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鬆
新年伊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4個方麵26項舉措,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這並不是中央層麵第一次提及銀發經濟,2024年第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聚焦老年人群,研究發展銀發經濟;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係規劃》,也將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作為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的九大主要任務目標和發展措施之一。那麼,銀發經濟涉及哪些產業和領域?如何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筆者有以下研究和思考。
■ 發展銀發經濟的必要性
銀發經濟的理論基礎是人口老齡化對經濟有著內在的、係統性的深刻影響。全球人口老齡化不可逆轉,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3年世界社會報告》,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為7.61億人,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6億。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銀發經濟帶著一種號召性成為新的時尚,寓意著人口老齡化將帶來新的經濟機會,老年人正以積極的形象更好地融入“不分年齡”的社會。作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全球的1/4,培育壯大銀發經濟也必然是我國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產業分工中重點把握的領域。
銀發經濟的概念很寬泛,在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導致目前社會層麵對國家發展銀發經濟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認為現在強調發展銀發經濟是因為經濟下行、消費不振,開始想賺老年人的錢了;再比如,從事養老服務的企業普遍不盈利,對發展銀發經濟沒有信心;還有學者擔心中央文件下發後,地方會不會一哄而上,等等。
總體而言,銀發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是與銀發相關的所有經濟活動和行為的總和。所以它不僅是產業,也包括事業。從產業的角度,既包括健康農產品、老年健康食品等第一產業,也包括康複輔具、適老化家居建材等第二產業,還包括養老服務、老年教育、養老科技、養老金融等第三產業。正因為銀發經濟涉及麵廣,銀發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大,歐美、日本等早一步進入深度老齡化的國家已經出現了經濟銀發化的趨勢。
■ 我國具備較好的銀發經濟發展基礎
培育和發展銀發經濟,不僅關係到億萬老年人多樣化的物質、精神文化需求,更影響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應有之義。發展銀發經濟,歸根結底是要適應老齡化帶來的社會需求變化,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這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果認為發展銀發經濟就是在消費乏力的背景下去挖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賺老年人的錢,就大錯特錯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並且疊加人口隊列更替。1963—1972年,我國出生了2.5億多人,今後10年將集中進入老年期。當前老齡事業補短板的重點是完善失能、失智、高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長期照護體係,堵點和難點在社區居家養老,事業的成分更多,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占老年人口60%的低齡、健康、活力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比如康養旅遊、老年教育、老年金融等需求,主要靠市場機製來滿足,也就是產業的範疇,而社會參與和誌願服務等需求主要靠社會機製去實現。因此,發展銀發經濟要推動以政府為主導的福利機製、以企業為主導的市場機製和以社會組織為主導的社會機製的有機銜接。
事實上,我國銀發經濟發展已經具備了比較好的基礎——老齡人口規模大、增速快,國家在政策上已經做了很多布局,在事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國養老保障製度、醫療保險製度已經基本實現了城鄉全覆蓋,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發展銀發經濟將從“以政府為主導的事業發展”階段轉向“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 銀發經濟發展麵臨的問題
在老齡化不同階段、經濟發展不同時期,銀發經濟內涵在不斷演變,必須根據其階段特征精準進行政策引導。具體到銀發產業政策上,根據我國國情可以把銀發產業分成三大類:基礎性產業滿足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延伸性產業滿足多樣化、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戰略性產業立足老齡科技最前沿,涉及生命科學、人工智能、智慧醫養、高精尖製造等領域,按照國際分工合作的規則和機製運行,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這樣來看,當前發展我國銀發產業還有不少突出問題:
一是製度設計還不夠精準。比如,現行的醫保報銷製度是在年輕型的人口結構下建立的,主要解決看病、吃藥、做手術等問題,在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大多是慢病、多病共存,醫療費用更多體現在健康促進、健康教育、長期照護、心理慰藉等方麵。但目前的報銷費用結構、目錄還沒有很好與之匹配。再比如,長護險製度還隻在49個地區試點。加快醫保製度、長護險製度的改革,對於激發社會需求、提高老年群體的支付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是產業政策力度有待強化。比如,如何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讓更多產業資本在銀發經濟中營利、可持續經營?當前,基礎性產業發展的主要困難在需求側,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不足買不起服務,事業的基礎還有待完善。延伸性產業的主要短板在供給側,市場還不能提供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樣化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有錢買不到服務。戰略性產業“卡脖子”在科技創新體製上,尤其在科技和金融的融合上。為此,必須針對不同的產業分類精準製定扶持政策。
三是人力資源短缺比較突出。這是個全球性難題,一方麵機器替代、互聯網技術可以減少對人力資本的需求,但另一方麵有很多情感交流的工作是機器不可替代的,所以人力資源短缺,特別是照護人員短缺是各國共同的難題,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也需要更多的市場實踐共同推動解決。
■ 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策略選擇
首先,要處理好事業和產業的關係。事業是基礎,為產業提供支撐,而產業能夠提高事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促進事業的發展。因此,政府和市場要通力合作。政府一定要有為,要加強政策引導、規劃指導、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服務。銀發產業區別於其他產業,對土地、溫泉、森林、旅遊等公共資源有比較大的依賴,如果政府不參與,完全靠市場,很多帶有準公共屬性的產品和服務就會出現市場失靈。與此同時,市場要發揮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要處理好發展的重點和時序。發展銀發產業一定要堅持全產業鏈,要有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意識,西方老齡化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老年人消費能力比較強,有市場潛力。但現階段,還是要立足於滿足國內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為此,國家強調要重點解決好老年人居家養老、就醫用藥、康養照護等急難愁盼問題,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筆者認為,要發揮中國製造業門類齊全、基礎好的優勢,大力發展康複輔具、適老化建材等製造業,要利用農村廣闊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康養旅遊產業等,完善銀發經濟的產業體係。
最後,要因地製宜、因勢利導。要全國一盤棋發展全產業鏈,更要堅持發展地方特色銀發經濟,搞錯位發展。要產業聚集發展,形成產業鏈、供應鏈的貫通。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技創新正加速推進並深度融合,廣泛滲透到老齡化社會生活的各方麵。從全球為老科技產品的研發和應用來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遠遠走在前麵。著眼長遠,要充分發揮科技優勢,發展老年金融和老年科技產業,強化生命科學領域、腦科學領域的科技研發,讓銀發經濟插上金融和科技的翅膀。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老齡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掃描關注
廣東省民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