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醫藥服務 > 養生保健

7道春季湯方,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發布日期:2024-03-15 17:21:20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瀏覽次數:- 字號:

  2024年的春季是從立春(2月4日)開始到立夏(5月5日)之間 。

  春天乍暖還寒,時冷時熱,難以將息;春季又是多雨季節,濕氣較重,氣壓時高時低,很不穩定。正確的家庭調護和合理飲食可保障小兒在春季裏處於健康狀態,減少疾病的發生。

圖片

  春季氣候對小兒的影響

  廣東省名中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徐雯教授介紹,春天氣候變化多端,而幼兒身體的適應能力較差,寒暖不識自調,若衣被增減不及時,易感冒患病。

  春天濕氣較重,濕困脾土,損及脾胃的運化功能,加之小兒脾常不足,且飲食不善自節,易出現食欲不振、腹瀉等不適。

  春季萬物生長,蚊蟲、細菌和病毒也在此時大量繁殖和生長,由此造成許多傳染病、皮膚病的發生,如流行性感冒、水痘、猩紅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登革熱、丘疹性蕁麻疹等。

  春季是花開季節,花粉飛揚,有過敏體質的小兒吸入花粉後易罹患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皮炎等。

  中醫認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季是生長的“黃金季節”,小兒的生長發育最快,身體對鈣營養的需求也相應增加,而此時多為陰雨天氣,日照時間少,易導致小兒體內鈣質吸收不足,處於相對缺鈣狀態,出現多汗、煩躁、夜睡不寧、枕禿等。

圖片

  春季孩子的情緒顧護

  春季氣候多變,氣壓不穩,陰雨綿綿,還易造成小兒情緒不安,性情改變。有些父母可能還會觀察到,在春季,孩子的脾氣變大了,動不動就生氣,哭鬧,不開心。

  按照中醫學“天人相應”的理論來看,這其實屬於一種“正常”現象。因為春天正是人體肝氣生發的時候,孩子的肝氣在春天會變得強盛,同時孩子五髒的生理特性本身就是“肝常有餘”,這種“肝常有餘”的生理特性其實是為了推動孩子每日不斷地生長發育,是符合孩子的需要的。

  但是當春天來臨,“肝常有餘”的內因,加上“天人相應”的外因,就會導致孩子體內肝氣偏盛,如果偏盛的肝氣沒有辦法得到疏泄,就會形成肝火。

  疏肝妙法——動起來

  中醫學理論中,肝氣的特性是要向上、向外發散的。所以最好的疏肝方法就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戶外活動。

圖片

  小月齡的孩子,可以在嬰兒車裏躺著或坐著,由父母推著去戶外,雖然寶寶本身並沒有動,但是戶外是開放的空間,有利於肝氣的條達,寶寶的心情會很自然地變得舒暢。

  孩子會獨立走動後,就可以在大人的陪同下去小區休閑區或公園玩耍,時間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遇到下雨天,大人可以帶孩子去寬敞的室內活動,如商場、書店、圖書館等等。

  對於學齡前兒童或學齡兒童,家長可以相對輕鬆一些,因為現在的幼兒園和學校都會保障孩子每日的戶外運動時間。

  孩子隻要戶外運動時間充足,肝氣自然就會舒暢,不會憋出肝火,也就不會亂發脾氣了。

  養肝妙法——睡飽覺

  在中醫學理論中,肝還有另外一個生理作用,就是肝主藏血。具體則是指肝具有儲藏和調節血量的功能,肝內儲藏血液可以濡養自身,製約肝的陽氣升騰,防止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

  《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篇》中有一句話是“故人臥血歸於肝”,可見睡眠對於保障肝內血液儲存,進而達到養肝柔肝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春天的時候尤其要注重讓孩子早睡,並且讓孩子睡到自然醒,避免用鬧鍾或者人為地叫醒孩子。

圖片

  春季孩子的飲食調護

  中醫學認為“當春之時,食以減酸增甘,以養脾扶陽”。飲食應重在健脾壯陽,可適當增加營養。

  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對振奮人的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B族維生素對維持神經、消化、肌肉、循環係統的正常功能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鈣和鎂能影響肌肉收縮和神經細胞的轉換,有利於緩解精神的緊張。

  應適當增加含此類營養物質的食物的攝入量,主要有瘦豬肉、動物內髒、魚類、雞蛋、牛奶、豆類及其製品、海藻、雜糧,蔬菜中的西紅柿、胡蘿卜、菠菜、青菜、椰花菜,水果等。

  徐雯教授在此給大家推薦幾道春季湯方,幫助小兒健康成長。 

  01

  蓮子扁豆豬腱湯

  【用料】蓮子(連芯)、扁豆各15克,豬腱子肉125克。

  【製法】豬腱子肉飛水去肉腥,與蓮子、扁豆同置於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沸後轉慢火煮1-2小時,加少許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袪濕,清心降火。

  【適應症】適用於素體脾虛多病,春季食欲欠佳之小兒。

  【小貼士】蓮子有收澀作用,大便秘結者不宜食用。蓮子芯有清心火的作用,故本湯方之蓮子連芯一起煎煮。

  02

  芡實陳皮鯽魚湯

  【用料】芡實15克,陳皮3克,白鯽魚1尾。

  【製法】白鯽魚去鱗腮及內髒,與芡實、陳皮同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沸後轉慢火煮1小時,加少許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燥濕。

  【適應症】適用於春季消化不良、大便稀爛之小兒。 

  03

  淮山脊骨湯

  【用料】淮山15克,枸杞子10克,脊骨250克。

  【製法】豬脊骨飛水去肉腥,與淮山、枸杞子同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湯,沸後轉慢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養肝,潤腸。

  【適應症】適用於春季倦怠、煩躁、大便幹結之小兒。

  【小貼士】大便稀溏的小兒不宜食用。 

  04

  浮小麥腱子肉湯

  【用料】浮小麥10克,蜜棗1枚,豬腱子肉125克。

  【製法】腱子肉飛水去肉腥,切塊,與浮小麥、蜜棗同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沸後轉慢火煮1小時,加少許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清心斂汗。

  【適應症】適用於多汗、煩躁易怒之小兒。

  【小貼士】蜜棗應選用質量較好的,以表麵糖霜較少,棗身幹爽,絲紋細密勻稱,顆粒完整者為佳。

  05

  杏仁陳皮豬肺湯

  【用料】南杏仁、陳皮各6克,豬肺125克。

  【製法】豬肺洗淨,飛水去泡沫和異味,與南杏仁、陳皮一同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沸後轉慢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清肺燥濕化痰。

  【適應症】適用於春季咳嗽多痰之小兒。

  【小貼士】杏仁宜用南杏仁,用量不應過大。

  06

  太子參芡實瘦肉湯

  【用料】太子參15克,芡實10克,瘦豬肉125克。

  【製法】瘦豬肉飛水去肉腥,切塊,與太子參、芡實一同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沸後轉慢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濕收澀。

  【適應症】適用於春季大便稀爛、多汗的小兒。

  【小貼士】大便幹結者不宜食用。

  07

  穀麥芽鴨腎湯

  【用料】穀芽、麥芽各10克,鴨腎(鮮品)1個,陳皮3克。

  【製法】鴨腎切開,剝去鴨內金,用鹽洗淨後切成大片,與穀芽、麥芽、陳皮同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沸後轉慢火煮1小時,加少許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導滯。

  【適應症】適用於春季裏小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欲嘔等。

  【小貼士】本湯方中的穀芽、麥芽可用薄紗袋包後再煮。陳皮能燥濕、去除鴨腎的異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