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政務要聞 > 新聞發布會


“健康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之廣東中醫藥事業發展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1-07-28 17:30:11     來源:本網


  廖俐珍(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當前,全省衛生健康係統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今天,我們召開“健康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主題係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聚焦廣東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

  2006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大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十三五”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相關單位勠力同心,完成了“十三五”時期中醫藥強省建設各項目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診療全麵融入廣東抗疫大戰大考,勠力書寫了廣東中醫藥抗疫的優異答卷。2021年,是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和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年。今天的發布會主要介紹我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成效和下一步工作部署。

微信圖片_20210728173645.jpg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是: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先生;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胡文魁先生;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先生;

  雲浮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市中醫藥局局長汪文覺先生;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黨委書記曹禮忠先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李強先生。

  現在,請徐慶鋒先生介紹我省中醫藥事業發展總體成效。

微信圖片_20210728173421.jpg

  徐慶鋒: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廣東曆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在全國率先實施建設中醫藥強省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上突出的重要位置,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開展中醫藥工作調研,出台一係列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重要舉措,推動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是全麵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廣東中醫藥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先後經省政府常務會和省委常委會會審議,我省《關於促進中醫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於2020年4月已經正式印發。2020年7月,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了全省中醫藥大會,省委主要領導對我省中醫藥工作提出了“四個深刻認識”“五個堅持”“六個下功夫”的總體要求,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進行了全麵部署。2020年10月,廣東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這一係列強有力的舉措,係統描繪了廣東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施工藍圖”。黨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全麵加強,“十三五”期間,省中醫藥局黨組正式成立,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醫藥管理機構實現了全覆蓋。中醫藥法治建設持續推進,我省啟動了《廣東省中醫藥條例》製定,目前該《條例》已通過省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即將在近期三審通過後發布。

  二是全省中醫資源提質擴容,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十三五”期間的中醫藥事業發展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省級財政投入中醫藥事業發展資金達到33.5億元,爭取中央財政投入14億元,有力推動我省中醫醫療資源增長。五年來,全省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床位數增長了45.3%。全省中醫醫院基礎建設得到了大幅改善,房屋麵積和業務用房麵積分別增長了39.2%和44.2%。目前,全省有中醫醫療機構達到2.3萬個,有中醫醫院192家,其中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有36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有72家。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年中醫診療量突破2億人次,年中醫出院量突破了200萬人次。5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和3家廣東省高水平中醫醫院建設全麵啟動。全省有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19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項目,數量居全國首位。在2018年、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進入前100名的醫院數量連續兩年居全國首位。

  三是中醫藥教育蓬勃發展,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廣州中醫藥大學納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和國家“雙一流”建設單位,暨南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大學的中醫藥院係快速發展。目前我省中醫學本科專業開辦高校數量和在校學生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十三五”期間,全省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增長了47%,占全省執業(助理)醫師總量的比重持續增加。基層中醫藥人才根基不斷夯實。培養基層中醫全科醫生7000餘名,中醫專業訂單定向醫學生1700多名。目前我省中醫醫師隊伍規模居全國前列。同時,我們大力加強中醫藥領軍人才的培養,五年來我省新增國醫大師1名,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4名,全國名中醫4名,岐黃學者7名,省名中醫80名,鄧鐵濤中醫醫學獎獲獎者15名。

  四是中醫藥創新活動和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我省高層次中醫藥科研平台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中醫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落戶廣東,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省中醫藥科學院、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省中醫臨床研究院建設持續推進,新設立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科研成果持續湧現。“十三五”期間,2項中醫藥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3項中醫藥領域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2項。廣東中藥工業年總產值突破600億元,中藥消費市場規模居全國首位,省內有16個中藥中華老字號,有全國最大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破壁飲片生產企業,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居全國前列。

  五是中醫藥文化有力弘揚。開展弘揚“大醫精誠”係列主題活動,“大醫精誠”廣東中醫藥文化品牌高高樹起。推出紀錄片《懸壺嶺南》《秘境神草》等文化精品,中醫藥動漫《本草藥靈》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在全國引發良好反響。建設了11個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數量居全國首位。建設了40家中醫藥養生文化旅遊基地、12條中醫藥旅遊專線。中醫藥新媒體建設全國領先,2020年全國中醫醫院微信服務號前5名,我省占了4個;微信訂閱號前10名,我省占了4個。對外交流蓬勃開展,“嶺南中醫藥文化歐洲行”活動走進歐洲。成功舉辦兩屆中醫科學大會和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大會。廣東複方青蒿素抗瘧藥物和方法成為我國外交名片。

  六是中醫藥更加惠民便民。全省建成171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區,也就是中醫館,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全覆蓋。實施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工作,近5年來共有2705人取得《傳統醫學確有專長證書》和《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1271人取得了國家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推進“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改革,首創“經典病房”和“智慧藥房”,相關做法在全國推廣。

  我省中醫藥發展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檢驗。2020年初疫情發生後,我省第一時間組建省級中醫藥防治專家組,第一時間製定發布省級中醫藥治療方案,第一時間組建高水平的中醫藥疫病防治隊伍馳援湖北。截至目前,我省派出約400人次中醫醫務人員馳援兄弟省市,是全國派出中醫醫療人員最多的省份之一。省內救治方麵,截至7月26日24時,全省有確診病例2866名,中醫藥參與治療2735名,參與率達95.43%。在近期發生的本土疫情中,中醫藥全麵參與了本土疫情190例陽性感染者的診治,中西醫協同確保“零死亡”。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和全省中醫藥大會的部署要求,全力推進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推動廣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我就介紹到這裏,謝謝大家!

  廖俐珍:謝謝徐慶鋒先生。

  下麵,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請第一排中間的女士。    

  新華社:去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廣東省政府聯合出台《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我想請問徐局長,目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及下一步有什麼重點工作?謝謝。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徐慶鋒先生回答。

  徐慶鋒:好,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去年10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印發後,粵港澳三地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和中醫藥界積極行動,推動了方案的落地落實。

  一是進一步密切溝通、深化合作。今年4月,我們克服疫情影響,以“羅浮山主會場+香港分會場”的方式,三地共同召開了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共有21個合作項目簽約啟動,其中包括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粵澳合作中藥製劑發展項目等。今年6月,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我和澳門衛生局局長羅奕龍先生共同簽署了《粵澳中醫藥交流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明確了粵澳雙方在中醫藥領域合作的6項內容。

  二是合作打造中醫藥科技引擎。2011年,國家科技部在澳門科技大學設立了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我國首個中藥類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末,在粵港澳三地中醫藥專家的合作努力下,我國首個中醫類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成功設立。這也使大灣區成為擁有中醫類和中藥類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地區,這兩個實驗室也將成為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培育中醫藥領軍人才,引領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的“雙引擎”。

  三是合作推進中醫藥機構建設。粵港合作方麵,我省中醫藥界積極為香港建設首家中醫醫院提供支持,雙方就籌備重點、運營經驗、人才培養等方麵進行了深入地交流,有力促進該項目落地。今年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上,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女士透露,香港首家中醫醫院預計在2025年分階段投入服務,將會作為香港中醫旗艦機構,帶領香港中醫藥發展。粵澳合作方麵,雙方重點圍繞建設好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共同發力,目前園區內已建立符合我國內地及歐盟認證標準的GMP中試和生產、研發檢測、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一體化的中醫藥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成立“粵澳醫療機構中藥製劑中心”和“粵港澳中醫藥政策與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入園企業數量已達到208家。近年來,園區發揮國際化優勢,成功推動9個中藥產品在海外注冊及上市,在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方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攜手港澳,重點推進中醫藥領域三地規則銜接、製度銜接、要素相通,探索組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醫療聯合體,吸引符合條件的港澳中醫師在內地公立醫療機構執業,引導港澳年輕一代到大灣區執業創業,持續打造中醫藥醫療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和國際化高地這“五個高地”。

  謝謝!

  廖俐珍:請繼續提問。第二排,左手邊的女士。

  廣州日報:我想向廣州市衛健委胡主任提問。我們知道廣州市中醫和西醫的醫療資源都很豐富,在這次新冠疫情當中,廣州市中西醫結合在救治裏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請問一下,廣州如何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以實現“1+1>2”這樣的一個成效?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胡文魁先生回答。

微信圖片_20210728173431.jpg

  胡文魁:廣州大力整合優質中西醫醫療資源,全市143所綜合醫院開設中醫科,21家成為全國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中醫床位1.7萬張,居全國第二。在學科配置、人才培養、診療模式上堅持中西醫協同發展。特別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救治中,我們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原則,全部的166例感染者100%運用中西醫協同治療,取得本土病例“零死亡”和同期境外輸入危重病人“零死亡”的佳績。

  一是有一個完整的中西醫協同診療體係。以“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同示範醫院”為主體的中西醫協同診療體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100%設中醫、中西醫臨床科室,樹立中西醫結合“一院一品牌”,打造出“省中醫院+區中醫院”、“廣中醫院一附院+白雲區中醫院”、市一醫院“消化+脾胃科”、市紅會醫院中西醫結合皮膚病科、廣醫附屬市八醫院“傳染病+疫病科”、廣醫附屬腦科醫院“精神科+神誌病科”,廣醫附屬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呼吸疾病科、廣醫附屬第三醫院“中醫+婦產科”等中西醫協作品牌專科,臨床療效受到患者的讚譽。

  二是“兩個創新”的中西醫協同診療機製。創新推動醫療機構建立院內和院間兩個閉環中西醫協同診療機製。一方麵“院內聯合”,醫療機構院內設中西醫聯合病房,推廣“121”中西醫協同治療模式,即1個患者配備2個醫生,1名中醫生和1名西醫生,形成1套獨特的中西醫協同治療方案。另一方麵“院院聯合”,推動廣醫附屬中醫醫院與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強強聯手,全市西醫醫生90%以上允許開具中成藥,打造“宜中則中、宜西則西”的中西醫協同診療方案。

  三是一個成功的中西醫疫病診療模式。堅持“三個集中”確保新冠肺炎患者中西醫協同療效。由省、市中醫專家對定點醫院醫護人員進行集中培訓,確保中西醫協同治療規範。派駐中醫專家進駐定點醫院集中研討製定中西醫協同診療方案、會診方案和病例討論方案,確保中西醫協同攻關優勢互補。指定廣醫附屬中醫醫院為定點醫院新冠肺炎患者集中統一配中藥、代煎,確保藥物療效。中醫藥100%參與確診病例救治,100%參與無症狀感染者康複,100%參與出院後健康管理。    

  謝謝。

  廖俐珍:請繼續提問。中間,第二排中間這位女士。

  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想請問深圳市衛健委的常主任。在最近一波的我省本土疫情中,我們注意到深圳也出現了確診病例,那麼請問深圳市推動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救治的情況是怎麼樣的?那麼,國家提出深圳要打造“民生幸福標杆”,請問如何發揮中醫藥在這當中的一個作用?謝謝。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常巨平先生回答。

微信圖片_20210728173442.jpg

  常巨平: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您剛剛提的問題有兩個,我分兩個部分回答。

  第一,深圳的疫情裏麵,中醫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深圳這次的本土疫情是兩個,一是5.21,二是6.14,5.21是14例,6.14是4+3例。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們也充分發揮了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的作用,我們中醫藥秉承中醫藥及早、深入、全程參與疫情防控,我們編製《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預防指引(2021版)》,針對集中隔離密接者、防控一線人員以及普通市民等分類指導,運用中藥的茶飲、湯劑,中醫藥的穴位按摩、室內的燃熏、傳統的健身、飲食的調養,指導群眾進行科學的防控疫情。

  同時,我們中醫救治組專家入駐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對確診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我們實行了一人一方辨證施治,加強我們情誌調節、飲食調養、健身指導,包括中醫藥的治療。同時,跟進康複出院後的患者,我們進一步地跟蹤進行健康指導,用中醫藥方法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從5月21日至6月30日期間,在我市定點救治的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我們100%使用了中醫藥診治和幹預,康複出院者100%地使用中醫藥進行調養和健康指導。同時,我們對2400多名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者進行了中醫藥幹預,中醫藥幹預率達100%,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個問題,深圳怎麼樣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城市?中醫藥應該發揮怎麼樣的作用?

  近年來,深圳市中醫藥事業在健康中國“深圳樣板”的大背景下,以衛生健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基調,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麵協調發展。那麼,我想分三個方麵來介紹:

  第一,我們構建了多層次全覆蓋的中醫藥服務體係。那麼截至“十三五”末,深圳市共有中醫醫療機構1069家,其中中醫類醫院12家,8家三級中醫醫院,三甲5家,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198.3%;中醫藥的執業醫師5876人,增長了335%;中醫醫院床位數5346張,增長209%;全市95%以上的政府辦的非中醫類醫院開設了中醫科,100%的社康機構提供了中醫藥服務,構建了中醫藥服務的“十五分鍾”服務圈,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市中醫院為龍頭,區級中醫院為骨幹,綜合醫院為樞紐,社康機構為網底,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元化的中醫藥服務體係。

  第二,打造了高水平的中醫藥學科和人才隊伍。這五年來,我們大力實施醫療衛生“三名工程”,與國內多個中醫藥名院名校合作辦醫辦學,柔性引進 25 個中醫藥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和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團隊,培育引進省市名優中醫 203名,我們現在的中醫“三名工程”團隊25個,在深圳市中醫藥隊伍裏麵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同時,我們還打造高水平的中醫藥人才隊伍,2019年深圳市區中醫院的肝病科、針灸科、腎病科等7個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納入了廣東省高水平臨床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傾力打造中醫藥學科高地。

  三是全麵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我們通過出台《深圳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建立了11個市區中醫藥和治未病指導中心,27個市區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地、1個深圳市中醫真實世界研究培訓基地、7個中醫專科護士培訓基地,53個基層中醫藥服務優選建設單位,打造一批中醫藥特色社康中心,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目前,我們的社康機構中醫藥服務達到100%全覆蓋,社康醫院、社康中心100%建設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我們也叫中醫館,在社康服務站100%地提供中醫藥的服務,所以我們要求全市的基層醫療機構一定要實現3個100%。同時,我們推進中醫藥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推進中醫藥進黨群服務中心,目前深圳市黨群服務中心推進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覆蓋率已經達到50%以上,把中醫藥建設跟黨建結合起來。中醫藥文化讓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市民踐行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

  下一步,通過深圳市中醫藥為龍頭,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中醫藥高地。我們通過中醫藥的建設,打造醫院社區新格局,推進各區中醫院建設中醫藥專科高地,並且實現30萬以上人口的區區區有中醫院,公立非中醫類醫院100%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目標,為深圳市民、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謝謝。

  廖俐珍:下麵請繼續提問。第一排周右手邊的女士。

  廣東廣播電視台:社會廣泛關注中藥材的質量問題,我們知道雲浮市是我省中藥材種植麵積最大的地市之一。想問一下汪局長,在提升中藥材質量方麵,雲浮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汪文覺先生回答。    

微信圖片_20210728173435.jpg

  汪文覺: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我們雲浮是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現代特色南藥試驗區。近年來,雲浮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中醫藥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統籌部署,在全省率先成立副處級的中醫藥局,市也把它列入政府的組成部門,我們這個部門既管行業也管產業;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實驗區。

  對於中醫藥的質量怎麼樣管控?怎麼樣提升?我從兩大方麵回答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一)我們雲浮發揮區位優勢,創新產業發展新模式。

  一是我們注重源頭管控,打造區域性的種子種苗繁育中心。主要是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共建藥用資源種質庫,規劃的保存量為100萬份,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藥用資源種質庫。同時,我們大力發展中藥材的現代種業,目前我們建設種子種苗的繁育基地總共有15個,種子種苗的繁育量達到1億餘株。

  二是發展規模種植,打造產業化種植樣板區。我們出台了支持南藥產業發展的1+3政策文件體係,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化種植。目前我們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155個,其中首批26個廣東省中藥材產業化基地中有7個落戶在雲浮,按照地級分,我們是為全省最多的一個。我們全市的中藥材種植麵積120萬畝,排在全省前列。

  三是推動園區建設,打造中藥產業加工集群。我們大力創建了“1+2+10”國家、省、市三級南藥產業園。其中,2018年,我們雲城區南藥產業園、羅定肉桂產業園獲批廣東省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我們又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來說,全市已建成投中醫藥企業有78家。

  四是搭建交流平台,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2019年我們成功舉辦首屆廣東中醫藥產業大會,2020年我們又成功舉辦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產業大會,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搭建了更高的一個平台。

  (二)我們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推動中醫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一是我們打造畜牧生態養殖的一個產業鏈。我們推動溫氏集團等企業以及國內5家知名的養殖企業,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簽署發布中國養殖業中藥替抗共識,也就是“雲浮倡議”,在全國率先推開在畜牧養殖業中開發應用中藥替代抗生素。

  二是打造藥食同源的一個生態產業鏈。目前已經形成了鬱南無核黃皮、羅定肉桂係列產品,同時,我們雲浮市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名特優新高品質農產品(食藥同源)全程質量控製試點市”,目前來說全國隻有兩個。

  三是打造道地藥材生態群。廣東省第一批8個中藥材的保護品種中,其中巴戟天、沉香、廣佛手、何首烏等4個品種在雲浮種植麵積分別達到全省種植麵積的35%、34%、26%、27%,我們已經成為廣東道地藥材的一個主產區。我們雲浮市建有南藥標準化示範區4個,其中國家級有1個、省級有3個。“廣佛手種植生產係列規程”獲2020年第二批省地方標準立項。羅定肉桂今年又獲批道地藥材的認證。

  謝謝。

  廖俐珍:請第三位女士,左手邊。

  羊城晚報:我想向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的曹禮忠院長提問。曹院,我們知道中醫藥的配方顆粒是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一項重大成果。這項成果也讓傳統中藥的使用更加便捷,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群眾使用,那麼我想請問曹書記,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在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方麵有哪些經驗?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曹禮忠先生回答。

微信圖片_20210728173428.jpg

  曹禮忠:好,謝謝。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秉承著“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原則,以中藥劑型改革為契機,將醫院的臨床醫療與研究院的科研有機相結合,創造出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產業”一體化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在“醫”方麵,我們醫院發展成為一個主院區,兩個分院區,多門診點的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總核定病床數達到了1490張。去年8月份,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工程在我們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黃埔醫院內開工建設,為醫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藥”方麵,研究院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發、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為中藥劑型改革和成果產業化基地的“廣東一方製藥有限公司”,我院持其技術股權。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期間,廣東一方製藥量產的“肺炎1號方”,充分發揮了中藥配方顆粒快速配製、服用、運輸、儲存方便、質量穩定、療效確切的臨床應用優勢。多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一是建立我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體係,鞏固相關研究在國內外的領先優勢。我們是國內最早開展中藥配方顆粒研發的試點機構之一,多年來充分發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配方顆粒生產關鍵技術重點研究室”的優勢,承擔了國家相關的科研項目100多項,參與構建了我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體係,完成了600多個品種的生產關鍵技術研究並成功地產業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級科技獎勵7項,創造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目前這個產品在全國近2300家醫療機構裏麵應用,並遠銷美國、澳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加強專科製劑的應用研究,助力了省內外中醫醫療機構的專科建設。在依托中藥製劑、中藥分析、中藥藥理3個國家三級實驗室和廣東省SPF動物實驗室,為省內外37家醫療機構提供中藥製劑的研發服務,共獲得新製劑批文有227項、再注冊的批文達到170多項,為廣東省內的中醫專科建設提供了院內製劑研發的保障。此外,圍繞著臨床和市場的需求,我們醫院將調血脂、降血糖、治療高血壓等中藥係列產品的研發作為研究重點,自主研發降脂、降壓中藥新藥3項,獲得國家藥監部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獲得了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

  三是開展多方麵的合作交流,推進大灣區中醫藥的發展。自身研發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與港澳多家單位合作,開展了中醫藥合作與交流的項目。與澳門康怡科技藥業共同承擔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發展的基金項目,開展“中藥配方顆粒國際化發展”的合作,聯手開發腫瘤輔助治療中成藥,推動中藥配方顆粒從澳門走向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牽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肌骨同治學術聯盟,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廣東一方製藥有限公司,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肌骨同治學術聯盟”。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分別與澳門科技大學、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粵澳藥業有限公司成功聯合申報了粵澳聯合創新資助項目。

  在推進中藥現代化、產業化的同時,我院還努力推進中醫現代化,打造“中醫康複”品牌。在省內,“康複到省二中”已形成了人們共識。我們的康複科主要有以下四方麵的優勢:

  一是專科的規模大。我們醫院康複專科共有500多張床位,占了我們院開放床位約40%,年住院病人達到1萬多人次,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中醫康複專科,也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全的中醫康複專科之一。

  二是專科的理念比較新。我們發揮中醫的整體觀、係統論優勢,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個性化診療,涵蓋了治療、康複、預防全過程,康複理念已逐步滲透到骨傷、神經、運動、呼吸等各個學科,形成了中醫大康複特色。

  三是技術的積澱比較深。我們針灸康複科長期潛心鑽研神經康複和脊柱康複的技術,在“早期”康複、“重症”康複、“疑難”康複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我們共完成國家自然基金2項、省部級及市局級的90多項科研課題,獲省的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四是行業的地位比較高。我們醫院針灸康複科是“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康複學重點學科”,2018年,專科被納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診療中心的建設單位,2021年成為廣東省中醫康複中心。此外,我們針灸康複科還是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康複分會的會長單位,牽頭成立了“中西醫結合的康複聯盟”,目前全國有500多家醫療、康複機構加入該聯盟,覆蓋了全國26個省市。

  謝謝。

  廖俐珍:請繼續提問。這位女士。

  中國青年報:這裏有一個問題給李強書記提問。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曾在2003年非典中創造了中醫藥抗非的佳績,那麼2020年,醫院成為我省首個中醫類國家級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單位。那麼請問李書記,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在建設疫情救治基地過程中,如何弘揚中醫藥特色優勢?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李強先生回答。

微信圖片_20210728173438.jpg

  李強:這個問題是媒體關注,也是老百姓關心的一個話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為廣東省第一期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始終堅持中醫藥特色的辦院方向,聚力打造“大師平台、名醫搖籃、百姓醫院”。醫院堅持“中醫院姓中”,重點打好“四張牌”,走好中醫藥特色發展之路。

  一是打好人才引育“組合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采取“引”“育”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融合“名醫 師帶徒、院校教育、住培專培、西學中”等,形成了完善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係,構建起以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和長江學者為引領,省名中醫、省醫學領軍人才為中堅力量的學科人才梯隊。建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22個,全國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2個,“嶺南羅氏婦科診法”“嶺南火針”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是打好創新驅動“發展牌”。醫院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的重要指示,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通過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院、嶺南醫學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設,推動實現“中醫療效有數據、中醫優勢有證據”,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獲得了2020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是全省榮獲一等獎最多的醫院。

  三是打好學科專科“特色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聚焦中醫優勢領域,著力提升學科專科建設水平,建設國家二級重點學科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4個;心血管、脾胃病、內分泌、婦科、腫瘤、針灸等6個專科入選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項目,是擁有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國家重點專科專病單位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

  四是打好中醫經典“療效牌”。早在1984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全國首創“中醫經典回歸臨床”的先河,探索出一套中醫藥防治疾病的有效模式,將老祖宗傳下來的衣缽打造成金飯碗。在防治非典、H7N9流感、登革熱、新冠肺炎等疫病中,遵循中醫學“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疾病防治理念,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從“古方中汲取新力量”,充分發揮了中醫經典學科的獨特優勢,在運用中醫經典理論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疫病防治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信中醫、用中藥、見療效。

  正是因為中醫底蘊深厚以及在曆次傳染病防控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為我省中醫係統唯一的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單位,基地沿著“醫、教、研”同步發展,在臨床上以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為依托,教學上以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為主體,科研上建設華南唯一的嶺南溫病專門研究機構——嶺南醫學研究中心,按照“平戰結合”原則,平時用於日常診療服務,遇到重大疫情,則迅速轉換功能,集中收治疫病患者,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目前,該項目建設已近尾聲,預計年內將投入使用。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作用,醫院組織有豐富疫病防治經驗的中醫疫病、中醫急診、中醫重症、中醫呼吸等專業方向的專家,反複演練磨合,打造了一支高規格的中醫疫病防治國家隊。

  未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將持續深化中醫藥內涵,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的重要論述,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堅持“好地產好中藥,好院育好中醫,好方出好療效”的理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中醫藥養生、保健、治病防病服務,發揮好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廣東打造衛生強省、中醫藥強省添磚加瓦,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廖俐珍:請繼續提問。

  總台記者:請教廣州市衛健委的主任。目前,我們看到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7月剛剛印發了《廣州市中醫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動方案》,想請問廣州市在發展中醫治未病方麵總體情況如何?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胡文魁先生回答。

  胡文魁:好,謝謝。

  治未病“是中醫疾病預防理論的體現,是涵蓋全生命周期”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複"的養生理念,深受廣泛群眾的認可。我市以健康為中心、以防病為重點,紮實推進相關工作,開創了中醫治未病的廣州模式。

  一是省市共建,確立體係保障。我市建立了以4個省級5A級服務中醫醫療機構、4個市級服務指導中心為龍頭,25個服務示範單位為骨幹,186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區為網底的服務網絡體係,確立了廣州市“立體化管理”模式。2020年,中醫治未病提升工程納入廣州市人民政府重大決策事項,出台《廣州市中醫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動方案》,實施“築巢引鳳”計劃,讓群眾在家門口看上好中醫,為中醫治未病各項工作提供堅實基礎。

  二是全方位開展,立體化提升。我市在神誌病、母嬰安康、慢病防控、中西醫協同等方麵,針對不同體質的不同易感疾病人群,采用不同的中醫藥方法調理,“病”從淺中治,也避免了其他藥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們先後印製《廣州市中醫藥中醫“治未病”工作手冊》,應用“上醫未病”小程序,開展9種顏色對應9種體質的“彩色中醫”體質辨識,讓群眾更簡明地了解自己的體質,並掌握對應的幹預方案。我市率先通過神誌病、母嬰安康等治未病優勢專科帶動中醫治未病閉環管理,推動中醫治未病規範服務和發展。

  三是治未病主導,中醫藥參與疫病防控。在今年抗擊廣州本土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在重點人群新冠肺炎預防工作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市中醫醫院率先全覆蓋地為第一批荔灣區集中隔離點的35名密接者、204名次密接者進行遠程視診,提供健康谘詢和中醫體質辨識,開具個性化的中醫預防方藥;全市11家區中醫醫院為密接者、次密接者煎煮中醫預防湯藥共14460份,為各隔離場所統一派送超過8萬份“粵抗1號”中藥預防顆粒。充分發揮各省部屬三級中醫醫療機構治未病科的優勢,幫扶區級中醫醫療機構治未病科,選派信息收集員和質量監督員,指導全市140多家集中隔離場所駐點醫護人員,對使用“粵抗1號”中醫藥預防方進行療效觀察、分析統計和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粵抗1號”預防用藥率超過95%,安全性高,隻有輕微腹瀉、胃痛等不良反應,也低於3‰。

  四是群眾參與,促進工作發展。我市中醫治未病觀念深入到群眾生活中,有八段錦、太極拳,日常養生藥膳等。省、市、區級中醫醫院帶領群眾練習八段錦,練習場所遍及各公共場所;結合節氣保健、時令食材、季節更替、不同節日推出不同專題的每日靚湯、菜譜、糖水或涼茶等養生藥膳,在電視、微信公眾號和“學習強國”等視頻平台播出,把中醫治未病融合到日常食療養生中,讓群眾不斷獲得專業的中醫藥治未病養生知識。

  謝謝。

  廖俐珍:請繼續提問。第一排這位先生。

  中新社:請問常主任,咱們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一直以來都是大膽創新、大膽實驗,敢闖敢試。請問深圳作為廣東省首個國家級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到目前為止取得了哪些創新成果?下一步有哪些創新舉措?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常巨平先生回答。

  常巨平:謝謝,您剛剛提了一個很大的話題。

  2017年,深圳市作為廣東首個國家級的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對此還曆曆在目,7月1日,當時是我們的慶鋒局長親臨深圳進行了啟動儀式,給我印象很深刻,那還是星期六的早上9時,我們準時啟動,4年多了,我們取得哪些成效?跟大家做一個通報。

  一是以完善中醫藥政策機製為重點來推動中醫藥的發展。首先,我們利用深圳市的立法權,修訂《深圳經濟特區中醫藥條例》,同時我們從政策層麵也製定了《深圳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其中有21條舉措來推動中醫藥的發展,這個文件也被老百姓說是支持中藥發展的一號文,當時是深圳市政府2020年初發出的第一個文件。同時,我們也以《深圳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為標準,進一步推動深圳市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

  二是以醫改“促健康”總目標為引領,推動深圳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資源和財政資源,中醫藥財政資金補助達到 75.9億元、年均增長 30.8%。在政策資源方麵,通過醫保等政策調整我們的收費標準,比如說我們在市中醫院等單位試點實行門診傳統診療藥物打包收費、住院綜合診療打包收費、特需門診針灸診療分級收費等支付模式。

  第二個政策,我們在寶安、龍崗中醫醫療集團實行醫保基金“總額管理、結餘留用”的管理模式,通過這些政策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2019年,我們還對深圳市中醫藥飲片加成取消後的經濟上進行了政策性一次性補償,因為深圳市中醫藥飲片加成是2012年改革以後取消了,一直沒有恢複,但是醫療機構這一塊的收入確實是通過政府的財政資金予以保證,以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再一個,我們大幅度提高市級中醫醫院中醫基本醫療服務補助標準,平均升幅達到98%,比如我們門診人次收費標準,中醫機構的標準比我們其他綜合醫院高了26元,我們的住院標準每床位/日,要比西醫的醫院高115元,現在我們中醫的床位補貼每床/日補貼了427元,所以我們在政策方麵予以了充分的補助。

  那麼,怎麼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我們又出台了一個新的政策,我們將中藥飲片,還有43種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項目納入社康中心“打七折”收費政策中,比如在醫院收你100元,你在基層醫院拿藥做治療隻要70塊錢,你可以享受30%的優惠。

  三是以中醫藥科技創新為核心,我們全市建成中醫藥領域創新載體18家,其中國家級的3家,省級的3家,市財政5年內投入9億元人民幣支持深圳市中醫院作為廣東省高水平醫院的建設,加快我們中醫藥科研平台傳承創新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中藥製劑中心的發展。

  四是以中醫藥國際化標準化為導向,來推動我們中醫藥的標準化。我們現在總共製定國家藥典委裏麵的92個中藥質量標準,同時這幾年我們牽頭編製了《中藥編碼規則》,其中 6 項納入ISO國際標準、3 項納入國家標準,同時,我們還建立了中藥追蹤溯源係統。這個中醫藥標準化的改革,在去年的國家標準創新獎項評選裏麵,我們獲得“2020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這也是我們全國中醫藥行業標準化方麵的第一個一等獎項目。

  五是以中醫藥產業發展為支撐,來培育本土優秀中醫藥品牌,我們通過建設光明國際中醫藥港等中醫藥產業集聚平台,支持大灣區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聯合建立中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產學研醫一體化產業鏈”發展。市、區中醫院攜手中國中醫科學院、騰訊、華為、鵬城實驗室等,大力發展智慧藥房、智慧醫院等服務模式。

  下一步,我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發展的批示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曆史機遇,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把推動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打造一流中醫藥傳承創新城市擺在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要位置,通過補短板、強弱項,按照綜合改革試驗區確定下來的努力構建“三個體係”、打造“三個高地”、搭建“三個平台”,全麵推進深圳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廖俐珍:左手邊第一位女士。

  南方都市報:這個問題給雲浮市的汪局。國家提出要推動中醫藥事業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您剛才也提到了雲浮事業和產業是兩手抓,請問您,在推動中醫藥事業與產業協同發展方麵,雲浮市下一步將有何動作?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汪文覺先生回答。

  汪文覺:這個方麵,我們雲浮市主要是緊緊圍繞“一套體係、五大工程”的中醫藥振興戰略部署,加快出台《雲浮市全麵促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若幹措施》,構建“政、醫、產、學、研、企”共同促進中醫藥的政策發展體係,同時我們大力實施“五大工程”。

  (一)實施“行業提檔”工程。一是深化與省第二中醫院國家區域診療中心的合作,整市推進中醫藥康複能力建設,全麵提升市、縣、鎮、村四級的中醫服務能力水平。二主要是啟動市級的名中醫評選,每三年評選一次,每次10名,今年正在評選當中,在基層推廣百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同時我們培養一千名基層的中醫師。三是製定和推廣適合基層和中醫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體係。四是推動中西醫信息資源共享,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

  (二)實施“產業提質”工程。首先是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藥用資源種質庫,依托這個世界一流的種質庫,建設南藥育繁推種業聯合體優勢區,打造現代南藥種業全產業鏈。二是充分發揮省市共建中醫藥檢測平台的優勢,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係,加強中藥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三是加快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試驗區,重點建設“兩庫八園一中心”的重點項目,推進中醫藥產業接二連三地發展。四是加快發展現代中藥工業,重點推進雲城區、羅定市的兩個省市共建生物醫藥產業培育園區建設,加快創建省級示範園區。

  (三)實施“人才提優”工程。一是加快廣東藥科大學雲浮校區三期工程、廣東雲浮中醫藥職業學院二期工程建設,同時積極謀劃雲浮康養職業技術學院,構建全方位、多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體係。二是積極實施雲浮市中醫藥產業人才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每年投資1500萬。三是實施基層醫療衛生特殊緊缺人才引進計劃,進一步探索完善“五統一”的引才模式。

  (四)實施“文化提升”工程。一是大力發展六祖禪宗文化、新興中藥特色炮製,以及葉廣祚針灸療法等雲浮嶺南特色中醫藥文化,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二是開展“雲浮十味”“雲浮十大南藥品牌”“中藥炮製大師”評選活動,打造雲浮產業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品牌。

  (五)實施“機製提效”工程。一是進一步完善縣級中醫藥管理體係,在各個縣級衛生健康局加掛中醫藥局牌子的基礎上,成立公益一類中醫藥發展促進中心,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二是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和政務營商環境,培育千億中醫藥產業集群。三是創新建立中醫藥產值統計係統,建設中藥材大數據庫,支持成立相關行業協會,為中醫藥事業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精準智庫支持。

  謝謝。

  廖俐珍:請繼續提問。右邊第一位女士。

  南方日報:我想請問徐局,我們廣東將推進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請問下一步廣東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重點舉措有哪些?謝謝。

  廖俐珍:這個問題請徐慶鋒先生回答。

  徐慶鋒:謝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

  2019年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高位推動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建高地、育名醫、補短板、強基層、推創新、興產業、揚文化、保健康”並舉,全力推動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一是建高地,推動中醫藥診療服務能力全麵提升。我們將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中醫醫院,形成嶺南特色鮮明、群眾體驗良好、總體實力領先、服務全國中醫藥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局的高水平中醫醫院群。我們將建設省傳染病中醫藥防治指導中心,提升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治能力。

  二是育名醫,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我們將重點實施“葛洪中醫藥人才計劃”,培養100名中醫藥的領軍人才。實施中醫師承“薪火工程”,開展對口師承帶教,遴選100位名的中醫名家,帶教200名基層人員,就是現在縣級以下的中醫人才,推動名醫資源輻射基層。建設10個中醫、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重點學科,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醫疫病救治隊伍。

  三是補短板,健全中醫藥管理和服務體係。管理體係方麵,重點推動縣一級中醫藥管理機構完善。服務體係方麵,我們將重點推動實現各地級以上市三級中醫醫院全覆蓋,30萬人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同時,我們將大力推進中醫醫療信息化建設。省級層麵,將建設中醫藥數據中心。市級層麵,將推進三級中醫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縣級層麵,將推進縣級中醫醫院信息化標準建設。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網絡視頻平台建設。以信息化建設為牽引,讓中醫服務更便捷更規範,更好地服務群眾。

  四是強基層,打造群眾身邊的中醫藥服務主陣地。重點實施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基層中醫館能力的提升工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中醫藥的獲得感。支持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建設,加強醫療聯合體中醫藥的工作,建立以健康為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中醫藥服務新體係。

  五是推創新,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要組建嶺南古方技法研究院,做好古方技法的搶救、整理和保護工作。建設一批科技支撐平台,加強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也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建設。新建10家廣東省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

  六是興產業,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嶺南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規範中藥材種植養殖、種源及全過程溯源管理。加強中藥新藥研發,支持醫療機構製劑中心建設。

  七是揚文化,傳承嶺南中醫藥文化。深化弘揚“大醫精誠”精神,啟動“嶺南醫藏”計劃,編撰嶺南中醫藥文庫。推出一檔高水平中醫藥綜藝節目,創作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或網絡視頻。大力開展中醫藥群眾性活動,提升居民中醫藥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30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

  八是保健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是我們中醫藥工作的重點,包括建設亞健康狀態中醫“治未病”服務平台和常見重大慢性疾病的中醫慢病管理示範平台,優化推廣20個特色中醫“治未病”特色方案。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特色康複醫院,加強100個中醫醫院康複科建設。針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骨傷科等慢性病和傷殘等,製定推廣15個中醫康複方案。總之,就是要發揮好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複領域的重要作用,更好保障人民的健康。

  謝謝!

  廖俐珍: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裏。後續,我們將陸續召開“健康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主題係列新聞發布會,歡迎各位媒體朋友繼續關注和支持。

  最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各位發布人,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