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版 簡繁轉換 English

搜索熱詞: 婚姻登記 低保 養老 收養

當前位置:首頁 - 民政資訊 - 市縣動態

廣東梅州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好服務帶來新生活

2023-12-19 15:03:18 來源:中國社會報 閱讀次數:179
瀏覽字號
打印頁麵

  “我和幾位夥伴每天上午都會在這兒跳舞、打牌,中午還能吃上可口的飯菜。” 家附近的幸福食堂自從啟用後,就成為住在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寧新街道的陳阿婆最愛去的地方。在這裏,陳阿婆既解決了每天的吃飯難題,也通過參加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認識了很多夥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陳阿婆生活的新變化,得益於梅州市大力建設、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係。

  梅州市民政局局長王健表示,作為 “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傳承保護最完整的地方,也保留了客家人勤勞儉樸、聚族而居、敬老孝親的傳統。近年來,梅州市通過鄉鎮敬老院提質增效改革、建設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等,積極構建基本養老服務體係,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居家養老的需求,努力讓全市77萬老年人生活更便捷、服務有保障、養老更舒心。

幸福食堂帶來新幸福

  時近中午,興寧市寧新街道德愛街幸福食堂裏熱鬧起來。數十位老人排隊打好喜歡的飯菜,聚在一起,邊吃邊聊天,“有了這個食堂,我們的生活幸福了不少。你看,這四菜一湯隻需要6元錢,我們吃得起又吃得好。”67歲的曾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家離幸福食堂有幾公裏的路程,每天上午都和6個夥伴約著一起過來,吃飯也都坐在一桌,“感覺和家差不多。”

  12時許,能容納50多人就餐的食堂內已坐滿了老人,老人們對這家開設在“家門口”的幸福食堂連聲稱讚:“自從有了幸福食堂,中午再不用為吃飯發愁,真是便民利民惠民。”在二樓的娛樂室裏,75歲的傅奶奶正和幾位夥伴興致勃勃地打著牌。“我們4個都70多歲,是在食堂裏認識的,每天一起打牌、唱歌,玩得很快樂。”傅奶奶說,幸福食堂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娛樂場所,讓她們結識了很多愛好相同的夥伴,每天的生活過得有滋味。

  “我們的食材都很新鮮,保證老人吃得衛生安全。”幸福食堂負責人羅新輝是當地的一個種糧大戶,食堂的米麵、菜等都來自他的種植基地。“我是興寧市農業協業的會長,協會的會員單位看到幸福食堂運行後,認為這是為老人服務的善舉,也想參與其中,經常給食堂捐贈農產品。”在羅新輝看來,社會組織參與助餐服務有著獨特的優勢,一方麵保證了配餐食材的安全,另一方麵也能彙聚起更多力量和資源,讓幸福食堂可持續發展。

  興寧市民政局局長孫偉權介紹,德愛街幸福食堂總投資70多萬元,占地麵積500多平方米,采取“政府補助一點、企業讓利一點、慈善捐贈一點、個人支付一點”的方式,為興寧市戶籍60周歲以上老人、低保及特困等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優惠助餐服務。其中,興寧市戶籍90歲以上老年人可免費用餐,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早餐4元、中餐6元的助餐補貼。孫偉權說,今年興寧市建設了7家長者飯堂,計劃明年實現鎮(街道)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按照“政府主導、社會 主辦、慈善助辦”的原則,梅州市不斷推進長者飯堂專業化運營,探索建立廣覆蓋、多元化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服務機製,努力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幸福味道。截至目前,全市8個縣(市、區)已建成“長者飯堂”31家,累計服務就餐者超33萬人次,補貼長者飯堂資金合計211.04萬元。

村民互助帶來新快樂

  冬日的午後,一走進五華縣河東鎮河口村村委會大院,就聽到一陣歡快的音樂聲,10多位村民正隨著音樂開心地跳著舞。“我們每天在長者飯堂吃過飯後,就會相約著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唱唱歌、跳跳舞,原本單調的鄉村生活變得多彩起來。”60多歲的萬阿婆說。

  在村娛樂室內,78歲的萬阿公正和同伴下著象棋,兩人全神貫注,互不相讓。“他倆可是‘老對手’了,幾乎每天都在這兒下棋。”河口村黨委書記萬文告訴記者,河口村有村民1247戶、6038人,其中,60歲以上的836人。“我們2006年成立了村老齡協會,2022年又改建成長者飯堂和居家養老服務站,配備了一係列文化娛樂設施,滿足了老年人的吃飯和精神需求。”萬文說。

  據介紹,河口村長者飯堂由縣民政局支持10萬元資金,利用閑置空間改造而成,配備了適老化餐桌、廚房餐具以及文化娛樂設施,以“長者飯堂+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模式,通過“村級籌辦+誌願服務”的方式運營。“長者飯堂的資金主要是鄉賢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為村裏60歲以上老人提供普惠性配餐服務。”萬文說,今年重陽節期間,村裏就收到鄉賢捐款4萬餘元,全部交由村老齡協會管理,用於日常助餐。

  72歲的萬加友是長者飯堂的廚師,一直為村裏老人提供誌願服務。“我最拿手的菜是紅燜羊肉、客家釀豆腐等,今年重陽節在村裏做了30多桌,每桌都有12道菜。”雖然每天做菜很辛苦,但萬加友覺得看到老人們吃得開心,自己也很高興,“每天都有人從家裏帶各種菜、肉到飯堂,大家一塊洗菜、做飯,一塊吃,感覺非常好。”

  在農村探索建設“長者飯堂+居家養老服務站”,是梅州市將配餐服務與農村養老服務疊加整合、協同發展的一項舉措。王健表示,長者飯堂以配餐服務為支撐,同時不斷拓寬養老服務渠道,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日間照料等,以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

鄉鎮敬老院改革帶來新變化

  “在這兒比在家裏好,有人照顧,還有人聊天,我什麼都不用擔心。”入住到寬敞明亮的豐順縣社會福利中心後,77歲的特困人員黃大爺感覺很開心,中心配備的醫護人員,讓身體不好的他覺得很安心。

  讓黃大爺感到安心的新生活來自於梅州市試點推進的鄉鎮敬老院改革。

  王健介紹,為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作用,增強長期照護服務功能,梅州市在豐順縣開展了鄉鎮養老機構改革試點。

  據介紹,改革內容主要有幾個方麵。一是優化機構設置,設立事業單位性質的養老服務中心,實行“縣聘、縣管、縣考核”,對鄉鎮敬老院各事項進行集中管理。二是優化整合資源,通過“合、留、關、轉”等方式,對鄉鎮敬老院進行整合、優化、升級。三是優化運營模式,探索管理與運營分離的模式,促進養老機構資源利用最大化。四是優化功能布局,強化縣級具備專業照護能力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發展專業照護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將部分敬老院轉型成為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等,形成更科學完備的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體係。

  豐順縣民政局局長朱耀輝介紹,改革後,全縣將建成2家縣級養老機構、7家區域養老機構和7家鎮級養老機構,在引進專業力量提升養護水平的同時,縣級民政部門將負責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的養老機構直接管了起來,更有利於為特困人員提供兜底保障服務。“此項改革對公辦養老機構進行整合,實現了對養老資源的集聚、優化配置,有效提升了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朱耀輝說。

  為提升全市養老服務機構智慧化監管水平,梅州市還大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目前該工程已覆蓋全市,為139家養老機構提供全方位視頻監控和食品安全保障。


關閉窗口

掃描關注
廣東省民政廳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