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專題彙總 > 尋找南粵最美家風 > 最美家訓淳民風 >正文

河源連平顏氏:煌煌官箴警後人

來源:南粵清風網     日期:2017-05-23 16:56:13    
       廣東河源連平顏氏,自明朝崇禎年間由福建漳州府遷徙而來,秉承顏氏家訓,在連平鳳凰山下辛勤勞作,開枝散葉。至第三代,始有子弟通過科舉步入仕途;到第五代,顏希深官至貴州巡撫,顏氏逐漸興旺發達起來,成為清代名門望族之一。後來,顏希深之子顏檢,孫顏伯燾、顏以燠先後出仕,均官至總督。“一門三世四節鉞,五部十省八花翎”(節鉞,符節與斧鉞的合稱,是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這裏代指總督、巡撫等高官顯宦),這副原掛在連平顏氏故居“宮保第”的對聯,生動概括了這一顯赫官宦世家的曆史和殊榮。

  廣東河源連平顏氏,自明朝崇禎年間由福建漳州府遷徙而來,秉承顏氏家訓,在連平鳳凰山下辛勤勞作,開枝散葉。至第三代,始有子弟通過科舉步入仕途;到第五代,顏希深官至貴州巡撫,顏氏逐漸興旺發達起來,成為清代名門望族之一。後來,顏希深之子顏檢,孫顏伯燾、顏以燠先後出仕,均官至總督。“一門三世四節鉞,五部十省八花翎”(節鉞,符節與斧鉞的合稱,是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這裏代指總督、巡撫等高官顯宦),這副原掛在連平顏氏故居“宮保第”的對聯,生動概括了這一顯赫官宦世家的曆史和殊榮。

  顏氏一門代表人物有:

  顏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號靜山,又號浚溪,以貢生入仕。曆任泰安知府、濟南知府、四川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撫、雲南巡撫等職。

  顏檢(1757-1832年),顏希深之子,字惺甫,號岱山,又號岱雲,別號槎客。曆任江西吉安知府、雲南鹽法道、直隸布政使、河南巡撫、雲南按察使、貴州巡撫、浙江巡撫、福建巡撫、直隸總督、漕運總督等職,官至一品。

  顏伯燾(1792-1855年),顏檢之子,字魯輿,號載帆,別號小岱。嘉慶十九年(1814年)進士,曆任陝西督糧道、甘肅布政使、直隸布政使、陝西巡撫、雲南巡撫、雲貴總督、閩浙總督等職。

  顏以燠(1793—?),顏希深之孫、顏檢胞侄。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鄉試中舉人,以品學兼優,曆任愛新覺羅官學教習、內閣中書、文淵閣檢閱、內閣侍讀等職。後以京察(即考核)一等,出任江蘇徐州府知府,護理蘇鬆大兵備道,賞戴花翎,繼任淮徐楊海兵備道、河道,東河總督,兵部侍郎等職。

  連平顏氏家訓

  連平顏氏家訓,為自顏希深而始代代相傳的“官箴”,共三十六字: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三十六字“官箴”是何人所作,現無法考究。明代泰安知州顧景祥是較早將此箴言刻石立碑的人。他曾將碑立於州衙內,以便時時鞭策自己。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顏希深任泰安知府時,偶在衙內的殘壁中發現此碑文,感觸頗深,遂將此碑重刻,並附以跋文,立於官署內西廂房,當作座右銘。同時,他將三十六字“官箴”傳給子孫,教育後代,要求他們應時常學習“官箴”碑文,牢記前賢做官格言,兢兢業業,以“公”和“廉”來嚴格要求自己。其子顏檢、孫顏伯燾謹遵祖訓,均刻碑作跋以明誌,為官均攜碑上任,且以“官箴”為做官為政之準繩。在一代代傳承中,“官箴”實際上起到了家訓的作用,對顏氏子孫影響深遠。

  ●視頻腳本

  廣東連平顏氏:煌煌官箴警後人

  地處粵北九連山腹地的連平縣,古稱連平州,這裏山川錦繡、曆史悠久,這裏人傑地靈、賢豪輩出。清朝中期,連平州以顏希深、顏檢、顏伯燾、顏以燠為代表的顏氏家族“一門三世四節鉞、五部十省八花翎”成為當時的名門望族。世事滄桑,鬥轉星移,幾百年過去了,連平顏氏家族為官清廉、親民愛民、忠貞愛國的精神,至今備受人們推崇,顏氏三代傳承“官箴”,自儆儆人,為後世所稱頌。

1.jpg

官箴碑

  在古都西安碑林博物館有這樣一則“官箴”:“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短短三十六字,字字如金,句句警策,告誡人們做官要公正無私、清正廉明。

  這則“官箴”刻石,為顏氏三代傳承。“官箴”刻石後麵有五篇跋文,其中三篇為顏希深、顏檢、顏伯燾所作。翻開曆史的畫卷,我們可以尋覓到顏氏三代薪傳三十六字“官箴”的曆程。

  顏氏一門祖孫三代都是清朝重臣。顏希深官至雲南巡撫,誥封光祿大夫,其子顏檢兩任直隸總督,其孫顏伯燾累官雲貴、閩浙總督。

  顏希深在山東泰安知府任上時,在府衙牆壁上見到一塊石碑,讀罷碑文“心有所會”,覺得這段箴詞“言約意深,為居官之要領”。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顏希深重刻此碑並跋,立於西廂房“以當座右銘”。嘉慶十九年(1814年)七月,顏檢出任山東鹽運使,當時的泰安知府汪汝弼將數十本拓本寄送給他。當年顏檢又出任浙江巡撫,也就在這一年,顏檢的兒子顏伯燾參加殿試中二甲進士入翰林,順便到杭州探望父親。顏檢拿出一本從山東帶來的箴詞給顏伯燾看,教導他說:“這是先前正派官員留下的格言,實際上也是我們家的祖訓。”顏伯燾鄭重接過,仔細看後收藏起來。到了嘉慶二十年(1815年),顏檢依照其父顏希深在泰安的石刻拓本內容,加了一篇比較長的跋文重新刻石製碑,鑲嵌在杭州住所大廳的牆壁上。

  道光二年(1822年),顏伯燾出任陝西延榆綏道台,時年再次出任直隸總督的顏檢又贈以杭州刻石拓本給顏伯燾,並語重心長地教導說:“你如今到地方做官了,管理部下,調解民事,全都是你的責任,要時常以箴詞勉勵自己,不可鬆懈。”顏伯燾帶著其父所贈杭州刻石拓本和殷殷期望到陝西赴任,同事知道他有一本著名的箴詞,競相爭看而不能滿足。於是在道光四年(1824年)立秋那天,顏伯燾寫了跋文連同拓本一並送給長安知府張聰賢,請他重新刻碑,以使這段箴詞更為廣泛傳播。

  三十六字“官箴”的核心是公正廉明。顏氏三代以“官箴”為座右銘,率先垂範,積極踐行。顏希深任山東督糧道時,在來不及向上司稟報的情況下,冒著危險開倉放糧、救濟災民。道光元年(1821年)顏檢任福建巡撫期間,對一些上門進貢的官吏,他總是嚴詞嗬斥。在任時,他了解到地方民眾每年都要向朝廷進貢荔枝、素蘭心等貢品,生活艱難,於是上書力諫,感動朝廷,詔令停止進貢。據《連平州誌》載,顏檢秉性仁慈、老成持重、言語隨和,回家省親時著布衣、戴草笠,常與農夫及街頭百姓相互攀談,狀極可親,出入不用仆從,鄉人多不知其為貴官。在連平城顏檢故居“宮保第”,曾有楹聯寫到:“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為良吏,力挽頹風。”顏伯燾更以對聯自勉:“動念即應思改過,得閑何不再看書。”為官一任,親民愛民,是顏氏三代踐行三十六字“官箴”的具體體現。

  報國當存清政誌,為民可效廉明臣。顏氏三代踐行三十六字“官箴”還體現在忠貞愛國方麵。顏伯燾任上時,恰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他力諫奏請啟用林則徐等主戰派,力主抗擊外敵侵略。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國侵華全權公使璞鼎查率領英艦36艘、載大炮336門、士兵3500人突襲廈門。顏伯燾堅決抗敵,反對投降,率守軍與英軍英勇奮戰。

  廣東省連平縣政協委員、縣文聯副主席 張力中:

  連平的顏氏三代是這則“官箴”的繼承人、踐行者,顏希深、顏檢、顏伯燾他們祖孫三代,先後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分別在山東、浙江、陝西任上刻石立碑,使這則“官箴”廣為流傳,惠及後世,至今仍給予我們深刻啟迪。

2.jpg

顏氏故裏——廣東連平風光

  ●連平顏氏傳承的官箴及題跋

  官箴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譯文】

  屬下不懼怕我嚴格,可是敬佩我清正廉潔;百姓不一定佩服我有多大的本領,但會佩服我公正無私。公正無私百姓就不至於心存輕蔑;為官勤廉,屬下就不敢犯上或蒙騙。公正無私產生明察,為官清廉產生威望。

  顏希深題跋

  右箴言約意深,為居官之要領。明孝宗時,貞庵主人①為州牧,曾勒石自警。餘不敏,典守是郡,偶於科房破壁中見之,心有所會,因移置署側之西軒,以當座右銘,後之來者寧勿有感於斯箴。

  乾隆二十有三年戊寅孟春下浣顏希深謹跋

  【注釋】

  ①貞庵主人:指明泰安知府顧景祥,號貞庵主人。

  【譯文】

  右邊的箴言文字雖然簡單,但其意義卻十分深刻,是做官的要領。明孝宗年間,顧景祥任泰安知府時,曾將該箴言刻石豎碑,用來鞭策自己。我不聰敏,出任該知府後,偶然在舊衙署的殘壁上見到此碑文,心有體會,於是重新刻碑,置於西廂房,當作座右銘,亦使後來接任的人,見此箴言能有所感受。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年正月下旬顏希深謹跋

  顏檢題跋

  先大夫守泰安郡,得貞庵主人石刻於科房破壁中,因移置署內西偏並跋其後,此乾隆戊寅年事也。先一年丁醜,檢生於郡署;庚辰,隨任濟南,幼小無知竟不識有此事。庚戌,檢以儀部郎扈蹕山左,從公鮮暇,郡齊咫尺,未嚐一遊。癸醜,檢出守吉安,複取道梁父,時守郡者徐君大榕為舊識,乃得遍覽署內戶庭以識降生之所。追憶膝下遊嬉情景,不禁愴然而返,又未獲一至西軒摩抄手澤。嘉慶甲戌七月,都轉山左鹺政①,泰安令汪君汝弼以所拓石刻數十本見寄。檢再拜受讀,知先大夫揚曆中外數十年,以誠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馭屬,至今民懷吏畏,猶津津然稱道不衰。其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檢仰承先誌,懼墜家聲,益兢兢焉,以廉隅自飭。今奉命來撫浙江,因重摩上石,嵌諸廳壁,俾凡有位者皆可奉為官箴,且誌先人明訓於不忘雲爾。

  嘉慶二十年乙亥仲秋連平顏檢謹跋

  【注釋】

  ①鹺(cuó)政:鹽務。

  【譯文】

  先父任山東泰安知州時,在衙署舊壁中得到了真庵主人的“官箴”石刻,依原文重刻立於府內西廂房,並在後麵題了跋言,這是乾隆戊寅年的事。一年前,我出生在府內。庚辰年,隨父親到濟南任上,當時因年幼無知,竟然不知道有“官箴”碑文這件事。庚戌年,我以禮部儀製司員外郎跟隨聖駕到山東,因為公事繁忙沒有時間,雖然距離泰安很近,但也沒有去一下。癸醜年,我出任江西吉安府知府,再次途經泰安。當時泰安知府梁大榕是我的舊相識,前往拜訪,順便遊覽了府內的所有建築,從而認識了我的出生地。回憶童年時代在那裏追逐遊戲的情景及回憶已逝的父親,不禁感慨萬分,傷感而返。因此又沒有到西廂房去觀摩先父的手筆。嘉慶甲戌年七月,從京城調任山東鹽運使,泰安知府汪汝弼將署內的“官箴”碑文拓片寄了十幾份給我,再三拜讀之後,才知道先父為官數十年,都是以忠誠替朝廷辦事,以德澤惠及百姓,以廉潔領導下屬,至今百姓懷念,僚屬敬佩,並且還津津樂道,讚賞不休。我父親之所以會這樣受人尊敬,是因為他嚴格地按“官箴”來要求自己。我繼承先父遺誌,懼怕損壞家聲,就更加兢兢業業,以“廉潔”來要求自己。今天奉命來浙江任巡撫,因而按原碑拓片製成石碑,鑲嵌在大廳的牆壁上,讓所有為官者都可作為居官的座右銘,及永記先輩的教誨。

  嘉慶二十年乙亥年八月連平顏檢謹跋

  顏伯燾題跋

  嘉慶甲戌,伯燾入翰林,假省之江,家大人示以先祖所刊箴詞,命之曰:“爾今筮仕,宜審官方,此先正格言,實亦祖訓也”。伯燾受而藏之,道光壬午,伯燾授延榆綏道,家大人複命之曰:“爾今外補,吏事民事胥爾之責,時玩箴詞,勉之毋懈”。伯燾敬攜以之任。治吏治民愧無報稱,然不敢不以公廉自勵。同僚知有此本,爭索不繼。五原複乏雕人,爰郵乞長安令張愛陶①前輩重摹上石置碑洞,以廣其傳雲。

  道光甲申立秋日連平顏伯燾謹跋

  【注釋】

  ①張愛陶:即時任長安知府張聰賢,字愛濤,顏伯燾在跋文中筆誤為“愛陶”。

  【譯文】

  嘉慶甲戌年,我中進士入翰林院任職,期間借新進士巡遊之機到浙江去省親,家父(時顏檢任浙江巡撫)拿出祖父(顏希深)所刻的“官箴”拓文教育我說:“現在你已進入官場,應當認真地學習做官的原則,這碑文是前代賢人的做官格言,同時實際上也是祖父的遺訓”。我接過後把它保存起來。道光壬午年,我調任陝西延榆綏道道台。家父又贈予我杭州刻碑拓本,再次教育我說:“你現在為地方官了,負有替老百姓辦事以及督促下屬做好工作等責任,要經常以官箴來要求自己,不可鬆懈。”我恭敬地帶著箴詞到任上去並作為日常工作的指導。慚愧的是,在管理下屬,替老百姓辦事等方麵,無突出的表現,不值得讚揚。然而卻不敢不時時以“公廉”二字來告誡自己。同僚們知道我有這則“官箴”,都爭著向我索取,以致無法滿足。因本地缺乏雕刻工匠,隻好將“官箴”拓本郵給長安知府張愛陶前輩,請其按照碑文再行刻製成碑,置於碑林,以使箴言更好地廣為傳播。

  道光甲申年立秋日連平顏伯燾謹跋

3.jpg

廣東連平顏氏紀念館(與連平博物館合為一處)

  ●專家觀點

謝鼎遠:三十六字官箴的啟示

  官箴,是勸誡居官為政的格言警句。曆史上,我國留下了許多官德官箴,如宋朝立在全國各地州縣衙門前的16字“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又如,南宋呂本中的《舍人官箴》,其中名言——“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大家耳熟能詳。此外還有南宋真德秀的《西山政訓》、元朝張養浩的《為政忠告》等,內容陳述的都是做官的一些基本要求,如清正廉明、慈愛百姓、興利除害、執法公正等。

  官箴不少,但一個家族連續幾代傳承踐行一段官箴的卻並不多見。清代廣東連平顏氏是這樣一個少見的家族。他們祖孫三代都將同一段“官箴”進行刻石立碑,並題跋以明誌向,為官均攜碑上任,且以之為做官為政之準繩。

  連平顏氏原住福建漳州府龍岩州緣嶺河口村,明崇禎年間遷至連平。始遷祖顏氏振耀父子兩人,一個是“汗勞苦積”,一個是“克勤克儉”(《始祖遺訓》)。到第三代,生活上逐漸富裕,人口也開始繁衍。古語說:“衣食足,禮義興”,於是他們便以“荊樹開花兄弟樂,書田無稅子孫耕”這兩句格言來要求後輩們發奮讀書,以求上進。到第五代,顏希聖考中雍正朝的翰林(未任職),顏希深又由貢生做到貴州巡撫、侍郎等職。後來顏希深之子顏檢,孫顏伯燾、顏以燠先後出仕,均官至總督,把顏氏推向“一門三世四節鉞,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鼎盛時期。

  他們世代傳承的“官箴”隻有三十六個字:“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不長,思想內涵卻很深刻。“官箴”啟示我們,為官者必須嚴於律己。律己,指根據自己的良心自我約束。在傳統文化中,對律己的要求極為嚴謹。孔子主張“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即是“待己也嚴以周,待人也寬以約”,不要謀取不義之財,“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中也記載了曾子的自律要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時時刻刻檢討自己有沒有違反道德的行為。子思主張慎獨,即使一個人獨處,也決不有任何非分之想。古人嚴格的自律精神,正是“官箴”的應有之義。顏氏三代把“官箴”刻石立碑,並置於衙署內,就是時刻警示自己要對照先賢聖言,嚴格要求自己,保持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切不可因惡小而為之,不要貪圖小利而失去大節。

  “官箴”還啟示我們,為官者必須清廉公正。隻有清廉才能揚正氣、抑邪惡,才能底氣足、指揮靈。“官箴”深刻分析了“嚴”與“廉”、“能”與“公”的關係。公正,是為官者最為寶貴的品格之一。隻有公正、公平,才能真正使老百姓信服。不公平、不公正是混亂無序的根源。古人還說:“政者正也”,為政者必須身正行直,辦事公道,不以私害公。又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百姓對當官者是要聽其言,察其行的。為官公正無私,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似秋水,去濁除穢,辨是非,明真偽,察秋毫,就會得到百姓的擁戴。為官廉而不貪,錙銖不染,百姓就會從心裏佩服,自然就會擁有較高的威信,就會出現一呼百應,令行禁止,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麵。(廣東連平縣文聯原主席 謝鼎遠)



【家規·圖解】連平顏氏:祖孫三代傳承三十六字官箴

4.jpg5.jpg6.jpg7.jpg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