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99/2015-02742 分類:
發布機構: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成文日期: 2015-09-06
名稱: 2014年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部門決算公開
文號: 發布日期: 2015-09-06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2014年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部門決算公開

發布日期:2015-09-06  瀏覽次數:-
 
 2014年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部門決算基本情況說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機構設置、職能。
 
    廳本部內設辦公室、法規處、計劃財務處、住房發展與房地產市場監管處、住房保障處(與住房公積金監管處合署)、城鄉規劃處(珠江三角洲城鎮群規劃管理辦公室、省綠道網建設管理辦公室)、城市建設處、村鎮建設處、建築市場監管處、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處、科技信息處、行政許可管理處、人事處(與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執法監察局等14個內設機構。下設4個二級預算單位,分別為:省散裝水泥管理辦公室(下稱散辦),承擔散裝水泥監督管理工作,負責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管理和返退,承擔散裝水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等;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下稱造價總站),負責全省工程建設定額和造價管理製度的編製等;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下稱質安監總站),承擔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鑒定仲裁、業務指導等;省建設執業資格注冊中心(下稱注冊中心),負責建設職業資格注冊審查、注冊管理及注冊後監督、繼續教育、考試等。
 
   (二)人員構成情況。
 
    截止2014年底,廳本部共有編製138人,其中:行政編製96人、駐廳紀檢監察行政編製5人、行政執法專項編製21人、事業編製2人、工勤編製14人,離退休人員(財政供養)共111人。下屬單位共有編製85人,其中:散辦共有事業編製10人,造價總站共有事業編製25人,質安監總站共有事業編製28人,注冊中心共有事業編製22人,離退休人員(財政供養)共13人。
 
    (三)決算年度的主要工作成績。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正確領導下,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真抓實幹、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1.全力推進改革,在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一是建立工作機製。提請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和組織編製《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深化改革2014年工作要點》。二是探索城鄉規劃改革。推動實施“一張藍圖”工程,製訂了《廣東省“三規合一”工作指南》,建立“三規合一”、“多規合一”的協調機製。三是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體製。組織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製機製研究,製定了《廣東省城市建設領域投融資模式及金融工具運用指引》,推動以PPP模式完成“十二五”規劃未建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推動組建了省棚戶區改造省級融資平台。四是深化建設市場管理體製改革。轉變管理理念,製定了權責清單,起草了《廣東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五公開”實行辦法》等文件,切實轉變行政審批管理方式,激發市場活力,編製了《廣東省建築業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推動傳統建築業向現代建築業轉變。
 
    2.加強統籌推進,實施廣東特色新型城鎮化戰略。一是謀劃落實城鎮化工作部署。印發了《關於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意見》、《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廣東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總體目標、發展路徑、空間布局、重大任務和政策機製。二是推進珠三角全域規劃和轉型升級。創新編製《珠江三角洲全域規劃》、《澳門與珠江口西岸地區發展規劃》、《澳珠協同發展規劃》。三是力促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印發了《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目標體係及實施要點》和《粵東西北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規劃編製導則(含技術指引)》。四是推動形成區域協調新格局。大力推動將環珠三角5市納入珠三角城市群,加強政策支持和項目空間布局引導,實現“9+5”互利共贏格局。
 
    3.建立綠色建設新模式,創建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範省。一是落實省部合作框架協議。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納入新型城鎮化工作框架,研究製訂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政策文件和一係列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指引,積極構建“碳規”體係。二是完善城鄉生態安全格局。開展綠道升級係列工作,優化珠三角綠道網絡體係,加快開發綠道網綜合功能,全省共建成綠道11511公裏。三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供水水質督察,推進四大流域原水水質監測與汙染預警係統建設。汙水處理能力居全國領先水平。全省67個縣(市)和珠三角73個中心鎮已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達2248萬噸。四是加快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省共建成啟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92座,總處理規模達7萬噸/日。五是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新建建築光纖到戶建設和既有建築光纖到戶改造,全省10個城市(區、鎮)創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六是助推人文城市建設。開展“三舊”改造地塊的曆史文化遺產普查、曆史建築和傳統村落普查,建立保護名錄。全省新增35個中國傳統村落,189個廣東省傳統村落。七是強化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全省新增節能建築9922萬平方米,綠色建築項目新增151個,新增麵積1653萬平方米,完成綠色建築總量和年度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二。
 
    4.提升村鎮規劃建設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一是加強規劃引導。推進全國重點鎮增補調整工作,全省共有123個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加快村鎮規劃編製,建製鎮總體規劃覆蓋率約87%,村莊規劃覆蓋率約60%。二是有序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組織對全省1000多萬戶農戶住房情況進行摸底,核實掌握了急需改造的農戶總量。將省級以上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標準由1萬元/戶提高到1.5萬元/戶。全省10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和500戶漁民上岸安居任務順利完成。三是推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組織開展全省農村人居環境調查,評選認定宜居示範村鎮和名鎮名村示範村。開展村莊整治工作,共創建宜居示範城鎮173個、宜居示範村莊462個。四是創新開展“三師”(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專業誌願者下鄉服務活動。
 
    5.加強住房保障,實現住有所居。一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組織編製《廣東省棚戶區改造規劃(2014-2017年)》,統籌安排全省3年內總計22.66萬戶棚戶區改造任務,完善配套政策。落實中央補助資金17.16億元和省財政補助資金4.14億元,吸引社會資金113.8億元,協調解決安居工程建設用地約200公頃,為保障房建設提供支持。全省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6071套,棚戶區改造41297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09682套,分別占年度任務的131.7%、110%、107.3%。二是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和調控。成立了房地產政策研究中心,建立輿情監測製度;在經濟增速下滑、房地產市場波動較大的複雜環境下,及時預判,果斷應對,采取約談等方式加強統籌指導,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7638億元,同比增長17.7%;商品住房均價8526元/平方米,與去年基本持平;房地產稅收收入1603億元,同比增長7.8%。三是強化住房公積金監管。開展全省住房公積金基本情況摸查,推進全省聯網監控。擴大公積金繳存麵,將企業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寫入勞動合同,促進部分地區職工追繳住房公積金事件的合理解決,截至2014年底,全省繳存職工人數達1240.66萬人,新增101.29萬人,累計繳存額為7549.56億元,發放貸款共107.52萬筆,總額2987.71億元。
 
    6.優化市場監管,推動建築產業加快發展。一是引導建築企業創新發展。製定了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實施方案;鼓勵以高水準大型綜合設計和施工企業為龍頭,整合關聯度較高的上下遊產業。二是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製定實施《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係統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質量月”等活動,各地共檢查工程28312項,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11571份,局部停工通知1024份。全省房屋市政工程竣工一次驗收合格率為99.94%,獲年度“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6項。三是完善建築市場管理。修訂了《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規定》,基本建成全省建設工程交易項目中心數據庫,累計發布6萬多項工程項目交易信息。組織開展建築業企業資質動態核查,撤回35家不合格建築企業的資質。四是營造開放營商環境。通過舉辦粵港建築業界合作交流會等方式,推動形成粵港澳統一開放的建築市場。
 
    7.強化規劃建設執法,維護法律法規嚴肅性。一是深入推進規劃督察。創新派駐和巡察方式,實現對全省規劃督察全覆蓋。組織各市核查遙感圖斑1444個,會同部、省督察員勘察現場172個,查處違法圖斑167個,拆除違法建設麵積26.4萬平方米。二是嚴格查辦大案要案。查辦了7個大案,作出行政罰款1344萬元,行政處分5人。三是開展專項執法。組織開展全省查處違法建設、建設工程領域招投標圍標串標、使用假冒偽劣建築材料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執法。全省共查處違法建築麵積60.3萬平方米,拆除麵積42.8萬平米;抽查了1664項建設項目的招投標情況;抽查建材8204批次,立案查處83宗。                    
 
    二、收入決算說明
 
    2014年收入決算37599.36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4553.22萬元,經營收入22921.92,其他收入124.22萬元。
 
    三、支出決算說明
 
    2014年支出決算33542.50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支出  12245.92萬元,經營支出21134.37,其他支出162.21萬元。
 
    2014年財政撥款支出按用途劃分,基本支出4453.44萬元,占36%,其中:工資福利支出1836.55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包括離退休費、撫恤金、住房公積金補貼等)2295.25萬元,商品和服務支出291.31萬元,其他資本性支出30.33萬元;項目支出7792.46萬元,占64%,主要支出項目有:
 
    (一)治汙保潔專項資金支出2451.3萬元,主要用於購置垃圾壓縮車、《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垃圾焚燒督查調研等費用支出。
 
    (二)宜居城鄉規劃和試點工作經費1000萬元,主要用於開展《珠三角城市邊緣地區城鄉風貌改善的規劃設計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專題研究》、《城鄉一體化的宜居新農村建設試點研究》等工作研究、組織召開宜居城鄉和試點工作會議、開展宜居社區評審、專項調研等費用支出。
 
    (三)《廣東省新城鎮化規劃》編製經費700萬元,主要用於編製《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四)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專項工作經費498萬元,主要用於編製《魯朗國際旅遊小鎮總體規劃及控製性詳細規劃(2012-2020)》、《魯朗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等經費支出。
 
    (五)清算部分省屬單位非稅收入指標359萬元,主要用建築施工特種作業人員考核考務工作費用;
 
    (六)綠道網規劃建設省級專項資金251萬元,主要用於開展綠道網規劃建設專題研究以及開展綠道網宣傳、專項調研等費用支出。
 
    (七)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執法經費142萬元,主要用於開展全省建設執法講學、查辦督辦建設執法案件、考察調研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檢查等費用支出。
 
    (八)2014年省建設廳部門預算非稅支出86萬元,主要用於建築建材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等費用支出。
 
    (九)廣東省城鄉規劃督察經費80萬元,主要用於組織召開規劃督察工作會議、規劃督察員工作和交通補貼等費用支出。
 
    (十)珠三角城鄉規劃督察員巡察工作經費64萬元,主要用召開衛星遙感監測圖斑輔助城鄉規劃督察現場會議、督察工作差旅等費用支出。
 
    (十一)《廣東省社區體育公園規劃建設指引》編製工作經費50萬元,主要用於編製《廣東省社區體育公園規劃建設指引》。
 
    四、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本級“三公經費”支出說明
 
    2014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共123.69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10.77萬元,比2013年減少了9.18萬元。全年使用財政撥款安排廳機關出國團組3個、3人次。開支內容為境外業務培訓,包括:執行城市建設與管理專題研究班培訓、廣東省領導幹部應急管理工作培訓班、廉政建設培訓班等費用支出。
 
    2.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100.87萬元,比2013年減少了18.5萬元。主要包括:(1)本年沒有更新購置汽車;報廢汽車1輛(2)公務車保有量27輛,全年運行維護費支出100.87萬元,平均每輛3.74萬元。
 
    3.公務接待費支出12.05萬元,共計接待38批次、共計471人。比2013年減少了22.73萬元,主要用於接待上級部門業務檢查、國內外訪問團來粵交流考察學習所需的業務接待等費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