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醫藥服務 > 養生保健

在冬季,這4種虛的人該如何進補?

發布日期:2023-12-04 17:52:50 來源:綜合自潘毅講堂,醫學指導:潘毅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瀏覽次數:- 字號:
  

圖片

  

  為什麼要秋冬進補

  民間有“秋冬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秋冬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增強機體的調節與抗禦疾病能力,為來年開春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也符合中醫治未病的理念。

  《黃帝內經》裏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秋收即陽氣開始內收、冬藏即陽氣已然內藏,那麼,陽氣收藏在哪裏?在自然界中,是收藏在地裏,所以地表在冬天就一片陰寒。“天人相應”下,秋冬人的陽氣也是內收到體內,尤其是內收到屬土的脾胃。所以,秋冬季節,人的食量一般會增,消化吸收能力也會增強,秋冬進補之理,也與此有關。

  另外,常言道“夏後無病三分虛”,出了一個夏天的汗,氣也往往隨汗出而損耗,而汗血同源,血也難免有所損耗,到了秋天,氣血津液便供應不足,再加上秋冬季幹燥,也易加重了氣血的幹涸。所以,一到秋冬季,本就氣血虧虛的朋友可能會容易感覺到一些衰變的跡象顯現,比如,掉發更多,頭發幹枯毛躁,皮膚更暗淡,斑點更深更多……

  對於年齡漸長,尤其是35歲之後的女性朋友來講,她們對以上衰老跡象的覺察會更敏感。《黃帝內經》中記載“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陽明脈走麵部,是多氣多血的經脈,女子從五七之年(即35歲)開始,陽明脈開始衰,意味著身體,尤其是麵部的氣血供應開始不足,身體與容顏便開始走下坡路,出現憔悴、麵色晦暗長斑、脫發白發等問題。

  如果秋冬進補適宜,虧虛的陰陽氣血補得充足,不但身體會強壯起來,在同齡人中看起來也會顯得年輕。

  圖片

    

  圖片

  哪些人需要進補,

  以及如何補?

  《黃帝內經》有言:“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意思是隻有出現虛證才用補法,沒有虛證就不應用補法。由此可見,秋冬進補並非適用所有人,它隻針對虛證人群或者虛實夾雜證人群。單純實證人群並不適合進補,甚至需要一定的通瀉,此時如果濫用補藥,反而會打破人體的平衡。

  秋冬交接時節一般以緩補為宜。需要進補之人往往體質偏弱、或患有慢性疾病、或術後康複,均宜采用和緩方式慢慢進行,不宜大補、驟補。藥物不宜性味太偏,不可操之過急。若過度溫補或滋膩,反易造成“虛不受補”、“上火”等不適。

  進補之時應照顧脾胃。盡管秋冬季節,陽氣入內,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會有所增強,但對於脾虛胃本弱的人,進補前則需調養好脾胃,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才能補得事半功倍,否則便是加重脾胃負擔。

    

  推薦調理脾胃的藥膳:

  淮山排骨湯

  材料:

  鮮淮山200克,雞內金6克,生薑10克,芡實15克,炒薏苡仁15克,陳皮5克,排骨300克,蜜棗2枚。

  功效:

  健脾祛濕,消滯開胃,尤其適用於食欲不振人群,能增強脾胃功能,可用於秋冬進補前調理脾胃。

    

  圖片

  如何分身虛底子而補

  剛剛講了,進補隻針對虛性體質。虛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所以進補前要先辨識清楚。

  還有不少人屬於虛實夾雜的體質,這種情況相對複雜,如何進補需要谘詢專業醫師。

  不同虛性體質該如何進補?

    

  1、陽虛質

  特征:畏寒肢冷,耐夏不耐冬,進食耐溫不耐寒,倦怠嗜臥,口淡、小便清長,易大便不成形,舌淡。這是秋冬最需要進補的人群。  

  常用甘溫、辛熱的藥品溫補陽氣,如肉桂、附子、鹿角膠、巴戟天、淫羊藿、海馬、補骨脂、菟絲子、杜仲、核桃仁等。

  根據“陰中求陽”理論,補陽的同時可適量加入補陰藥,如熟地、山萸肉、山藥。

    

  推薦藥膳: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

  當歸10g,生薑12g,羊肉300g,胡椒粉2g,食鹽適量。飲湯食肉。

  功效:

  溫陽益血,適用於陽虛質或脾胃虛寒、氣血不足人群。

    

  推薦藥膳:

  紅棗栗子雞湯

  材料:

  紅棗5枚,龍眼肉10克,栗子肉50-100克,生薑8克,陳皮5克,烏雞半隻。

  功效:

  益氣養血,健脾固腎,養心安神。適用於陽虛質或脾胃虛寒、氣血不足人群,可調治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發呆等不適。

    

  2、氣虛質

  特征: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麵色偏黃,肌肉鬆軟,語音低弱,精神不振,易出汗,易患感冒。

  常用甘溫或甘平的藥物補益髒腑之氣,如人參、黨參、黃芪、白術、茯苓、大棗、黃精、五指毛桃、山藥等。

    

  推薦藥膳:

  人參湯

  材料:

  人參5克,龍眼肉3克,瘦肉80克。燉湯。

  功效:

  益氣養血補虛。適用於氣虛質或體弱汗多人群調補身體。

    

  3、陰虛質

  特征:形瘦舌紅,性急,皮膚幹燥,口燥咽幹,大便幹燥,易有煩熱感,易睡眠不好。     

  常用甘寒質潤的藥物滋陰潤燥,如地黃、沙參、山藥、百合、麥冬、天冬、桑葚、女貞子、石斛、玉竹、龜甲膠、阿膠、銀耳等。

    

  推薦藥膳:

  羅漢果南杏煲雞

  材料:

  雞半隻,羅漢果半個,銀耳1小塊,南杏15克,生薑2片,蜜棗1枚。

  功效:

  潤肺益胃,潤燥通便。溫而不燥,補而不滯。

  適用於秋冬之交調理身體,也適用於調理因工作、學習加班、熬夜、過勞、虛火上炎所致乏力、心煩急躁、口幹咽痛、大便幹結等不適。

    

  4、氣血虛(常見於女性)

  特征:頭暈眼花、麵色蒼白或萎黃,唇舌色淡,神疲乏力,女性月經量少、色淡。

    

  推薦藥膳:

  參芪阿膠燉瘦肉

  材料:

  黨參20克,黃芪20克,阿膠1片,紅棗6顆,瘦肉200克,生薑3片(2~3人份)

  功效:

  補氣養血,美容養顏。適合人群:氣血不足者。

    

  推薦藥膳:

  豬蹄花生湯

  材料:

  豬蹄1個,花生半斤,黨參20克,紅棗6顆,生薑3片(2~3人份)。

  功效:

  補氣養血,美容養顏。適合人群:氣血不足者。

  注意:

  1、外感時忌補。正在外感、咳嗽時,應暫停調補,宜飲食清淡。

  2、實證忌補。體質偏實者或平時易麵紅目赤、口苦咽痛、大便秘結、痰多等實熱偏重者不宜進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