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版 簡繁轉換 English

搜索熱詞: 婚姻登記 低保 養老 收養

當前位置:首頁 - 民政資訊 - 理論研究

社區慈善大有可為

2024-09-13 20:16:47 來源:中國社會報 閱讀次數:0
瀏覽字號
打印頁麵

  謝   瓊

  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規定“城鄉社區組織、單位可以在本社區、單位內部開展群眾性互助互濟活動”,在法律層麵對中國特色的社區慈善活動作了認可,並為社區慈善的廣泛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近年來,社區慈善發展共識快速凝聚、實踐遍地開花、法規政策日益豐盈、理論研究結合實踐行動漸成趨勢。

  新修改的慈善法第九十六條明確提出,“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慈善組織,加強社區誌願者隊伍建設,發展社區慈善事業”,開啟了有組織的社區慈善發展新篇章。

  社區慈善,必將成為中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共識快速凝聚

  近年來,隨著社區慈善實踐的深入,各界逐漸形成對社區慈善價值與意義的共識。

  首先,社區慈善是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的根基所在,極大地體現了中華民族鄰裏互助、團結友愛的優良傳統。發展好社區慈善,可以為中國慈善提供更廣泛的群眾基礎與更健全的社會機製,是未來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其次,社區慈善是社會治理與慈善事業在基層的融合,不僅暢通了社會成員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途徑,培養塑造了居民公共精神,還有助於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治理格局,提升社會團結和凝聚力,為國家治理穩定根基。社區慈善,應有可為。

  實踐遍地開花

  2016年慈善法實施後,許多地方對社區慈善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在社區慈善和基層治理方麵積累了一定經驗。

  整體上看,目前社區慈善載體多元,既有專門的實體慈善組織,如2018年前後興起的社區基金會;也有彙集社區資源的蓄水池,如近年來廣泛推開的社區慈善基金;有社區資源流轉載體,如推陳出新的慈善超市;也有社區服務載體,如社工服務站和誌願服務站等。

  社區慈善的運行模式多樣,有社區需求內生型、外部資源驅動型、政府政策推動型和混合發展型等。社區需求內生型的核心問題來源於社區居民實際需求,但在具體實踐中,執行效果易受從事慈善的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水平等因素影響;外部資源驅動型模式運行中,企業或公益慈善組織能為社區帶來外部資源和專業服務,但麵臨如何有效平衡各利益相關方訴求與獲得社區成員信任支持的問題;政府政策驅動型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各級政府對社區慈善的期望與謀劃,行動快、覆蓋麵廣,但在項目可持續性、服務質量和成效把控等方麵存在挑戰。

  目前,越來越多的社區慈善呈現出混合發展的形態,即政府政策引導推動、公益慈善組織助力、社區社會組織聯動、社區居民和企業商戶參與,走出了一條“政策介入—行業響應—社區行動”的中國路徑。社區慈善,已有所為。

  相關法規政策漸成體係

  從相關法規政策的發展時間線來看,社區慈善作為一個政策概念,較早出現在2015年民政部印發的《關於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中。2016年的慈善法為社區慈善提供實施依據後,許多地方進行了探索創新實踐,並陸續在法規政策中加以促進和規範,如《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和《上海市慈善條例》就較早地對社區慈善作出專門規定。2017年實施的《誌願服務條例》明確,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其他組織為開展誌願服務提供場所和其他便利條件。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提出,發展公益慈善事業,要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激勵政策,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誌願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製。2023年12月,新修改的慈善法專條規定,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慈善組織,加強社區誌願者隊伍建設,發展社區慈善事業。同時,對社區慈善相關的誌願服務、慈善組織的設立與財產管理、慈善活動的規範和促進等諸多要素作出要求和規範。2024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健全新時代誌願服務體係的意見》,要求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至此,社區慈善發展需要的人財物、組織、服務、機製等重要因素一一得到明確。社區慈善,必有作為。

  理論和實踐相互照亮

  在共識的集聚、法規政策矩陣的形成、政府的重視、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基層普遍實踐的同時,對社區慈善目的、機製、中國路徑等議題的理論研究也不斷深入,並與實踐相互推動,興起了學界、政界與實務界一波又一波合作共助的浪潮。

  2016年慈善法實施後,上海、廣東深圳、四川成都等地開始了以社區基金會為載體的社區慈善實踐;2020年起,由湖北武漢生發的“五社聯動”散點全國;2021年年末,基於全國七個省市實踐的《中國社區慈善發展報告》引發業界熱議,並推動社區慈善論證入法;2023年,社區慈善實驗啟動全國試點;2024年,社區成為基層治理的一片熱土,社區公益、社區慈善、社區社會組織、樞紐型社會組織、“公益+誌願者”等成為熱詞。這些行動的背後,是理論研究、政府決策、公益慈善專業服務的合力。社區慈善,大有可為。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導,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關閉窗口

掃描關注
廣東省民政廳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