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要聞 > 工作動態

國家中醫藥局就廣東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情況舉行發布會(實錄全文)

發布日期:2023-11-23 17:22:40 來源:中國網 瀏覽次數:- 字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23年11月23日(周四)上午10:00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情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廣東省中醫藥局、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同誌出席新聞發布會。

圖片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 歐陽波

圖片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布會。2021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正式啟動了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等7省(市)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一年多來,各示範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聚焦中醫藥管理體製機製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形成了各有側重、特點鮮明的改革成果清單。為及時總結宣傳各示範區改革成果,推動示範區建設走深走實,我們組織了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係列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第4場,將向大家重點介紹廣東省緊密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的創新舉措、進展成效等。

  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嘉賓:

  廣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先生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錦湯先生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玲女士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袁偉女士

  下麵,請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 徐慶鋒

圖片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廣東2006年實施中醫藥強省戰略,特別是2021年底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以來,廣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重大曆史機遇,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奮力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下麵,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一、“五大高地”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打造醫療高地,中醫醫療資源總量和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充分發揮2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5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7家國家中醫特色中醫院建設醫院和19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等重大項目和工程的牽引輻射帶動作用,建設高水平中醫醫院群。推進3家綜合醫院的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試點。創建15家省級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工作示範基地,遴選10家醫院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試點,做大做優中醫藥優質資源。2022年,全省中醫醫療機構2.4萬個,中醫診療量1.87億人次,占全省診療量的23.3%,約占全國的10%。二是打造創新高地,中醫藥科研優勢持續鞏固。“兩室四院一中心”等高水平中醫藥科研平台深化建設,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加快建設,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批7個工作站完成立項。全省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項,10項中醫藥領域科技成果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是打造人才高地,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建設首批4家省級高水平中醫藥學院,中醫學本科專業在校學生數量持續領跑全國。實施中醫師承薪火工程和基層中醫藥人才工程,全省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達5.66萬人。選樹“大醫精誠”典型,新評選第五屆省名中醫80名。四是打造產業高地,產業集群效應持續擴大。新增“嶺南新八味”道地藥材保護名錄,首批18個中藥製劑入選“嶺南名方”,建設18個省級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建中華老字號中藥廣州現代產業城。2022年,全省中藥材種植年產值約284.1億元,全省中藥工業營業收入636.81億元。五是打造國際化高地,中醫藥“走出去”步伐顯著加快。搭建高水平對外交流合作平台,第四、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現場簽訂合作協議36項。粵產青蒿素“呱喹片”獲得40個國家的專利授權,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完成20款中成藥海外注冊或備案。

  二、“四大機製”持續健全

  一是健全管理體製機製。健全中醫藥工作跨部門協調機製和市縣級中醫藥管理體係,全省100%的地市和88.52%的行政建製縣(市、區)均設立中醫藥管理機構,雲浮、茂名推進市縣兩級設置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心”全覆蓋。二是健全醫保政策機製。構建體現中醫醫療特色優勢、以健康績效和診療質量為核心的醫保支付方式。三是健全人才評聘激勵機製。建立省、市、縣中醫藥行業表彰獎勵長效機製,定期開展省名中醫評選表彰。對取得中級職稱後在基層工作滿10年的專業人才,可直接認定副高職稱。四是健全中藥審評審批機製。全力支持中藥製劑向中藥新藥轉化,簡化港澳已上市的傳統外用中成藥注冊審批流程,首批中藥製劑實現在澳門醫院的跨境使用。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認真落實國家關於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部署,瞄準“高地建設”和“機製創新”兩個關鍵目標,加強溝通協調,開展中期評估,挖掘總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案例,開創廣東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 歐陽波
  下麵請各位記者提問,提問前通報一下新聞單位。
  新華社記者
  廣東中醫藥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請問有哪些舉措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基層老百姓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 徐慶鋒
  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廣東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不斷提升基層群眾的中醫藥服務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主要采取了以下兩方麵措施:

  (一)推動“三大建設”

  一是推動縣級公立中醫醫院升級建設。重點扶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發展:各級財政投入了118.72億元支持58家縣級公立中醫醫院升級建設;28家城市三甲中醫醫院啟動緊密型“組團式”方式對口幫扶42家縣級中醫醫院;2022年起,陸續安排5600萬元支持28家縣級中醫醫院開展“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推動打造基層中醫藥服務龍頭。

  二是推動中醫館全覆蓋建設。先後投入1.8億元部署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建設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中醫館1831個,實現省域全覆蓋。2023年起,重點安排1380萬元支持粵東粵西粵北9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館內涵建設,安排1742萬元支持87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建設中醫閣。

  三是推動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中醫師承薪火工程,100名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帶教培養200名基層中醫藥骨幹人才。實施基層中醫藥人才工程,每年培訓100名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幹和500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持續實施中醫專業的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項目,為基層培養“留得住、用得上”人才。

  (二)實現“三大突破”

  一是縣級管理機構實現從無到有新突破。不斷健全省市縣三級中醫藥管理體係,截至2022年底,全省21個地市均設立了中醫藥管理機構,行政建製的122個縣(市、區)有108個設立了中醫藥管理機構,占88.52%。

  二是基層服務能力實現量質提升新突破。截至2022年底,城鄉每萬居民有0.61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基層機構診療總量的33.83%,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分別為64.09%和80.28%。

  三是基層人才隊伍實現多重鞏固新突破。52%的縣級中醫醫院建有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訓縣級醫療機構中醫臨床技術骨幹人員1800餘名;招錄訂單定向醫學生(中醫藥專業)3700名,培訓基層衛生技術人員870名;實施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工作,2097名民間中醫取得行醫資格。

  廣東廣播電視台記者
  近年來廣東密集推出了一係列政策舉措,推動粵港澳中醫藥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 徐慶鋒
  感謝您的提問。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的主要責任主體,廣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特別是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以來,廣東立足粵港澳三地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錨定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目標,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在推進規則銜接、製度銜接和融合發展方麵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加強高規格的製度設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相繼出台《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及有關配套實施方案、《廣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實施方案》和《關於推進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發展大局全方位高水平謀劃,推進落實。

  二是搭建高質量的交流合作平台。開辟粵港澳三地中醫藥融合發展新路徑,廣東中醫藥主管部門聯合港澳衛生行政部門成功舉辦了五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共促成85項中醫藥合作項目。在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中,設立中醫藥服務貿易高峰論壇,共商推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良策,有力推動中醫藥從大灣區走向世界。

  三是健全高效率的協作交流機製。落實《粵澳中醫藥交流合作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粵港澳三地中醫藥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多領域專業聯盟,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中藥標準和中醫藥人才協同機製,有效促進了灣區內中醫藥交流合作。

  四是完善高水平的多元服務功能。加大港澳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發展路徑。廣東中醫藥院校招錄港澳學生規模持續名列全國首位。支持港澳中醫師在大灣區內地執業,目前已有204名港澳中醫師在廣東省內醫療機構執業創業。選派中醫藥專家支持香港中醫醫院建設。實施“大灣區中醫訪問學者計劃”向港澳派遣中醫專家,共同探索中西醫結合新模式和培養高水平中醫藥人才的新路徑。

  廣州日報記者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備受關注,借助粵港澳三地中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請問廣東有哪些特色舉措和成效?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王玲

圖片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有關工作要求,廣東省藥品監管局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目前,總體目標要求的第一階段6項重點任務均已全部落地見效。

一是落實“港澳藥械通”政策,打通了國際先進創新藥械快速進入內地臨床應用的通道。截至目前,“港澳藥械通”共批準指定醫療機構19家,批準藥械48種,其中藥品27種、醫療器械21種,惠及患者4050人次。

二是承接國家藥監局委托對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簡化注冊審批,推動粵港澳中藥監管機製對接,助力優質港澳傳統中成藥實現在內地注冊上市,全麵提升廣東省中藥注冊審評審批能力。截至目前,已有10個港澳外用中成藥獲批內地注冊上市。其中澳門2個,香港8個。

三是支持港澳藥品跨境在大灣區內地生產,推動大灣區產業一體化發展。通過首創“港澳持有+大灣區內地生產”的監管模式,發揮粵港澳三地中藥產業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推動形成互補互動的產業鏈條。目前,已有麝香活絡油等2個香港藥品順利實現跨境生產上市。

四是推動大灣區內地醫療機構中藥製劑成功跨境至澳門使用。目前,廣東省中醫院首批6個院內製劑批準跨境至澳門鏡湖醫院臨床使用,讓內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更好地惠及澳門居民。

五是支持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粵澳醫療機構中藥製劑中心、粵港澳中醫藥政策與技術研究中心等一係列平台,提升橫琴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同時,支持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使用澳門地區已上市部分藥品,進一步推動粵澳兩地醫療和用藥等民生公共服務銜接。

下一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錨定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戰略定位,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和廣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的要求,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藥品監管創新政策落實落地,促進大灣區中藥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羊城晚報記者
  人才是改革創新第一資源,請問廣東省近年來在完善中醫藥人才職稱評價方麵取得了哪些成效?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 袁偉

圖片

  感謝您的提問。去年3月,廣東省人社廳會同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聯合印發《廣東省衛生健康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將完善中醫藥人才職稱評價體係作為重點改革任務推進。改革突出本職工作評價,將中醫藥人才運用中醫理、法、方、藥處理疾病的實際能力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同時強化專業技術知識基礎和工作量考核,全麵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改革實施一年多來,全省已組織開展了兩屆評審,從實施結果來看,改革成效明顯,已基本建成中醫思維、臨床能力和社會認可度三位一體的評價體係。重點取得以下三方麵的成效:

  一是申報人數大幅增加。近2年,全省受理中醫藥相關專業高級職稱人數分別為2158和2299人,創曆年新高,較改革前5個年度平均申報人數增長87.65%,我省中醫藥人才切實享受到改革紅利。

  二是“破四唯”成效顯著。在資曆年限方麵,放寬申報門檻條件,但更強調工作實踐積累,申報中醫藥相關專業高級職稱人員呈高年資變化趨勢。改革前,申報人從中級到副高,從副高到正高的資曆集中在3至6年區間;改革後,更為集中在5至8年區間,占比過半;9年以上資曆人員占比近四成。專業能力方麵,通過調取臨床工作量、病案病曆等信息並進行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申報人專業能力在同層級人員中的綜合排名。工作業績方麵,全麵實行“代表作”製度,讓中醫藥人才做“自選題”。經對近萬條記錄進行分析,中醫藥領域“代表作”排前五的為“論文”“科普作品”“科研項目”“專業技術報告”和“其他代表作”,已實現多維度評價。

  三是與臨床結合更緊密。基於臨床指標,重點從中醫藥人才的技術能力、質量安全、資源利用、患者管理四個維度開展評價,打破改革前不注重臨床積累的局麵,真正把“會看病、看好病”作為評價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將會同省中醫藥局健全中醫藥人才職稱評價製度,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製,強化結果運用,為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提供堅實人才保障,謝謝。

  南方日報記者
  我想提問的問題是醫保方麵的,在提升中醫藥發展方麵,醫保做了很多改革措施,可否請醫保局領導給我們介紹一下?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李錦湯

圖片

  感謝您的提問。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中醫藥服務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初步建立起中醫特色的醫保支付體係,更好滿足參保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具體有以下兩方麵舉措:

  一是建立以價值為導向的中醫特色醫保支付體係。創新性開展中醫藥服務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組織專家遴選了169個中醫優勢住院病種和56個中醫日間治療病種,實施按病種分值付費,並建立了全省統一的中醫優勢住院病種分值庫。今年,組織專家製定了中醫優勢病種臨床路徑,進一步提高中醫優勢病種臨床診療及醫保支付的規範化、精細化水平,激發醫療機構積極使用中醫藥治療的內生動力,讓廣大參保人享受到中醫適宜技術,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加大醫保支付政策支持基層的力度,通過中醫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遴選9個適宜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中醫基層病種,實行同病同分值同標準支付,鼓勵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製定了中醫治未病服務包等6個家庭醫生中醫服務包,將其納入家庭醫生簽約內容,並將符合規定的費用納入普通門診統籌支付範圍。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慢性病、醫療康複等中醫藥服務。率先培育了以德慶縣中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優質中醫藥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基層中醫服務能力。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我們關注到廣東省以三醫聯動方式對醫療機構中藥製劑進行遴選,建立“嶺南名方”品種庫,請問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能否介紹一下具體的經驗做法?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王玲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廣東省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在全國具有特色優勢。“嶺南名方”遴選工作是廣東省藥品監管局聯合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在以三醫聯動方式啟動的一項中醫藥綜合改革工作,也是廣東省藥品監管綜合改革的重點項目。目前,廣東省已批準的醫療機構製劑室有82家,獲得醫療機構製劑注冊批準文號的中藥製劑1338個,應用傳統工藝配製的中藥製劑備案品種353個。通過廣東省醫療機構製劑“嶺南名方”遴選工作,挖掘我省具有獨特優勢和豐富人用經驗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品種,逐步建立“嶺南名方”品種庫,並以此作為醫療機構與藥品監管部門、科研院所、產業界推動中醫藥產業化的平台,加快推動我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有以下幾個具體措施:

  一是規範遴選程序。先後發布了《廣東省醫療機構製劑“嶺南名方”遴選標準》和《廣東省醫療機構製劑“嶺南名方”申報指南》,組織和指導醫療機構申報。

  二是科學有序組織遴選。今年5月至6月開展對申報製劑的資料審核及試評,共111個製劑品種入圍初選;7月組織我省中醫臨床及藥學專家正式開展初選評分,共18個優秀製劑入圍終選,隨後我們組織由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及岐黃學者等組成終選評委團隊,通過一人一票,評選出複康寧膠囊、助孕丸和清金得生片等3個品種為首批“嶺南名方”品種,貞術調脂膠囊、心陽片等5個品種為“嶺南名方”孵育品種。

  三是大力支持入選製劑發展。今年7月,廣東省藥品監管局聯合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發布了《關於對廣東省醫療機構製劑“嶺南名方”入選製劑給予有關支持的通知》,對“嶺南名方”及“嶺南名方”孵育品種製劑提供醫療機構製劑監管、醫療保障、中醫藥管理等多方麵幫扶支持。

  下一步,廣東省藥品監管局將積極通過“嶺南名方”的遴選,探索構建“名醫-名方-名藥”的中藥創新發展新路徑,並以首批“嶺南名方”為標杆,固化經驗做法,持續打造“嶺南名方“金字招牌,為促進廣東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的動能。謝謝。

  健康報記者
  請問廣東省醫保部門在推動中醫藥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進一步減輕老百姓看病經濟負擔方麵有哪些支持措施?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李錦湯
  感謝您的提問。近兩年,我省不斷擴大中醫藥的醫保支付範圍。按照國家規定,我省及時將符合規定的中藥飲片、中醫的院內製劑以及中醫診療項目納入我省醫保支付範圍。目前,我省已將1655種中藥飲片、1360種中醫醫院製劑、136種具有傳統中醫特色的診療項目納入我省醫保支付範圍,進一步支持中醫藥應用。

  另外,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玲女士也說了,醫保方麵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這些政策在全國來說是首創的,對遴選為“嶺南名方”品種的醫院製劑,我省出台六個方麵的支持政策:一是建立納入醫保藥品目錄的綠色通道。二是“嶺南名方”品種按規定納入長期處方管理範圍。定點醫療機構可根據病情需要,將單次處方用藥量延長到12周。三是參保患者在省內調劑的定點醫院機構使用“嶺南名方”品種產生的醫療費用,醫保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四是使用“嶺南名方”品種的費用,個人不先行自付。五是“嶺南名方”品種可由生產的醫療機構自行定價,全省統一價格和掛網采購。六是“嶺南名方”品種納入醫保基金單獨支付範圍,按照單獨支付政策執行,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全國重點實驗室是科研實力的重要表現。請問廣東省在支持中醫藥科技平台建設方麵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 徐慶鋒

  感謝您的提問。廣東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下,以打造中醫藥高水平科技創新體係為抓手,係統建設中醫藥“兩室四院一中心”科技創新平台取得顯著成效。近兩年來,全省10項中醫藥領域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4項。平台推創新、創新促發展的引領驅動作用日益增強。

  一是強化政策支撐,係統布局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是中醫藥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圍繞中醫藥臨床科研、理論創新、產業轉化等重要節點,結合中醫藥優勢領域,先後布局組建中醫臨床研究院、中醫藥科學院、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中醫骨傷研究院、代謝病中西醫結合研究中心、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其中,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實驗室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項,成果轉化總金額超1.5億元。“兩室四院一中心”已成為廣東中醫藥科技創新的龍頭,帶動全省中醫藥科研創新取得顯著效果。

  二是強化人才支撐,提升平台實力。我們先後推出多項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和項目,支持各創新平台引進和培養人才。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建設40個中醫藥重點學科。全省有3名國醫大師、8名全國名中醫、2名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12名岐黃學者、11名青年岐黃學者、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創新團隊。支持高水平中醫院建設單位和大型中醫藥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引進了知名的中醫藥領域院士團隊。

  三是強化機製支撐,凝聚發展合力。依托中醫藥強省建設聯席會議製度,統籌協調省各有關部門建立溝通會商機製,加強聯動、協作配合、形成合力,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提供有力支持。省科技廳在項目立項、科研經費等方麵持續支持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平台建設。省科技廳與省中醫藥局共建廣東省中醫藥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委編辦和省藥監局對國家醫學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廣東省高水平醫院”等建設單位在申報、資金配套和人員編製方麵給予積極支持。謝謝。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 歐陽波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提最後一個問題。
  新快報記者
  我們關注到廣東省藥品監管局近年來大力推進藥品監管綜合改革,請問在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方麵,有哪些具體舉措?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王玲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有關工作部署,廣東省藥品監管局近年來以實施藥品監管綜合改革為抓手,全麵加強中藥科學監管,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藥品監管實踐,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下麵,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幾項具體舉措:

  一是構建中藥全產業鏈監管生態。製定中藥材GAP監督實施示範建設工作實施細則,並完成14家重點企業和品種遴選,強化中藥源頭質量控製。發布廣東省中藥材產地趁鮮切製指導意見,並製定76個產地趁鮮切製風險管控品種目錄及配套技術指導原則,支持中藥飲片企業將質量保障體係向產地加工環節延伸。健全中藥全產業鏈質量評價機製,指導完成中藥材相關質量評價指導原則134項和中藥飲片生產技術規範300餘項。

  二是建設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藥標準體係。開展廣東省中藥材標準和中藥飲片炮製規範等中藥標準的全麵製修訂,強化標準引領促進中藥產業鏈條上下遊的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廣東省已發布中藥材標準342個,中藥飲片炮製規範70個。發布省級中藥配方顆粒標準製定的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並全麵加快推動中藥配方顆粒標準製修訂,目前已累計發布廣東省中藥配方顆粒標準417個。製定粵港澳大灣區中藥標準建設工作方案,推動粵港澳三地中藥標準的融合互通。

  三是健全符合中藥特點的審評審批工作機製。修訂《廣東省醫療機構製劑注冊及備案實施細則》,規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備案及調劑管理,審批時限平均提速56%。開展醫療機構製劑“嶺南名方”遴選,挖掘廣東省在臨床上具有獨特優勢的中藥製劑品種,對首批入選製劑給予大力支持促進向中藥新藥轉化。加強對中藥新藥研發重點項目的服務,加速中藥新藥注冊上市進程。近三年來,廣東省共有22個中藥新藥項目申報注冊,中藥創新水平和申報數量顯著提升。

  下一步,廣東省藥品監管局將加快藥品監管綜合改革步伐,通過強化藥品監管能力,提升產業服務水平,推動廣東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措施,助力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 歐陽波
  因為時間關係,今天的新聞發布就到這裏,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明天我們將介紹湖南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情況,希望大家繼續關注,謝謝。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