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恩平市發動駐村第一書記組織開展“農田灌渠大家清”群眾清淤活動。
茂名市高州市石鼓鎮九罡村組織村民和種植大戶清理坑渠雜物淤泥,“舒筋活血”保春耕。
湛江廉江市安鋪鎮三墩村發動村民進行農田灌渠清淤。
冬季本是農閑時節,但陽江市陽東區北慣鎮平地村委會卻一片繁忙。水塘旁、河道裏、水渠邊……都是村黨員幹部、村民、社工誌願者的忙碌身影,鐵叉鏟土以及挖掘機、鏟車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在村道路上,不時能遇到裝滿淤泥的運泥車。
這隻是廣東全麵啟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中的一個縮影。2023年10月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以來,“政府引導、部門協作、社會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步建立,冬春時節群眾廣泛參與清淤的景象在南粵大地隨處可見。
為河道“舒筋活血”
廣東實施“清淤6條”
利用冬春時節組織群眾開展水利設施修葺和清淤疏浚,保障來年春耕灌溉和防洪度汛,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優良傳統。抓好水塘河道清淤,對於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防洪排澇能力、保護水生態質量、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農村部分地區水塘河道汙泥淤積、排水不暢、功能減退甚至喪失,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冬修水利工作,將利用冬春時節開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作為冬修水利的重點,全麵部署推進。
2023年11月,省政府召開冬春時節水塘河道清淤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並且印發《關於利用冬春時節開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的通知》(簡稱“清淤6條”),提出“加強組織領導,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搶抓冬春時節,分類實施清淤”“科學規範管理,合理處置利用淤泥”“建立有效機製,推動清淤常態化”“加強協調聯動,落實綜合保障措施”“強化指導監督,做好典型宣傳引導”等6條具體措施,為各地、各有關部門全麵推進清淤工作提供指引。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各地黨委、政府積極主動作為,及時召開專題會議,製定清淤工作方案,組織開展淤積情況摸查,並按照“邊摸邊清”的原則,認真貫徹“清淤6條”,迅速啟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中山、茂名、河源、陽江、揭陽、珠海、肇慶、清遠等市先後發布總河長令進行動員。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率先啟動。各級水利部門擔好牽頭組織責任,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強協調聯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基層黨組織、工青婦、民兵、熱心鄉賢等積極參與,有效營造了“人人出力清淤泥,個個建設美家鄉”的良好社會氛圍。自2023年10月中旬截至2024年3月15日,全省已清淤水塘13875個、農田灌排溝渠17631公裏、河道7175公裏,總清淤量4702萬立方米。河暢水清的局麵加快呈現。
發動群眾廣泛參與
水塘河道清淤疏浚按下“快進鍵”
從江河湖庫、村頭水塘到農田灌渠,清淤通渠、加固堤防、精細管護,一場水塘河道清淤攻堅戰在廣東大地全麵打響,一項項清淤工程按下“快進鍵”。
“以前汛期雨季,農田排水不暢,常常被水浸泡,影響農田效益。如今,通過結合冬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開展清淤工作,既解決了農田受浸問題,又起到了防洪排澇作用。”江門市開平市月山鎮黨委副書記葉紹聰表示。
“修好了溝渠,保證了水源穩定,我們可以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江門市開平市月山鎮天湖村委會麥邊一村村民小組長麥廣達說,以前溝渠雜草叢生,被倒伏的竹子、樹枝阻塞,如今清淤後村容村貌變得靚麗了,更方便村民耕作。
水塘河道清淤是一項長期性工程,既要政府推動,也要發動群眾廣泛參與。
走進雲浮市雲安區的水塘河道,能看到不少揮舞鐮刀、鐵鏟、鋤頭的身影,配合挖掘機及運輸車輛,集中清理水塘河道堆積的泥土砂石、雜草灌木和生活垃圾。在鄉賢、村民小組長、村“兩委”幹部的示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群眾積極投身到水塘河道清淤行動中來。
目前,雲浮市雲安區7個鎮114條行政村(社區)黨員群眾到田間地頭開展“村頭水塘我來清”“農田灌溉大家清”等清淤工作,提前謀劃春耕灌溉用水,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護水生態質量和增強防洪排澇能力。“這次清理了許多雜草、淤泥、石塊,被一車車地拉走了。大家一起做,雖然辛苦點但都是值得的,最主要是今後種地種田易取水就好了。”村民吳水鳳說。
從2023年12月4日起,雲浮市新興縣確定每周一個半天為集中服務日,為期兩個月,主要以鄉鎮冬春時節開展水塘河道清淤、複耕複種、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堅持領導帶頭,下沉一線,組織機關單位黨員幹部職工積極參與。
淤泥就地資源化利用
“新桑基魚塘”為“綠美廣東”培土育壤
2023年12月8日上午,洪奇瀝水道一側,中山市民眾街道新建村正在籌備翻整幾塊連片土地,多輛運輸車從不遠處的魚塘拉來底泥,在這裏晾曬。來年,這裏將開辟成為新水田,插秧種稻,河湧清淤而來的底泥,將成為水稻的生態肥。
中山將冬修水利與生態農業創新結合,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對河湧底泥進行資源化利用,開展生態肥田,構建“泥、水、草、魚、田”全新的一體化良性生態循環係統,“新桑基魚塘”風貌正為“綠美廣東”培土育壤。
在中山市南朗街道白企村,內河湧合水坑的清淤工作也已經啟動。挖掘機挖出河底淤泥,在岸邊護坡上攤曬,未來這裏將種植象草,為旁邊的魚塘提供原生態的魚飼料。
“生態養殖模式下的魚肉更加鮮美,魚塘的平均畝產也提高了10%到15%。”中山市南朗街道水務事務中心主任、河長辦常務副主任王華煜介紹,白企村魚塘畝產提升的“秘訣”,藏在“水”和“土”中。清淤後的河湧,水動力條件恢複,河水水質得到改善,也可以為魚塘提供優質水源,實現了一舉多得。
對於河湧底泥的再利用,中山也製定了嚴格的專業標準,民眾街道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河湧、魚塘清淤底泥進行了專業檢測,優質“肥泥”將用於還田,實現資源化利用。
“經過科學技術手段的檢測,我們發現這裏的河湧底泥,富含氮、磷、鉀等元素,達到Ⅰ類標準,這些‘肥泥’是還田的寶貝。”中山市民眾街道治水專班副主任王求表示,有了科學檢測的加持,真正讓當地具備了發展生態農業的基礎。
保障農田灌溉用水
清淤後村容村貌變得更靚麗
2024年1月11日,在江門開平市月山鎮錢崗村委會聚龍村,挖掘機在溝渠旁揮舞著“長臂”,各種機械設備忙碌工作,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之前溝渠淤積嚴重,農田常常被淹沒,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溝渠清淤後,我們不用再擔心農田受浸問題,能夠重新耕作了。”村民麥長蓮說。
經過疏浚的天湖渠重新煥發生機,水緩緩流向灌區各個角落,為春耕帶來希望。天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麥和順介紹,“通過實施清淤通渠工程,既實現了道路環境的美觀,又有利於保障春耕,溝渠疏通後排水功能更完善了,糧食安全得到保障,村民的種糧積極性也提高了。”
在江門開平市赤水鎮沙洲村,村民們看著越來越清澈的河道、溝渠水體,對未來的生產、生活充滿了憧憬。村民關大爺說:“過去,村裏的溝渠淤積嚴重。現在經過清淤,村容村貌更加美麗,我們對養殖增收也更有信心了!”
據悉,沙洲村的清淤疏浚項目總投資約281.7萬元,涉及養殖池塘、溝渠麵積共71.13公頃(1067畝),通過將多個養殖池塘的尾水集中處理後進行排放,有效控製了漁業麵源汙染的產生,降低了對河湧的衝擊,保障了水域功能的正常運行。
“我們通過集中處理尾水控製了汙染,保障了水域功能,並建立長效機製,通過綠植生態減汙和河湖長製工作的配合,確保清淤疏浚成果持久。”沙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關國才說。
數說清淤
截至2024年3月15日,廣東全省已清淤4702萬立方米,投入人員超60.4萬人,投入工日超61.9萬天,出動機械超24.8萬台班。其中,珠三角地區已清淤2462萬立方米,粵東4市已清淤648萬立方米,粵西3市已清淤680萬立方米,粵北5市已清淤911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