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瀏覽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省局政務 > 直屬單位

廣東省重競技體育訓練中心

廣東省重競技體育訓練中心

發布日期:2015-06-03來源:本網作者:字體:[  ]背景顏色:

    廣東省重競技體育訓練中心(簡稱中心),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林和西橫路2號,擁有廣東重競技綜合館和競技館,總規劃建築麵積達19500平方米。

    中心成立於2001年7月26日,正式獨立運作於2006年1月1日(其前身為廣東省體育運動學校),隸屬廣東省體育局,正處級事業單位。主要職責:負責擬定摔跤、柔道、拳擊、跆拳道、蹼泳等五個運動項目省優秀運動隊的發展計劃、訓練計劃;負責摔跤、柔道、拳擊、跆拳道、蹼泳等五個競技項目的布局、選材、訓練、競賽和管理工作。

    中心總編製223名,包括管理崗位29名,專業技術崗位42名,運動員152名,現實際人數188名。其中:主任和黨委書記各1名、副主任2名,紀委書記由中心副主任兼任。下設辦公室、訓練科、行政科、科研室、醫務康複中心等5個職能部門以及廣東省男、女拳擊隊,廣東省男、女跆拳道隊,廣東省男、女柔道隊,廣東省男、女自由式摔跤隊,廣東省古典式摔跤隊及廣東省蹼泳隊共10支省級高水平運動隊。

    擁有國際級運動健將8人、國家級運動健將56人,獲國家津貼教練員1人,國家級教練員6人,高級教練11人,中級教練3人,其他專業技術中級職稱9人。

    中心成立至今,銳意發展,以訓練工作為中心,以科醫工作為支撐,以思政和後勤工作為保障,取得一定的成就,先後培養出冼東妹、鍾秀娥、董文金、麥康德、陳華、湯潔麗、朱寶珍、劉齊、陳斌等一批體壇名將,在國際、國內的重大比賽中,為國家、為廣東爭得了榮譽,特別是女子柔道運動員冼東妹在2004年雅典奧運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連續兩屆獲得了女子柔道52公斤級冠軍,成為中國奧運會參賽史上首位“媽媽冠軍”,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曆史性突破做出了較大貢獻。至今,中心屬下奧運項目有10人次獲得世界冠軍、1人次獲得世界亞軍、6人次獲得世界第三名、1人次獲得亞運會冠軍,2人次獲亞運會亞軍,2人次獲亞運會第三名,68人次獲得全國冠軍,其中,2009年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了4金5銀5.5銅,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有4人代表國家隊參加男子拳擊、男子跆拳道、男子自由式摔跤、女子柔道等項目決賽,收獲1枚銀牌、一個第5名、一個第7名;拳擊項目在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會上獲得1枚銀牌;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獲得5金1銀4銅200.5分(不帶入奧運成績),代表外省參賽獲得2銀1銅一個第五名,為中心曆屆全運會異地作戰最好成績。廣東蹼泳隊在重大國際比賽中有134人次打破多項世界紀錄並獲得冠軍,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心成立至今不斷創造輝煌,曾受到國家和省級的多次表彰。榮獲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頒發2008年北京奧運會貢獻獎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突出貢獻集體稱號;2008年被廣東省委省政府記集體二等功和頒發2010年亞運會亞殘會先進集體;獲中國拳擊協會頒發2010年亞運會突出貢獻團隊獎。有1人獲省委省政府記一等功,7人獲省委省政府記二等功,5人獲省政府記三等功,61人次獲得體育運動獎章,2011年在廣東重競技館舉辦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跆拳道裁判員培訓班和訓練營,組織工作得到了世界跆拳道聯盟和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及中國跆拳道協會的稱讚。

    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奧運帶全運的戰略,以“轉變備戰方式、創新理論方法”為抓手,貫徹堅持“係統訓練和訓科醫一體化”運作模式,著重圍繞管理、訓練、科研、康複、後勤保障等五個方麵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中心領導幹部、領隊、教練員、科醫人員、後勤人員的各種才能,並在長期不懈摸索過程中,初步建立起一套有重競技項目特點的以強度為核心的訓練體係。

    目前,在新形勢下,中心領導班子著手規劃未來的發展藍圖,務求立足廣東,麵向全國,走向世界,努力成為全國重競技項目的排頭兵,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和我省體育事業轉型、建設幸福廣東多做貢獻。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林和西橫路2號

電    話:020-87558003  傳真:020-87556036

郵    編:5101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