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態化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是控製傳染病流行的關鍵措施,疫情防控有“四早”,社區工作占“三早”,為了落實好這“三早”,陳建華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社區的防疫工作要怎麼運作才能把有限的人力資源更科學、更有效地分配。
經社區黨委會積極商討,在社區黨委書記李仲玲的帶領下,社區內早早實行了綜合網格運作,把所有物業小區和老舊小區都拉起了一張網,各自建立了微信群,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建立了穩固的群眾基礎。
“阿叔,你家最近有沒有人從外地回來啊?如果有,記得聯係我們啊。”“老板,有客人來了記得看粵康碼、行程卡啊。”“你好,這份是最新的疫情地區風險等級資料,麻煩你們對入住的客人進行初步甄別,有特殊情況記得聯係。”大家就是靠著一張嘴,兩條腿,用最笨的方法,做最平常的事,落實最難的“早發現”。
“你好,我老公去了黑龍江出差,今天準備回來了,我先跟你報備一下。”前期的功夫沒有白費,居民開始有意識地向網格長報備了,居民的自主與信任,讓陳建華感覺到:社區工作人員的付出已經得到了回報。
憑著居民的主動申報及自主摸排,有好幾位需要集中隔離的居民,在公安大數據回來之前,已經落實了管控。
“早報告”、“早隔離”這些都是不平常的事,卻在最平常的生活中遇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就是日常生活中一刀一槍與病毒拚出來的。
接到全員核酸的指令,落實好細節處理及人員安排,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一連幾天的核酸需要很多工作人員,場地布置、人員排班、物資準備、誌願者安排,每樣都不能出錯。核酸前夜往往到半夜兩三點才布置完場地,然後一大早到核酸點工作再到晚上10點多才能下班,有時候累了就蹲在牆邊休息一下再繼續工作。
為了推廣疫苗接種工作,陳建華組建了6個微信群,發動約1000名熱心居民加入了疫苗接種宣傳及防疫政策解讀,及時了解社區輿論,對幾萬條數據進行排查篩選,為工作人員有針對性的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有針對性地落實上門服務,推動疫苗接種。
疫情防控的大數據,有些時候來得特別猛烈,她與大數據工作人員潘玉玲等人通宵達旦隻為了完成任務,有一次潘玉玲的爺爺生病了,她一邊喂爺爺吃藥,一邊核查大數據,她們都在用平凡的生命,做不平凡的事。
病毒的變異讓很多城市失守,紙質的報備已經跟不上政策的高效變更,陳建華與另一位同事周榮燦共同設計了一份電子報備表,讓大家在政策變更時能準備地查找到需要落實管控的人員,大大縮短了排查管控時間,配合全鏈條防控的“動態清零”政策,為疫情防控爭取更珍貴的時間。
2022年“0113”疫情來得出其不意而又迅猛,陳建華分管社區防疫工作,對於封控的小區及樓棟的各項安排都要不出錯漏地落到實處,先鋒組、現場組、後勤組、數據組、核酸組、大數據組、緊急就醫組、消殺組、轉運組、誌願者組都要一一分配,保證社區運作正常,一天隻能休息3個小時左右再繼續作戰,有時候穿著防護服倒在一邊就睡著了。在小區解封的那一天,連續工作幾天之後的喉嚨已經發不出任何聲音了,但是隨著解封帶來的喜悅,終於讓她敢呼出了心頭壓著的那口氣。
掃描關注
廣東省民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