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版 簡繁轉換 English

搜索熱詞: 婚姻登記 低保 養老 收養

廣東省民政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的通知

2020-05-29 14:58:11 來源:本網 閱讀次數:2590
瀏覽字號
打印頁麵

  粵民規字〔2020〕4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有關單位:

  《廣東省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我廳反映。

  廣東省民政廳

  2020年5月19日

  廣東省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發揮慈善事業作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和基本社會服務,製定以下措施。

  一、培育慈善主體

  (一)培育發展慈善組織。加快慈善組織培育發展,優先培育扶貧濟困的慈善組織,鼓勵發展促進科教文衛體事業、環境保護等新興慈善組織。加強慈善組織能力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向社會提供服務。支持和引導慈善類境外非政府組織依法在我省設立代表機構。推動建立全省性、區域性和服務類、評估類等慈善行業組織,加強行業交流,促進慈善組織在資金募集、誌願者動員、項目實施等方麵進行合作。

  (二)培育其他慈善主體。鼓勵城鄉社區居(村)委會、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建立慈善互助會或設立互助基金等,推動社區慈善發展。支持發展慈善創新項目,鼓勵企業和個人在慈善組織內通過設立慈善冠名基金、冠名項目開展慈善活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性醫療、教育、養老、文體、殘障康複、應急救助等社會服務機構和設施,為慈善事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和服務載體。

  二、拓寬參與渠道

  (三)廣布慈善網點。以社會化為導向,運用市場機製推動慈善超市建設。廣泛設立慈善捐贈站(點),方便群眾開展經常性捐贈,引導群眾積極捐贈家庭閑置可用物品。探索建立慈善廣場、慈善社區、慈善街道、慈善鄉村、慈善學校、慈善公園等,形成各具特色、內涵豐富、人人可參與的便利慈善平台。

  (四)發展誌願服務。推動加快修訂《廣東省誌願服務條例》,完善誌願服務招募、注冊、培訓、服務記錄、激勵回饋、保障等政策,促進誌願服務製度化、常態化。發展壯大誌願者隊伍,實行誌願者注冊登記,簡化注冊程序。推動文化場館、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建設誌願服務站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圍繞脫貧攻堅、社區治理、扶老救孤、助醫助學、搶險救災等領域,以大型賽會、展示會等重大活動為契機,廣泛開展誌願服務。

  (五)鼓勵發展慈善信托。豐富慈善信托類型,推動慈善信托成為慈善工作新動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依法運用慈善信托方式參與慈善活動。城鄉社區組織、單位開展群眾性互助互濟活動,可以通過設立慈善信托進行慈善資金和慈善項目管理。以扶貧濟困為目的的慈善信托可按照國家規定享有特殊優惠政策。

  (六)搭建交流平台。支持慈善組織參與國內、國際慈善活動,加強國內外慈善組織的交流合作。加大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慈善交流與合作力度,推動全省慈善事業平衡發展,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慈善組織交流。利用“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全國扶貧日”“廣東扶貧濟困日”“中國善城大會”等活動平台,促進慈善交流。

  (七)豐富捐贈形式。支持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開展公開募捐。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基於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開展公開募捐。鼓勵慈善組織依法開展義拍、義賣、義展、義演等活動。推動慈善捐贈由捐錢捐物向捐技術、技能、股權、證券、知識產權、服務、保險等形式拓展。發展互聯網公益慈善,創新網絡眾籌、運動眾籌、手機捐贈等新型募捐方式,豐富公眾參與慈善渠道,逐步擴大慈善捐贈參與麵。

  (八)鼓勵社會協同。引導慈善組織麵向困難群體、公益事業大力開展符合其宗旨的慈善活動,為群眾參與慈善活動搭建平台。廣泛動員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積極參與慈善活動,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及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密切聯係群眾的優勢,動員群眾踴躍參與慈善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依法依規開展慈善活動。鼓勵企業將慈善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慈善活動。引導民間慈善力量依法登記,激發捐贈人參與慈善捐贈的熱情,實現慈善捐贈常態化、多元化、全民化。

  三、激發慈善活力

  (九)加大社會支持。鼓勵企事業單位為慈善活動提供場所和便利條件、按規定給予優惠。倡導金融機構根據慈善事業的特點和需求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方式,積極探索金融資本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渠道。鼓勵新聞媒體為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提供幫助支持和費用優惠。鼓勵教育部門將慈善文化納入教學內容,將誌願服務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十)落實優惠政策。財政、稅務、民政部門優化慈善組織辦理非營利組織免稅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辦理流程,依法落實慈善稅收優惠政策。境外依法向慈善組織無償捐贈的直接用於慈善事業的物資,在有關法律及政策規定的範圍內享受進口稅收優惠。

  (十一)完善政府購買服務。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對慈善組織的扶持力度,將適合政府購買服務的慈善項目納入有關部門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服務、扶貧濟困、社會工作、誌願服務運營管理等政府購買服務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慈善組織。鼓勵和支持聯合型、行業性慈善組織承接政府委托或轉移的職能。

  (十二)推動慈善和社會工作融合發展。引導慈善組織設立社會工作崗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依法鏈接慈善資源,促進社會工作與慈善事業融合發展。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鼓勵慈善組織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開展慈善項目,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推動慈善組織從單一的物質救助向物質救助與精神支持、能力提升並重轉變,為服務對象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專業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發揮社會工作貼近基層、了解群眾需求、鏈接慈善資源的優勢,動員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慈善活動。

  (十三)健全激勵表彰機製。按規定對慈善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社會影響較大的個人、家庭和集體予以表彰。推廣慈善組織對捐贈者發放捐贈證書、榮譽徽標等做法,提升捐贈善行的社會知曉度。推動將參與慈善和誌願服務情況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建立健全誌願者嘉許和回饋製度,實施廣東省誌願者守信聯合激勵計劃,推動誌願者星級評定工作。設立“慈善之城”評估指數,鼓勵各地開展“慈善之城”創建活動。支持廣州結合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全省創建“慈善之城”作出示範。

  四、弘揚慈善文化

  (十四)傳承創新慈善文化。弘揚扶貧濟困、恤孤助殘、樂善好施、積德行善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入挖掘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及僑鄉文化中的慈善文化元素,加強嶺南慈善文化研究,支持具有嶺南特色慈善文藝作品創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慈善文化,豐富新時代慈善文化內涵,激發慈善意識,充分發揮慈善文化在穩定社會結構、維係社會關係、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麵的重要作用。

  (十五)推動慈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把慈心善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樹立與人為善、以善為榮、以善為樂的價值理念。拓寬慈善走進千家萬戶的路徑,倡導以家庭為單位參與慈善事業,將慈善作為家風重要內容,培育家庭慈善理念,在家庭成員中形成共同參與慈善活動的良好風尚,將慈善家庭作為評選文明家庭、“廣東好人”的重要依據。

  五、加強監督管理

  (十六)加強政府監管。加強慈善管理工作隊伍建設,運用行政約談、書麵檢查、實地核查和公開通報等監管方式,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健全聯合監管機製,督促慈善組織按照章程開展慈善活動。嚴格執行慈善組織年報製度,落實“專項抽查”“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建立健全慈善組織及其負責人信用記錄製度。加大對違法違規慈善活動的查處懲戒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十七)加強內部治理。推動慈善組織以章程為核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依法依規開展公開募捐、定向募捐、保值增值投資等活動,履行信息及時公開義務,增強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參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慈善捐贈,要簡化程序,高效運轉,確保捐贈款物全部及時到位。倡導募用分離,支持款物募集能力強的慈善組織和有服務專長的組織開展合作,提高資金募集和使用效益。

  (十八)加強社會監督。支持捐贈者、受益者、誌願者對慈善組織進行監督,保障捐贈人對捐贈財產使用情況的監督權利。暢通公眾投訴舉報渠道,通過設立熱線電話、來訪、來信等多種方式,加大社會對慈善組織、慈善活動的監督力度。引導慈善行業組織依據行業規則,及時協調處理投訴事宜,推動行業自律。鼓勵和支持第三方機構對慈善組織進行評估。支持新聞媒體、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對慈善組織、慈善活動進行監督,對違法違規及不良現象和行為進行曝光。

  六、健全保障機製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充分認識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性,將發展慈善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製定慈善事業發展的行動方案,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緊密結合。將慈善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整體規劃及文明創建活動考評體係。推動出台《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組織協調機製,民政部門切實擔負慈善事業牽頭統籌、政策製定、工作保障和監督管理責任,宣傳、網信、教育、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銀保監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協作、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慈善信息化建設,建立全省慈善信息統一管理平台,提供政策法規宣傳、組織培育、項目推介、慈善信托、信息公開、社會工作服務和誌願服務等綜合性服務,實現慈善信息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建立健全民政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慈善信息溝通共享、信用信息披露機製,提升慈善資源配置效率。通過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係統,將社會救助信息共享至慈善信息管理平台,有效滿足公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慈善需求。

  (二十一)加大宣傳力度。推廣使用“中華慈善日”“中國誌願服務”“中國社會工作”標誌,鼓勵誌願者、社會工作者開展服務時著裝體現身份標識。推動媒體積極開展慈善宣傳,鼓勵各級主流新聞媒體設立慈善專欄,預留一定比例的公益廣告播出時間或者版麵用於宣傳慈善活動、普及慈善知識、傳播慈善文化。利用“全國扶貧日”“3.5學雷鋒日”“中華慈善日”“12.5國際誌願者日”“廣東扶貧濟困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綜合利用城市地標、公共交通等載體,推動慈善文化、慈善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

  本措施由廣東省民政廳負責解釋,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政策解讀:《廣東省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政策解讀



關閉窗口

掃描關注
廣東省民政廳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