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專題彙總 > 尋找南粵最美家風 > 最美家訓淳民風 >正文

茂名吳廷瑜:扶持培國脈 提拔保民心

來源:南粵清風網     日期:2016-09-14 14:31:02    
       吳廷瑜(公元976-1058年),字廉正,號燕山,宋寶元進士,官至樞密使,吳太伯第七十八代孫,祖籍福建福州府閩縣西坊二圖(今福州市鼓樓區東街口附近)。吳廷瑜在朝為官剛正不阿,遇事敢言,至使朝中政敵、權貴不滿。皇佑四年(1052年),朝廷把他調到交趾(今越南北部)任海外四州知政職事,負責平亂。因“禍起蕭牆”,被誣告險遭死罪,後得以平反。對此,吳廷瑜直麵人生,舉家南下,卜居上村,雖處逆境,仍不改本色,組織當地民眾治理江河,發展生產,並告誡後人要“上供國稅,下詒孫謀”,為當地營造一片民眾安居建業的樂土,深受百姓尊崇與愛戴。


1.jpg

吳廷瑜儀像

  茂名市近郊有一個古老的村莊,茂南袂花鎮上村,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由吳廷瑜遷入開基,至今已有近千年曆史。

  吳廷瑜(公元976-1058年),字廉正,號燕山,宋寶元進士,官至樞密使,吳太伯第七十八代孫,祖籍福建福州府閩縣西坊二圖(今福州市鼓樓區東街口附近)。吳廷瑜在朝為官剛正不阿,遇事敢言,至使朝中政敵、權貴不滿。皇佑四年(1052年),朝廷把他調到交趾(今越南北部)任海外四州知政職事,負責平亂。因“禍起蕭牆”,被誣告險遭死罪,後得以平反。對此,吳廷瑜直麵人生,舉家南下,卜居上村,雖處逆境,仍不改本色,組織當地民眾治理江河,發展生產,並告誡後人要“上供國稅,下詒孫謀”,為當地營造一片民眾安居建業的樂土,深受百姓尊崇與愛戴。

  在這個近千年的古村,如今還留有兩座著名文物,一是村北麵的燕山墓,另一座是村東南麵的扶提廟。它們見證了茂名地區燕山吳氏遷徙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曆史,也給其後人留下了應予承傳的家族精神。

  扶提廟簡介

2.jpg

扶提廟一進屏風上方的古聯“扶持培國脈,提拔保民心”。

  上村扶提廟,位於茂南區袂花鎮上村,曆經5次重修,現為茂名市文物保護單位。據族譜及有關曆史文獻記載,該廟始建於宋代仁宗後期,為紀念由閩南遷入粵的燕山吳氏始祖吳廷瑜而建。1995年重修序言載:“太祖宋代由閩入粵,落業登樓、卜居上村,四十餘傳,支分萬千。切念祖宗遺存扶提廟一座……溯祖仁宗年間籍此廟古非凡,當享文物保護,賢幹善政功於國,良民尊策暖人心。”

  重修的扶提廟,廟堂三進,高大莊重,雕梁畫柱,其中眾多盤龍飛鳳,還有麒麟異獸、仙鶴祥雲、仙境洞天、鼇魚江海以及神話傳說、曆史人物等大批精美圖案和雕刻。廟存吳廷瑜遺訓“扶持培國脈,提拔保民心”,高懸於廟內一進屏風的上方,又作廟堂正聯。這一祖訓敦告後人,扶持得以發展富裕,要培育國家運作的血脈;提拔得以功名成就,要關心百姓愛民為民,幹出讓百姓滿意的政績。

  祖訓懸廟堂,後人當承傳。近千年來,“扶持培國脈,提拔保民心”的祖訓一直啟迪其後人如何立德,如何做人,如何為官。

  燕山墓簡介

3.jpg

吳廷瑜墓

  1058年,吳廷瑜逝世,享壽82歲,葬於茂名市茂南區上村燕子山,稱燕山墓(燕子墳)。墓碑氣派宏偉,主碑亭高4.8米,主碑正麵石刻“燕山吳氏始祖廷瑜公之墓”,背麵石刻“雙燕圖”及“吳氏標致圖”,亭頂為整體石雕件;碑體寬近l4.8米,兩側副碑正麵分別石刻“始祖遺囑”及“始祖頌”,背麵分別為“花開富貴”“竹報平安”浮雕。 

  至今,吳廷瑜的後人已下傳至四十多世,後裔遍布粵桂瓊各地,還有散遷於北京、上海、西安、南京、香港、東南亞等地,總人口約100萬。為緬懷吳廷瑜,當地群眾自覺形成傳統祭祀日,每年農曆二月十六日,粵桂瓊各地不約如期前來祭拜的人數以萬計。

  正如燕山墓碑頌詞所述“燕山吳氏數十萬之眾,唯恃祖德教化,家族精神曆久彌光,奇峰羅列力撐半壁。”在吳廷瑜遺訓的指引下,燕山吳氏人才輩出,曆代仁人誌士為國家民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家訓點睛

  扶提。“扶持培國脈,提拔保民心”是吳廷瑜傳下之遺訓。“扶持”即是幫助、支持;“培”為培養、培育;“國脈”即國家的命脈、血脈,維係國家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和政治運作的元素;“提拔”即選拔、提升。吳廷瑜希望吳姓族人培育出更多國家、民族之棟梁,助力維係國家的運作,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兒孫後人得到國家的選拔任用,要幹出讓百姓滿意的政績,不負為政之德,獲得百姓擁戴,確保民眾安居樂業。

  崇德。“崇德”指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吳氏先祖吳太伯之高風(孔子、司馬遷對吳氏始祖太伯謙讓開拓的評價為“至德矣”),一是禮讓、謙遜之德;二是友善、親民之德;三是盡責、奉公之德。吳廷瑜的扶提崇德精神,是對吳太伯至德精神的承傳與發揚光大,可概括為“愛國、親民、清廉、仁孝、開拓、重教”十二個字。

  吳廷瑜遺書

4.jpg5.jpg

清乾隆戍辰版《上村吳氏族譜》吳廷瑜遺書

  立書人:吳廷瑜,原籍福建福州府閩縣西坊二圖,祖諱至盛,進士,任屯田員外郎,父曰恭,叔曰寬曰信曰敏,母謝氏。瑜兄弟三人,瑜居長,弟曰廷寶曰廷珍。瑜由進士出身,官任樞密使,降調交趾海外四州知正職事。元配林氏生長男以仁原名判卿,次以定,三以政。皇佑四年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寇陷諸州,遭亂休官,不得歸裏,但著外地安置。瑜思居官為國為民,豈知禍在蕭牆,以至父母兄弟千裏睽隔,誠可痛哭流涕而長太息也,不得已攜妻子至博鋪鄉小樓村,見此地廣人稀,於是巘陟降原,形勢頗具,乃立室家,詒謀耕讀,告官陳情,開墾招民承佃。瑜思父母兄弟在籍,經今四十餘載不能相見,未卜存亡,瑜誠何心能不悲哉?切維老身同妻已八十之上,風燭不常,合將原籍及父母兄弟並出身緣由與承墾征稅各事跡詳載,遺書三本一樣,遺與三男,永遠收執,上供國稅,下詒孫謀, 俾厥嗣用綿世澤,是為致囑。

  注:

  皇佑四年,北宋仁宗年號,即公元1052年。

  交趾,今越南北部。海外四州,宋元時稱海南瓊州、萬安、昌化、朱崖軍四郡為海外四州。此處的海外四州應是泛指廣南西路邊遠之地。知正職事,意為“主持正職事務”。

  廣源州,州名,處南寧西南部,儂智高出生地,宋與交趾之界域,權屬有爭議。儂智高,舉人,壯人首領,交趾殺其父,多次上表要求歸宋,宋不依,遂反。攻陷邕州端州等十二州郡,進圍廣州,朝廷對儂智高的恐懼一度超過元昊。

  博鋪鄉,吳川博鋪,唐屬潘水縣(轄區約在今吳川和茂南電白的部分地區,南宋曆史名人電白潘氏一世祖潘惟賢定居三台嶺附近,仍屬博鋪鄉),治博鋪,宋太祖開寶五年廢潘州潘水南巴,入茂名縣。上村一帶,時為廣南西路高州茂名縣博鋪鄉所轄。宋的行政建建製為:府州軍——縣鄉,府、州、軍約相當今之地區。

  家風傳承

  上村吳氏,秉承祖訓,在曆代編纂族譜、修建祠堂廟宇中,必融入祖訓的內容,讓後人銘記先賢的教誨。近年來更是注重挖掘和弘揚優良家風,初步形成了具有上村特色的“茂名(燕山)扶提崇德文化體係”,修建了“茂名(燕山)扶提崇德文化博覽館”和“茂名(上村)扶提崇德文化中心”,形成千年古村4份《點讚茂名》史料等。

  茂南鼇頭鎮北淦

  茂南鼇頭鎮北淦(包括周邊係列30多個村),為吳廷瑜次子吳以定支係具有代表性的播遷地,由吳廷瑜第9世孫吳進文(元朝潯州府太守超升布政)遷入開基。秉承吳廷瑜遺訓,吳進文在北淦文昌廟題聯“文章原孝友,烈武本忠精”,意為文樹德明孝義,友善和睦;練好武功本領精忠報國。其後人將此聯作為治家教子,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

  上村廷瑜墓東麵有個將軍嶺,相傳吳廷瑜生前每年底至次年初,參照軍例,叫武師安排家人及佃農在此嶺進行武藝演練和比賽,說“有道是馬上安邦,馬下治國,勤練武藝,退可保一方平安,進可為國立功”。北淦後人崇文尚武素有建樹,亦得益於祖訓的承傳。2008年北淦武術隊參加廣東省武術比賽獲13枚金牌、24枚銀牌。

  吳氏三大彭村

  吳氏三大彭村都是承傳吳廷瑜祖訓的典範。

  茂南彭村(包括周邊係列彭陽社20多個村莊),吳氏後人銘記祖訓,培育忠良,曆代頻出英才。吳廷瑜16世孫吳光翰,號東川,明代府吏,受後人尊崇,建東川祠以紀念並承傳家訓;清代吳廷瑜23世孫吳淑芬,號香山,承傳祖訓,治家有方,其孫吳元亨直隸州州同例授儒林郎,後人建香山祠以紀念承傳。民國年間,吳廷瑜27世孫吳乃纘,字偉漢,時任廣東省商會副會長,捐資辦南洋民聲報,聲援孫中山革命事業,捐修梅江至坡頭段大堤防洪,後人念其德,將該堤命名為偉漢堤。吳廷瑜33世孫吳作型,上世紀三十年代廣東國民大學畢業,尊崇祖訓,獻身教育事業,一生創辦3所學校,為培育下一代竭盡心血。吳作型之子吳華毅,新疆自治區供電集團總工程師,退休後回歸故裏,為家鄉建設和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指導、規劃彭村新農村建設,創辦彭陽獎教獎學基金會等,深受鄉鄰讚許。優良祖訓家風的承傳,換來了茂南彭村諸多殊榮,如“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茂名市十大美麗村莊”等。

  電白彭村,吳氏後人遵照吳廷瑜遺書所述之“立室家,詒謀耕讀,開墾招民承佃”,於1586年由茂南遷入該村拓荒建業。解放後,隨著國家建設的發展,電白彭村成為電白區政府所在地。村人銘記“培國脈”、“保民心”的祖訓,從國家大局著想,平價獻出了祖先遺留下來的大部分土地用於國家建設。

  高州南塘鎮彭村,吳廷瑜後人承傳祖訓,孕育了一代淳樸仁孝誠信新風尚。村傍有一口觀光魚塘,設有一杆小磅秤,村民或遊客到此塘釣了魚,自己放秤上稱,按時價自覺把魚款投入收費箱內。人們稱這杆秤為“良心秤”。澳門法治報曾以《良心秤稱出美麗村莊》為題,專題報道高州彭村如何通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圓建設美麗鄉村之夢的事跡。“良心秤”還稱出了一串串榮譽——“廣東省文明村”、“省市廉政教育基地”、“茂名市十大美麗村莊”等。

  高州大坡帥堂、南塘安沙村

  高州大坡帥堂、南塘安沙村吳氏同屬吳廷瑜次子之後裔,翻閱其家譜,或在儒林弟,均顯示其後人對祖訓的傳承,“敦促後人效法先祖為國為民獻功立業”,“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是謂八德,勤勞恭儉禮義廉恥國之四為”。

  吳川市蘭石鎮百官山村

  在吳川市蘭石鎮百官山村,吳廷瑜裔孫於清初年間開基建業,其後人承傳祖訓,培育了不少俊傑賢才。如吳永康隨父吳漢豪遷台灣後,赴美留學獲物理博士學位,1981年攜妻趙玉芬博士回大陸報效祖國,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士。曆年來,該村外出人員不忘家鄉建設,引導幫扶該村建成“湛江市文明村”、“湛江市最美村莊”。

  吳川市肖山村

  走進吳川市郊吳廷瑜後裔聚居地肖山村,村門樓的對聯“謙讓修德承祖訓,開拓文明啟後聲”顯眼奪目,給人以一種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的氣息。此外,在電白亭梓、堂砥,茂南烏石,廣西潭龍等吳廷瑜後裔聚居的大村莊,亦形成其承傳祖訓各自的特色。

  專家及後人述評

  李爵勳(茂名市政協文史專員著名史學家): 燕山墓、扶提廟、至德書院,曆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上村吳廷瑜的扶提文化,屬於一種崇德文化,和當代國家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符的。有關他的家訓文化的挖掘和弘揚,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新文化建設很有借鑒作用,應繼續深入挖掘。對當地曆史變遷、民俗風情、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教育以及廉政官德建設等,都值得研究與借鑒。

  薑桂義(茂名市社科聯學者、《南方論刊》副總編):我們紀念吳延瑜和弘揚扶提崇德文化,就是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行動,把吳延瑜打造成茂名的文化名人名片,將對茂名人在實踐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吳金清(茂南區政協原主席、區關工委主任): 扶提崇德文化是吳廷瑜對至德精神的承傳和發展,其遺下的重視文化教育的理念,對於啟迪我們重視教育、培養人才,對於建設文明社會等都具有借鑒和現實意義。我們要用這種優秀傳統文化去教育青少年樹立愛國主義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去發奮讀書。

  吳壽炎(茂名市原常務副市長): 吳廷瑜扶提崇德精神概括起來是民族團結、憂國愛民、關注民生。具體體現在扶提廟古聯,“扶持培國脈,提拔保民心”。我們要傳承與弘揚吳廷瑜精神,啟迪後人,為實現偉大中華民族複興中國夢共同努力。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