基本實現處理體係全覆蓋

5

全省城市建成區平均可滲透麵積比例

2030

達45%

6

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

2030

控製在8%以內

7

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2024

完成1900公裏改造任務

8

新建
建築

城鎮新建建築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2025

全麵建成

9

城鎮新建建築中星級綠色建築占比

2025

達到30%以上

10

新建綠色建築節能強製性標準水平

2030

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築本體節能率分別達到75%和78%

11

既有公共建築

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城市,改造後實現整體能效提升比例

2030

地級以上重點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務,改造後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

12

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麵積能耗和人均綜合能耗

2030

分別比2020年降低7%和8%

13

電氣化

新建公共建築全電氣化的比例

2030

達到30%

14

建築用能電力消耗比例

2030

超過85%

15

可再生能源

新建公共機構建築、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

2025

力爭達到50%

16

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率

2025

達到8%

17

綠色建造

裝配式建築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築的比例

2030

達到50%

18

新建建築施工現場建築垃圾排放量

2030

不高於300噸/萬平方米

19

施工現場建築材料損耗率

2030

比2020年降低20%

20

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2030

達到55%

  任務措施:6個方麵23項任務措施。

  一是助力綠色低碳灣區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引領,加強區域協調發展,突出灣區綠色低碳發展引領作用。具體包括:(一)優化區域空間格局。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發揮極點城市帶動作用,促進城鄉融合與都市圈現代化,並通過合作平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形成大灣區特色的城鄉建設模式。(二)加強區域性設施共享。加快“三橫六縱兩聯”交通網建設,建立1小時交通圈,推進站城一體化,促進設施跨區域共建共享,提升利用效率。(三)優化區域藍綠空間布局。構建“一鏈兩屏多廊道”的國土空間保護格局,加強南部海洋和南部山地的生態保護,建設城市開敞空間,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二是推進城市綠色低碳係統性建設。從城市建設維度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包括:(一)優化城市結構和布局。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組團麵積、人口密度,因地製宜推動組團式發展,形成緊湊型城市空間形態,有序開展城市更新。(二)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建設。推廣混合街區,構建十五分鍾生活圈,引導可再生能源進入社區,鼓勵智能家居和數字家庭建設,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三)提高基礎設施運行效率。推進生活垃圾管理係統、海綿城市、節水型城市、燃氣管網改造、綠色照明和園林綠化提升行動。(四)優化建築用能結構。逐步建立以電力為核心的建築能源消費體係,發展可再生能源應用,加強與電網的銜接與協調。

  三是統籌縣城和鄉村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和清潔能源應用,建設美麗鄉村。具體包括:(一)營造自然緊湊縣城和鄉村格局。合理控製縣城規模,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村莊建設。(二)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推廣綠色農房技術應用,鼓勵采用裝配式鋼結構和綠色建材,開展示範帶建設。(三)推進生活垃圾汙水治理低碳化。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完善收運處置體係、因地製宜治理農村生活汙水,推廣資源化利用和生態處理技術。(四)推動鄉村用能結構調整。鞏固提升農村電網,完善配電物聯網,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引導生活熱水、炊事、交通等向電氣化發展,大力推動農村光伏建設。

  四是強化建築節能減碳。進一步提高建築本體能源利用效率,滿足建築用能需求下實現最大限度減碳。具體包括:(一)全麵提高新建建築綠色低碳水平。嚴格執行綠色建築條例,推廣綠色節能技術,推動星級綠色建築發展。(二)建設綠色低碳住宅。基於氣候特點和綠色低碳要求優化住宅設計和裝修,推廣智能化管理,推動節能綠色化改造。(三)統籌推動既有公共建築能效提升。強化公共建築運行節能管理,完善能耗、能效評價標準,推行測評機製,實施能耗限額管理,推動建築碳交易,持續推進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四)推廣綠色低碳建造方式。大力發展多體係裝配式建築,推進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協同發展,全麵推行綠色施工,降低材料損耗和建築垃圾排放,提高資源化利用率。推廣綠色建材應用經驗,建立長效機製。(五)推廣適宜廣東氣候的節能減碳技術和產品。推動地區特色建築技術革新與應用,開展碳中和目標下的未來建築技術研究,提升建築用能設備能效標準。

  五是保障措施。(一)加強法規政策和要素保障。各地級以上市結合實際製定城鄉建設碳達峰實施及配套方案,將綠色建築規劃納入控製性詳細規劃,督導城市體檢和鄉村建設評價,完善節能降碳標準和規程,建立綠色低碳指標體係,優化電價政策。(二)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治理能力。加強節能監管,推動能源數據共享與監測分析,提升CIM和BIM技術應用,推廣數字化交付運營,深化省域治理“一網統管”建設,加速城鄉數字化轉型。(三)完善財政金融服務支持政策。強化綠色金融支持,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全麵推進建築碳普惠激勵機製。(四)開展綠色低碳試點應用。打造近零碳/零碳示範建築、社區、城區建設試點,開展低碳建造、裝配化裝修等技術試點示範。

  六是組織實施。(一)加強統籌協調。成立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責小組,加強組織領導,紮實推進綠色低碳城鄉建設工作。(二)強化責任落實。明確各地各部門責任,製定目標任務,定期向省級部門彙報碳達峰工作執行情況。(三)注重宣傳引導。推進對外綠色低碳技術交流,加強大灣區內合作,加大媒體宣傳力度。

  下一步,在《實施方案》基礎上,還將逐步研究製訂《廣東省建築節能降碳措施工作指引》,為各地市開展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落地措施。定期開展動態評估工作,不斷優化完善政策。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