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醫藥服務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說醫】曾慶明:陽和湯治療咳喘案

發布日期:2023-12-01 17:43:55 來源:深圳市羅湖區中醫院 瀏覽次數:- 字號:

圖片

  ▲曾慶明,廣東省名中醫,江西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市羅湖區中醫院原院長,主任中醫師。曾慶明紮根基層40年,師從全國傷寒名家陳亦人教授,擅長運用六經辨證治療內婦兒等各科疾病。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8名,學術傳承人10多名,主持、參與主要科研課題多項,他作為項目主持人或主要參與者製定的三部標準(《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和《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表示》)成為國家標準及全球標準。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曆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廖某,男,時年59歲。素體羸瘦易感冒,自幼常年微咳,感冒總以咳嗽拖尾;無吸煙史。初診:2013年11月1日。

  【發病過程】

  2年來動則氣促,稍勞則氣不足息,腰膝酸軟,形寒肢冷,視力銳減。入睡前或聞刺激氣味即咽癢而咳,咳甚似喘,必須咯出少許白色粘痰才感胸寬氣順。平時感冒則咳、喘、痰明顯加重,必得1~2個月始緩,且入冬必發,55歲退休後每年都來深圳過冬,精力、體力漸衰。食納尚好,二便亦調。半月前來深圳,天氣轉涼,感冒尚未,欲中藥預防。

  【首診證候

  刻診:迎風或入睡咽癢,癢則微咳,入暮胸悶,必得粘痰咯出始舒;舌質淡、苔白中根略膩,脈沉弦、尺尤弱;胸片示:肺紋理增粗、右下肺輕微炎症,心電圖正常。

  【辨證論治

  西醫診斷:1、慢性支氣管炎;2、右下肺炎。

  中醫診斷:咳喘(少陰陽氣虛弱、精血不足,夾痰瘀壅肺證)。

  治法:溫補脾腎,化痰宣肺。

  此少陰陽氣虛弱、精血不足,夾痰瘀壅肺而肺失宣肅之咳喘,當一手補益少陰陽氣與精血,一手溫化太陰痰瘀兼補太陰脾,麻黃附子細辛湯合陽和湯加減:製附子10g(先煎),炙麻黃10g,熟地黃30g,當歸10g,桂枝10g,幹薑10g,細辛6g,鹿角膠10g(烊化),淫羊藿10g,紫石英15g(先煎),白芥子10g,炙甘草10g,桃仁10g(打碎),黨參10g,五味子5g。14劑,每劑煎2次,分勻,日3夜2服,服如理中丸法。

  【隨診過程

  二診:2013年11月15日

  痰出胸寬,氣促改善,咽癢不再。予丸藥鞏固治療,陽和湯、腎四味、保元湯加減:熟地黃30g,當歸10g,桂枝10g,幹薑5g,鹿角片10g,海馬5g,淫羊藿10g,白芥子5g,桃仁10g,五味子5g,炙黃芪30g,紅參10g,肉桂5g,補骨脂10g,菟絲子15g,枸杞子10g,山藥15g,山茱萸10g,茯苓10g,製黃精15g,炙麻黃3g,炙甘草5g。12劑,為蜜丸,每天3次,每次6克,約服2.5個月。每年冬夏各服一料藥丸,共5個月,並接受“三伏灸”治療,平時注意保暖,睡前溫水泡足,適度運動。

  追訪三年:偶有微咳,氣短明顯減輕,感冒幾無,陽虛體質得到明顯改善。

  【按語】

  1、平時治腎還是治脾

  脾腎都是咳喘之根,因此脾腎都可治。理論上說,以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耳鳴智衰、脈沉等腎虛之證為主,尤其年逾50歲者,虛在少陰,治在補腎。而當以氣短、食少、便溏、脈弱等脾虛之證為主者,則虛在太陰,治在補脾。而腎虛脾虛見症都有時,則治在脾腎雙補。但臨床上,永遠是脾腎雙補。因為腎主納氣,為氣之根,脾主運化,為氣之源,脾腎先後天互養,缺一難收固本強基之效,即便明顯偏虛一髒,另一髒也需據此生理之機而補之,充其量有所側重。本案自幼常年微咳,感冒總以咳嗽拖尾,一診動則氣促,腰膝酸軟,形寒肢冷,視力銳減和體力漸衰,是腎氣虛的表現。而食納尚好,二便亦調,則意味著脾虛尚不突出,故用陽和湯加味,重在溫補少陰陽氣和精血,再重用甘草加黨參,以補脾益氣。二診咳嗽、氣促改善,故逕用腎氣丸衍生方十補丸補益少陰腎中精氣,再合保元湯大補太陰脾氣。如此補腎為主,以壯肺氣之根,補脾為次以續腎氣化源,陽虛體質得到明顯改善。

  2、平時治脾腎也需顧及治肺

  如同發時治肺為主也需顧及脾腎一樣,平時補脾腎時也需顧及治肺。《內經》說“肺為咳”,《景嶽全書·咳嗽》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平時咳喘雖未大發,但也需稍佐宣降肺氣,以遂“肺主氣”這一生理特性。本案一診陽和湯重用炙麻黃10g,尚因咽癢有風,透邪外出之需,而二診則加炙麻黃3g,藥雖一味,量也不重,但代表的是一種治法,即宣降肺氣,因而不可或缺。

  3、《外科全生集》陽和湯治慢性咳喘體會

  本方有溫陽補虛,散寒通滯之功,原治漫腫無頭,皮色不變,舌淡脈遲之陰疽。表現雖與咳喘迥異,而其腎陽虛弱、精血不足之病機則同,故筆者常移治緩解期陽虛精弱之咳喘。究其用藥,熟地黃配鹿角膠補腎陽、益精血,針對的是咳喘腎虛之本;麻黃宣肺,肉桂去寒,白芥子化痰,針對的是陽虛寒痰瘀滯肺氣;而薑炭配甘草,恰是《金匱》甘草幹薑湯,針對的則是太陰脾肺虛寒所生之寒痰。全方用量也與平時治腎為主相吻合,即重用熟地黃、中量用鹿角膠,以補少陰精氣;輕用麻黃,以遂肺之宣發功能。雖無附子,鹿角膠即能溫腎;雖無細辛,有甘草即與麻黃附子甘草湯相類,而有宣通太陰肺氣的作用。胡翹武先生分析道:“咳喘之證不離乎肺,纏綿經久,無不由氣及血而瘀阻脈絡。肺絡瘀阻,宣肅通調乏權,津難化氣,悉變痰濁,與瘀血為崇,互結一體,阻塞氣道,影響氣體出入,咳喘益甚而重篤難以向愈也。氣主於肺而根於腎,且肺腎又為金水相生之髒,經久咳喘又無不虛體害正,窮必歸腎,傷及下元,損及氣根,氣體吐納失節,此咳喘又不止於肺也。故老慢支患者無不為痰壅絡阻於上,元精內奪於下,肺腎同病,虛實相兼,誠其必然也。考但從其組方配伍觀之,於腎督陽虛,寒痰凝滯之咳喘,有補虛瀉實,上下同療之意。”從肺腎金水相生,痰瘀互化壅塞氣道分析本方,可謂道清理明。如果說麻黃附子細辛湯是發時咳喘“太少兩感”的溫腎方,那麼陽和湯則是平時咳喘“太少兩感”的溫腎劑。因此,筆者治療“老慢支”、“支氣管哮喘”、“支擴”、“肺氣腫”、“肺心病”等慢性肺係病,急性咳喘時多用小青龍湯,鞏固防複則多用陽和湯。

  具體應用本方時要注意三點:一是麻黃不可不用,但要輕用,以遂肺宣發之性。二是熟地黃、鹿角膠要重用,以大補三陰之精血。而且鹿角膠宜改為鹿角片,以膠者凝滯有助痰濁塞絡脈之弊。鹿角片除溫補腎督外,還具活血通絡散滯之功。鹿角片與熟地黃合用,溫補精血,還可減少熟地黃黏滯礙膈之弊。三是酌加人參、桃仁、淫羊藿、補骨脂、五味子、當歸。其中,人參大補脾肺之氣,補本方補脾之未逮。桃仁不僅“止咳逆上氣(《名醫別錄》)”,而且破血行瘀,助麻黃宣通肺絡,痰濁排送。淫羊藿和補骨脂補腎壯陽,助肉桂溫養命火。當歸養血活血,更“主咳逆上氣”(《本經》〉)。五味子酸甘溫,收斂肺氣,與麻黃成宣斂相使。五藥加入,使陽和湯補太陰、化瘀滯、養陰血得到補充,而溫腎陽得到壯大。本案二診合用腎四味,實則隻加人參和當歸。但本方以入丸劑、膏滋方效果更好,湯劑不宜久用。

  從陽和湯聯想到《金匱要略》“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腎氣丸亦主之”。“平時治腎”之方甚多,腎氣丸係列,如右歸飲、右歸丸、左歸飲、左歸丸、十補丸,以及時方河車大造丸、龜鹿二仙膏、斑龍丸等皆可作為“平時治腎”的基礎方,而且可用作丸、膏、片、酒等劑型,以合補慢之需。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