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廣東萬裏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新聞發布會

來源:南方網 發布日期:2020-09-15
字體: [大] [中] [小]

  8月17日,廣東省政府正式批複《廣東萬裏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為更好地動員社會各界關注支持廣東萬裏碧道建設,9月10日上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鄧鴻

  主持人鄧鴻: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布會。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廣東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轉化機製,在治水領域率先提出了實現“兩山”理論的廣東方案——萬裏碧道。8月17日,省政府正式批複《廣東萬裏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規劃的落地,更好地動員社會各界關注支持廣東萬裏碧道建設,今天,省政府新聞辦在這裏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總體規劃》的有關情況。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省河長辦常務副主任、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方為民先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金鑾先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潘偉堂先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龍家有先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先生。

  首先,有請王立新先生介紹總體情況。


廣東省河長辦常務副主任、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

  王立新: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下麵,我介紹一下《廣東萬裏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出台的有關情況。

  一、出台背景

  廣東水網密布、河湖眾多,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與河湖關係密切。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為進一步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工作,2016年11月,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麵推行河長製的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要求,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深化同香港、澳門生態環保合作,加強同鄰近省份開展汙染聯防聯治協作,補上生態欠賬。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高質量建設萬裏碧道這項重大決策部署。

  高質量建設萬裏碧道,有利於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為美麗中國建設探索廣東經驗;有利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全麵提升河湖綜合治理能力;有利於建設城鄉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營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景觀,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好去處;有利於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振興;也有利於推進產業、城市轉型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廣州“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等提供堅實支撐,推動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萬裏碧道規劃建設工作,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多次專題聽取彙報,並作出指示批示,對萬裏碧道規劃建設工作作出全麵係統部署,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規劃建設萬裏碧道,打造廣東靚麗的水生態名片”,要求堅持規劃引領,集中全省的智慧,科學描繪好全省一張大藍圖。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開展試點建設的同時,省河長辦牽頭組織編製了《總體規劃》,並得到了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遊廳等部門的大力支持。《總體規劃》編製完成後,先後於2020年6月24日和7月13日,通過了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並於近日獲省政府批複實施。

  二、主要內容

  《總體規劃》共七章,包括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實施“5+1”重點任務、建設各具特色的主幹水係碧道、各市碧道建設指引、實施安排及投資匡算、實施保障等內容,對全省碧道建設發揮引領性、指導性和約束性作用。

  (一)碧道概念。廣東萬裏碧道是以水為紐帶,以江河湖庫及河口岸邊帶為載體,統籌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閑功能建立的複合型廊道。通過係統思想共建共治共享,優化廊道的生態、生活、生產空間格局,形成碧水暢流、江河安瀾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生態廊道,留住鄉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閑漫道,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也就是打造“三道一帶”),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美好願望。碧道按所處河段周邊環境分為都市型、城鎮型、鄉野型和自然生態型四種類型。

  (二)基本原則。《總體規劃》編製遵循四個基本原則:一是生態優先,安全為重。突出防洪(潮)安全補短板建設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二是以人為本,惠澤百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還河於民,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因地製宜,分步實施。以珠三角地區為重點,主要建設都市型、城鎮型碧道。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主要建設鄉野型、自然生態型碧道,形成各具特色的碧道網。四是部門協同,多方參與。充分發揮河長製優勢,構建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製,並與汙染防治攻堅戰、鄉村振興、全域旅遊、防洪補短板、海綿城市建設、特色航道及“四好農村路”建設等工作密切結合,協同推進。

  (三)總體布局。著力構建“灣區引領、區域聯動、十廊串珠”的廣東萬裏碧道總體布局。重點建設珠江活力都會碧道、深圳現代都市示範碧道、環灣濱海碧道、嶺南田園水鄉碧道、潭江僑鄉碧道、東江飲水思源生態長廊、西江大河風光黃金水道、北江南嶺山水畫廊、韓江潮客文化長廊、鑒江畫廊魅力藍灣等10條省級骨幹特色碧道,建設任務涵蓋了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

  (四)主要任務。包括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與修複、景觀與遊憩係統構建,以及共建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等“5+1”重點任務。碧道建設分為穩固基礎、建設成型、發展成熟三個階段。

  (五)實施安排。按照“三年見雛形、六年顯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總體目標,到2022年,全省建成5200公裏碧道,珠三角地區率先初步建成骨幹碧道網絡,萬裏碧道成為廣東靚麗的水生態名片;到2025年,全省建成7800公裏碧道,重點河段骨幹碧道網絡基本成形,營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生態;到2030年,全省建成1.6萬公裏碧道,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碧道網絡,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在廣東全麵呈現。2019年4月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各地積極開展萬裏碧道試點建設,目前全省已建成碧道試點400公裏。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製定配套政策和技術指引。出台支持萬裏碧道建設的政策措施,明確用地保障、項目審查審批程序、財政金融支持等方麵的具體政策。印發萬裏碧道設計和運維技術指引等技術文件,為各地開展碧道建設提供科學指引。

  (二)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等部門的工作協同,做好各部門“十四五”專項規劃,相關重要規劃與碧道規劃的有機銜接工作,做好碧道沿線相關項目建設的優化整合,提升整體效益。

  (三)做好規劃組織實施工作。認真總結、複製推廣省級試點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編製近期(2020-2022年)實施方案,製定年度實施計劃,明確部門職責,壓實市縣建設管理主體責任,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科學組織項目建設,加強建後運行管護,確保碧道建設科學有序推進,持久發揮效益,建設造福廣東人民的幸福河。

  下麵,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主持人鄧鴻:謝謝王立新先生。下麵進入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下麵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記者提問

  1、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記者:我留意到廣東萬裏碧道總體規劃的總體目標裏提到“要將萬裏碧道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好去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樣板,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好窗口”,請王廳長具體介紹一下我們如何來實現這三個“好”?謝謝。

  王立新:大家知道,近些年,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全國上下都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們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特別是水汙染的問題比較突出,所以現在正在開展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就是汙染防治攻堅戰。

  對於水災害方麵的問題,像防洪、治澇的問題等,也是多年來國家非常重視的。水的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分為六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水資源保障,要解決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來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第二個層次就是水安全提升,即防洪、治澇的問題;第三個層次就是水環境改善,也就是這幾年力度空前的水汙染治理。這三個層次我們認為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需求。像洪水、水汙染,或者說水資源不夠,這都是對人民群眾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非常大的,所以水資源配置、水汙染治理、防洪工程建設等等,都是我們最基礎的工作。經過這些年的建設,應該說廣東在這幾方麵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在此基礎上,水生態恢複就是第四個層次;第五個層次是水文化建設;第六個層次是水經濟發展。所以,隨著治水實踐的深入,廣東治水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要在繼續鞏固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治理成果的同時,開展水生態的恢複、水文化的建設,以及用“水”支撐和助推經濟的發展,所以萬裏碧道是一個以水生態建設為主的綜合性工程,我們定義它為“三道一帶”,實際上就包括了水的六個層次。

  水治好以後,通過萬裏碧道的建設,向老百姓開放濱水空間,引導大家親近自然,使當地的老百姓能夠很好地融入到河流、融入到水生態這樣一個環境之中,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我們試點的效果來看,應該講效果非常好。深圳的大沙河,經過治理以後,已經成為當地非常吸引人的一個好去處,成為一個賽艇的基地,也是一個運動的好地方。廣州的碧道建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特別是從化溫泉環湖碧道建成以後,周圍的酒店紛紛追加投資升級改造,可以講,通過碧道建設重新擦亮了國際溫泉旅遊名城的金字招牌。類似的例子很多。

  萬裏碧道建設,不僅給老百姓營造了一個好的去處,也帶動了兩岸經濟發展、城市升級、產業轉型。過去在河道汙染、兩岸環境很差的情況下,很多河流兩邊的產業是非常低端的、粗放的。萬裏碧道建好以後,無論是工業,還是商業,還是老百姓居住的環境,可以說都得到了升級,所以它的確是讓我們理解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論述,其中一個就是係統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我們萬裏碧道就很好地體現了係統治理這樣一個理念,總書記要求把黃河建設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們萬裏碧道也就是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黃河的期望,把廣東的河流建設成為我們廣東人民的幸福河,所以說萬裏碧道這樣一個生態工程它是非常好地實現了三個“好”。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提問

  2、經濟日報記者:我了解到今年也是碧水攻堅戰決戰決勝年,請問一下陳廳長,萬裏碧道建設對碧水攻堅戰和今後的水汙染防治工作有什麼重要的意義?謝謝。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金鑾

  陳金鑾:感謝您的提問。我想從兩個方麵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方麵,碧水攻堅戰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為萬裏碧道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水生態環境基礎。應該說近年來廣東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係統治理,以超常規的力度推進碧水攻堅戰,隨著控源截汙等各項綜合治理措施相繼落地並逐漸顯現成效,全省水環境質量也持續改善。

  今年1到7月,全省71個地表水國考斷麵優良率達到85.9%,劣Ⅴ類斷麵比例為零,現在是階段性地達到了國家的考核目標,也創了近幾年來曆史同期最好的水平。大家非常關注我省2018年時還有9個劣Ⅴ類國考斷麵,今年1到7月已經階段性地實現全部清零。其中像淡水河紫溪、深圳河口這兩個斷麵甚至達到了Ⅲ類,茅洲河共和村、珠江西航道鴉崗以及石馬河旗嶺三個斷麵達到了Ⅳ類,練江海門灣橋閘、榕江北河龍石、東莞運河樟村、小東江石碧這四個斷麵達到了Ⅴ類。大家也非常關注的茅洲河,整個流域的水質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在茅洲河邊建起了碧道,這個碧道是包括了行洪通道、生態廊道、休閑漫道、文化驛道、產業鏈道五道合一的碧道,在努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樣板,也歡迎大家到茅洲河邊去看看治水的成效跟碧道的有機結合。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治水的成績還不牢靠,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還不穩固,所以在接下來今年剩下不到4個月的時間裏,我們還要再持續發力、奮力衝刺,補短板、強弱項,來確保打贏今年的碧水攻堅戰。

  另一方麵,萬裏碧道建設對打贏碧水攻堅戰乃至今後長遠的水汙染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廣東的萬裏碧道規劃建設是跟水汙染防治工作緊密銜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從理念設計來看,萬裏碧道以碧水為魂,以水為紐帶,通過碧道建設可以倒逼水汙染防治,有效增加生態緩衝帶,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入河排汙口的設置和管理,進一步減少入河汙染量,持續推動水環境的改善。

  從主要任務來看,萬裏碧道規劃提出了“5+1”的重點任務,包括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與修複這兩個重要任務,也提出了要構築河流的自然生態廊道,要實現河湖碧水清流的水生態環境目標。

  從主要措施來看,規劃提出要推動入河排汙口的整治,最近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河長辦正在推進入河排汙口的清理整治專項行動,計劃用兩年左右的時間來建立排汙口規範設立和管控的長效機製,支撐萬裏碧道的規劃建設,保障水環境安全。

  同時,通過萬裏碧道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河湖的環境景觀品質,提升河流兩岸的土地價值,吸引高質量的企業、高端的人才進駐,從源頭上推動綠色發展,從源頭上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進一步提升河流的水生態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在打好打贏碧水攻堅戰的基礎上,持續地鞏固提升治汙攻堅的成效,推動水汙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向支流推進、向農村延伸,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我們在原來控源截汙工作的基礎上,也會更加注重水生態的修複和保護,依托高質量規劃建設萬裏碧道,來營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景觀。謝謝。


南方日報記者提問

  3、南方日報記者:我留意到碧道的總體規劃裏提出要做好各種規劃的銜接,實現多規合一,想請問一下方廳長,我省如何在做好萬裏碧道空間規劃內容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方麵有什麼樣的考慮?謝謝。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方為民

  方為民: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一個基本的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係並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的部署,當前我省正在抓緊編製全省的國土空間規劃。為做好我省萬裏碧道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目前我們在國土空間規劃的編製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麵的考慮:

  第一,完善標準的對接,強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指導作用。根據國家關於國土空間規劃體係的頂層設計,萬裏碧道總體規劃中涉及空間管控的部分內容,將要納入到國土空間的相關專項規劃,因此,在萬裏碧道總體規劃編製和征求意見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積極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核對。下一步,我廳還將根據國家的工作部署,一是進一步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的技術標準體係,將我省萬裏碧道的總體規劃納入省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信息平台,疊加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實現“多規合一”;二是指導各地有關部門將萬裏碧道規劃建設的主要內容納入到各地的空間規劃的詳細規劃中,統籌安排好萬裏碧道的空間需求。

  第二,堅持協同治理,提升我省特色的線性空間的品質。圍繞全麵建立和完善魅力嶺南空間體係的工作要求。為充分用好萬裏碧道總體規劃的成果,下一步我省將在國土空間規劃編製中,要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和城市空間協同發展的趨勢,以萬裏碧道為統領,統籌推進水域岸線的生態修複,構建流域統籌的生態保護修複體係和以都市圈為主體形態的城鎮空間組織模式,實現從流域分治到流域共治,從城市各自為政到整體協同發展的轉變,形成綠道相連、林木成帶的生態岸線,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水景觀。

  第三,發揮工作合力,打造嶺南自然文化遺產遊徑的網絡。在國土空間規劃編製中結合萬裏碧道的建設工作,我們提出了“流域+”的規劃模式,充分發揮工作合力,引導碧道與綠道、古驛道疊加串聯,完善省域綠道網布局,推進古驛道的保護和修複,利用碧道、綠道、古驛道等線性空間,串聯起國家公園、自然綠地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連接城鄉郊野空間和城市內部的公園係統,打造具有生態、安全、文化、景觀、休閑、經濟等複合功能的特色廊道,打造嶺南自然文化遊徑的網絡。謝謝。


香港大公報記者提問

  4、香港大公報記者:水環境改善是萬裏碧道建設的基礎性內容之一,尤其是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與市民身邊水環境水生態改善密切相關。請問潘偉堂先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在推進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助力碧道水環境改善方麵有哪些成效跟舉措?謝謝。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潘偉堂

  潘偉堂: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萬裏碧道建設是我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創新舉措,也是推進我省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美麗廣東的重要路徑。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推進的城鎮生活汙水處理、減少生活汙染是改善水環境、保護與修複水生態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

  近年來,我省按照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部署,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聚焦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補短板、強弱項,大力推進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我省生活汙水處理能力持續保持高位。目前全省已經建成了城市(縣城)汙水廠379座,處理能力達到每日2680萬噸/日,處理能力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十三五”以來,全省新增城市(縣城)生活汙水處理能力752萬噸/日,占現在總處理能力的近30%。在汙水管網建設方麵,我們也是全麵提速,力度前所未有,目前全省現有的城市汙水管網達到6.9萬公裏,其中“十三五”以來全省新建成的城市汙水管網3.4萬公裏,占目前全省現有總量的49%,也就是說,近五年來我省新建成的汙水管網數量就相當於以前多年建成的總和。隨著汙水處理能力的全麵提升,生活汙水汙染物的削減量也在逐年提高,去年全省處理生活汙水總量達到了91億噸,同比增長了8.7%,COD(化學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削減量同比分別增長了7.4%和6.1%,為我省水環境質量的改善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接下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全麵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萬裏碧道建設的部署,推動落實廣東省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大力解決生活汙水對碧道建設的影響問題,切實改善城鎮水環境,為早日建成“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生態廊道”作出新的貢獻,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強化精細管理,圍繞汙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的目標,提升汙水收集處理效能,確保碧道沿線的生活汙水得到有效處理;

  二是建立健全排水管理的長效機製,健全汙水接入管理製度和專業化運維管理機製,積極推行汙水處理廠、管網與碧道河湖水體聯動,實現“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的運行維護;

  三是繼續推進雨汙分流、老舊管網修複改造,切實解決碧道周邊晴天生活汙水直排、雨天合流製溢流的汙染問題。

  通過全麵推動城鎮生活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還有其他各項水汙染防治攻堅措施的落實,我省水環境必將得到持續改善,萬裏碧道必將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榜樣,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必將得到更大的提升。謝謝。


南方農村報記者提問

  5、南方農村報記者:近年來廣東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在萬裏碧道建設第四節的建設目標中也提到說“要構建‘融入自然、品位文化、共享健康’的景觀與休閑遊憩網絡”。想請問一下龍家有先生,怎樣將碧道建設與全域旅遊以及水文化的保護展示創作結合起來,來展現廣東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接下來有些什麼樣的設想?謝謝。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龍家有

  龍家有: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廣東文化旅遊的關心、支持和厚愛,關於您的提問,我想從三個方麵來回答:第一是關於萬裏碧道建設跟全域旅遊相結合的問題;第二是萬裏碧道跟水文化相結合的問題;第三是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剛才廳長王立新講到水防治講了六個層次,第五個是水文化,第六個是水經濟。我認為,萬裏碧道建設與全域旅遊相結合是與水經濟密切相關的。我們在萬裏碧道建設的過程中,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高質量建設萬裏碧道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實施方案。我們在整個過程中的思考就是怎麼樣把萬裏碧道的建設和全域旅遊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建共享。具體做法是兩個方麵:第一是在建設萬裏碧道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完善沿途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比如我們在肇慶、雲浮、惠州、河源、東莞等地,在西江、東江沿岸的一些文化旅遊設施進行了一些提升完善;第二是怎麼樣把萬裏碧道跟我們的旅遊品牌、旅遊線路結合起來,特別是將建設好的萬裏碧道打造成為主客共享的旅遊精品線路。

  關於萬裏碧道跟水文化的結合,我們廳主要是從三個方麵來思考:第一是注重抓住與水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展示。廣東有非常豐富的與水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像賽龍舟、漁歌、漁舞等等,我們都把它作為我們各層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還有,評選一批跟水文化相關的文化藝術之鄉,比如中山坦洲評為2018到2020年度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第二是注重跟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相結合,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沿線有很多物質文化遺產,剛才廳長方為民也提到了這方麵。我們近年發布了64條廣東曆史文化遊徑,還有涉及的曆史文化資源點,特別是推進華南史教育基地,這個華南史教育基地就在江邊,很多古驛道紅色點都在跟水相連的區域裏麵。第三是注重抓跟水文化相關的文化作品的創作。近年來我們指導各地的專業團體、各地文化館、文化創作基地等,注重跟水文化相關題材的文藝作品創作,比如2019年東莞市文化館就創作了反映新時代疍家文化的音樂作品《幸福的哭嫁》,入圍了第十八屆群星獎總決賽。

  下一步的工作設想,我們主要是從四個方麵來考慮:第一是快與慢的結合。在萬裏碧道和全域旅遊建設工作中,指導各地在全力推進旅遊公路、景觀公路全域旅遊快進交通網絡建設的時候,如何跟萬裏碧道、古驛道、綠道等慢遊係統的文化和旅遊設施的完善相結合起來;第二是文與旅的結合。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和一係列的古港、古碼頭、古橋、古鎮、古水域設施等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具有嶺南特色的人文景觀,在這個過程中怎麼樣跟旅遊結合起來,完善碧道上的旅遊谘詢中心、停車場等旅遊產品,將文化和旅遊產品結合起來,實現主客共享,讓當地的居民能夠享受,也讓遊客能享受到我們萬裏碧道建設的成果;第三是點與線的結合。在萬裏碧道和全域旅遊的建設過程中,以萬裏碧道為依托,比如每五裏建一些文化設施,十裏建設一些文化景觀場景,積極打造萬裏碧道相關的旅遊景點和精品線路;第四是動與靜結合。在打造萬裏碧道沿線的山景、水景、風景等靜態景觀和文物古跡展示的同時如何去豐富文化活動,特別是群眾類的文化活動、文化展示,把靜態的展示和動態的活動結合起來,豐富整個碧道的文化特色和旅遊產品。謝謝。


廣東電視台記者提問

  6、廣東電視台記者:近年來我省在全麵推行河長製湖長製方麵取得了卓越成效,特別是在萬裏碧道推出之後,更是廣東治水領域的一個全新升級,請問王廳長,河長製工作和萬裏碧道建設是怎樣的關係?謝謝。

  王立新:您的問題非常好,我想從兩方麵來談這個問題。

  萬裏碧道的建設是廣東河長製持續走深走強的一個有力的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提出:“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鼓舞的消息。

  為什麼河長這麼重要呢?其實水的問題是一個係統的問題。從自然係統來講,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自然的生態係統,各要素之間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治水必須是整個係統的綜合治理。從社會係統來講,水也是跟陸地上所有的元素是密切相關的。比如說,一條河美不美、水清不清,跟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垃圾處理、汙水排放係統、產業結構等等是密切相關的,所以總書記對新時期治水提出了16字方針——“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特別強調係統治理,隻有係統治理才能把水治好。過去經常出現花了很多力氣,老百姓還是不滿意,效果還是不好。九龍治水,每一條龍都很賣力,但還是效果不好,實際上就是沒有係統治理,河長製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河長製實施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可以說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來治水,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分別擔任省第一總河長、省總河長,並牽頭督辦全省汙染最嚴重、問題最多的深圳茅洲河、粵東練江,親自抓這兩條汙染最嚴重的河、問題最大的河的治理工作,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這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河長製實施以來,全省共有8萬多名河長奮戰在全省2.4萬條河流之上。這幾年,除了大家非常熟知的汙染防治攻堅戰以外,還開展了河道“清四亂”和“五清”的工作,像排汙口的清理整治,還有侵占河道違建的清理等等,使得廣東河道的麵貌得到大大的改觀。

  隨著河長製的實施,隨著各個專項行動成效的顯現,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抓手來進一步深入地推進河長製。萬裏碧道也就是這樣一個能夠統籌生態治理、生活環境的改善,還有生產環境提升的綜合型的生態工程,所以我們提出了“5+1”六項工作任務。萬裏碧道能夠讓我們廣東的河長製走得更深,也可以說是我們廣東河長製一個重大的創新舉措,它也必將為廣東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大的貢獻。

  同時,從另一方麵來講,河長製也是我們實施萬裏碧道的一個重要保障。因為河長是我們各級的黨政領導,能夠統籌政府和社會各方麵的資源,能夠真正地實現山水林田湖草係統的治理,所以有了河長製這個堅實的基礎,才能夠把萬裏碧道這項涉及範圍廣、任務重的、前所未有的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持續推進。因此,河長製和萬裏碧道建設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關係。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7、中國日報記者:請問生態環境廳的陳廳長,在建設萬裏碧道的過程中,將會對廣東的生態環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在建設過程中將會怎樣體現生態保護的理念?謝謝。

  陳金鑾:謝謝您的提問。規劃建設萬裏碧道確實是推動碧水攻堅戰與水汙染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持續改善廣東水生態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剛才也介紹了,萬裏碧道的建設是跟水汙染防治攻堅緊密銜接、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在萬裏碧道規劃過程中,我們在設計理念上提出生態優先、以碧水作為魂、以水為紐帶,將實現河湖碧水清流作為重要目標。在萬裏碧道建設過程中,將會有效增加生態緩衝廊道,這些生態緩衝廊道會進一步推動入河排汙口的規範設置和管理,既有效減少入河排汙量,也能夠更好地實現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剛才王立新廳長在介紹的時候也講到,萬裏碧道規劃建設的“5+1”重點任務中,有兩個方麵是跟生態環境保護直接相關的,包括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和修複,也提出了要構築河流生態廊道,實現河湖碧水清流的水生態環境目標。我們在實際推進工作過程中也把入河排汙口的清理整治作為碧道建設、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有一個兩年的行動計劃安排,來進一步規範入河排汙口的設置與管理。

  同時,萬裏碧道的建設會有效提升河流沿岸的環境景觀品質,也會提升河流兩岸的土地價值,為引入高端產業和高端人才創造條件,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從源頭上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進一步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謝謝。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提問

  8、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每年進入夏天,全國各地都會麵臨嚴重的洪澇災害,廣東也麵臨同樣的問題,請問王立新廳長,我們的萬裏碧道規劃對於廣東地區防洪減災、緩解內澇將會起著怎樣的積極作用?謝謝。

  王立新: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因為水安全的問題始終是最重要的,是放在首位的,所以說水安全保障是萬裏碧道建設的基礎。廣東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可以講,整個防洪能力,各個城市應對台風、暴雨、防澇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盡管如此,廣東屬於多雨地區,每年的降雨達到1774毫米,特別是經常會出現局部短時強降雨,還有強台風的正麵登陸。對我們來講,防洪排澇的工作始終是放在首位的。

  萬裏碧道的建設我們確定了一個原則,首先就要補上安全的短板。前麵實際上我也作了介紹,也就是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安全為重的意思就是這一條河要進行碧道建設,首先要把安全的短板補上,防洪能力有沒有達到設定的防洪標準;在城區,排澇的能力夠不夠。所以在萬裏碧道建設裏,這個是放在“5+1”任務裏優先級的。防洪排澇能力要達到我們設定的標準以後,才開始其他的工作,比如生態修複、環境景觀營造、遊憩係統建設,包括水上運動、文化活動等等,所以說水安全問題是萬裏碧道建設必須要鞏固的。謝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提問

  9、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想請問馬向明總工程師,萬裏碧道是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建設的,它的建設將會為大灣區的經濟建設帶來怎樣的影響?謝謝。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

  馬向明:確實,碧道是一個係統治理,它包括了生態係統、社會係統相互耦合的協調過程,碧道建設對大灣區的影響,我想要在下麵兩個背景上去看:

  第一是粵港澳大灣區跟世界其他三個灣區相比,河流密度最大,有1.2萬條河。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都沒有這麼多河,我們的河流多、河道長;第二是降雨量大。珠三角年均降雨量大,每年的台風比較多,每年平均有四五個台風;第三是人口密度大,6000多萬人,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灣區。另外,由於過去發展的曆程,我們的產業轉型壓力比較大。根據測算,我們水岸邊500米的範圍內存在大量被納入“三舊”用地,就是相當多的“三舊”低端產業其實是在水邊。

  第二個背景是發展轉型帶來的挑戰。過去40年珠三角發展,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主要是跟外循環發生接軌,建了很多機場、高速公路、港口去連接世界,然後由外資到珠三角來投資,帶動我們工業化的進展。這個過程,外資來,它是帶著自己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市場,所有東西都帶進來,我們隻做一些配套性基礎設施。現在的形勢變了,第一我們成本高,沒有外資會專門追求低成本來到珠三角發展;第二是不可能再延續過去作為生產基地(尤其是在貿易戰這種背景下),所以國家要走出去,不再是產品要走出去,是企業要走出去。也就是說過去引進的是跨國投資,今天中國的企業要到外麵去投資,大灣區成為一個支點。這個事就反過來了,就是我們中國的企業要走到世界各地,要自帶資金、技術、人才等等,要在這邊研發。整個珠三角要轉變成知識經濟,要創新、要研發,它是企業發展發生了變化。

  企業發生了變化,對城市、對地方環境的要求和變化在哪裏?過去我們說路通財通,隻搞一些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所有的東西由跨國公司來解決。現在的形勢是反過來了,我們要為企業解決好各種問題,他才能夠到世界各地去進行投資生產,所以就變成珠三角必須要有自己的人才、創新能力等等,企業才能走出去,所以企業要發生跟各種本地網絡的關聯。

  過去我們跟世界網絡連接求發展,現在企業需要與本地的產業網絡、創新網絡、生活網絡密切關聯才能走出去。這就是說企業對城市、對環境的需求有很大的不一樣。所以在轉型發展的背景之下,珠三角麵臨的水安全問題、人口密度過高帶來的宜居性問題、產業低端帶來的汙染問題,就很難支撐整個珠三角的轉型需求,碧道的建設是從以下四方麵改變大灣區的發展狀況。

  第一是構建一個安全韌性的水係,為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保障。剛才廳長王立新已經很好地解釋了如何通過碧道來解決安全的問題。

  第二是修複生態,河流具有很好的連通性,它連通的是人與城市、上下遊等等,所以通過生態的修複,河流岸邊能夠成為人們生活的好去處,這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在珠三角來說更特別的是珠三角氣候炎熱,我們需要通風才能獲得舒適性。所以嶺南建築講通風,在一個城市裏哪裏風最好?就是水岸邊,因為水陸熱容比的差異帶來風,所以人們喜歡到水岸邊去聚集,去鍛煉身體。珠三角過去修了幾千公裏的綠道,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水岸邊的綠道,就是因為珠三角的氣候炎熱,人們喜歡到通風的地方,所以,碧道的修建,珠三角有上萬條的大小河湧,它都能成為人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第三是沿岸大量的“三舊”用地,隨著通過景觀營造、生態修複,會變成人們喜歡的地方。景觀它可以成為吸納一些要素聚集的重要因素,為這個地方的經濟騰挪帶來機會,為新的經濟增長打開新的空間。所以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城市更新,無論是上海的浦東開發,其實它都是水岸+:水岸與軌道的相遇,成為總部經濟的聚集地;水岸與文化的相遇,促進創意產業發展。所以,沿著碧道周邊水岸地帶,在環境和景觀改善後,配套相關的交通服務設施,這個地方就能夠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活力帶。

  第四,珠三角眾多的河網,把大灣區連成一體,沿著河道修複生態,打造連續貫通的特色濱水遊徑,形成由水係構成的碧道網絡,可以促進大都市圈生活的融合。比如廣佛地區,過去大量的道路、軌道連通,為都市圈的形成打下了基礎。但實際上,東平新城跟廣州的白鵝潭水路聯係隻有不到20公裏,把這條水上生活帶打通,廣佛之間的一體化可以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所以整個大灣區裏麵,2000多年的曆史有很多的文化沉澱,我們通過碧道建設,形成生態、文化相關聯的要素梳理,可以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的融合,增強其魅力。


  主持人鄧鴻:由於時間關係,請提最後一個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

  10、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想問馬向明總工程師,在現在“一核一帶一區”發展的新格局之下,綠道+產業群的規劃布局主要從哪些方麵考量?這對粵東西北的經濟發展將提供什麼樣的幫助?謝謝。

  馬向明:謝謝您的提問。大家都很關心碧道建設對社會經濟帶來的變化。在省裏麵“一核一帶一區”布局裏麵,很清楚地融入了流域跟經濟區的思想,核心的地帶就是珠三角,是以創新為主。在粵北生態發展區,是珠三角的上遊地段,所以在“一核一帶一區”這個概念之下,“碧道+”確實是不一樣的。

  剛才說了大灣區這個層麵是以創新為主,所以碧道+周邊的經濟帶,肯定會跟總部經濟、創意產業相關聯。比如深圳大沙河地區,它跟深圳大學相關聯,跟高新區相關聯,水岸整條生態廊道、文化休閑道的建設,它能夠成為高新經濟成長的一條道。

  在一些曆史文化沉澱比較好的地方,比如像黃埔舊港,它騰出去以後,這個地方就有曆史文化的意義。曆史文化的意義加上軌道樞紐的注入,它就能成為總部經濟的聚集地。前海也是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水岸跟軌道結合,就成為總部經濟的聚集區,這是“一核”裏麵。

  在“一區”裏麵,它麵臨的發展背景是不一樣的,因為這裏不會有太多的總部經濟在這裏聚集,它更多的是一些“美麗廣東”的構成要素,如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等等。還有過去沉積下來的曆史文化,它們分布在大地上不同的地段,河流是自然幾億年形成的聯係網絡,所以沿著河流去優化開敞空間、提升品質,可以優質連通分散的資源。過去我們很多設施都沿著道路去配,這在工業發展的時候,它是很好的,因為很高效率。但是如果我們要更好地去體驗經濟、更優美的景觀的時候,有些設施就要沿著景觀優美的地方去配,以提升人們的體驗,並把它串聯起來。“碧道+”就能夠成為推動鄉村旅遊等一係列工作的重要要素。

  剛才談到的是“一核一帶一區”裏麵的分工問題,但實際上它也存在著協作的問題。過去省裏麵通過市與市之間的對口幫扶,在製度上的對接促進要素的流動。如深汕、廣深等。但如果從流域視角來看,通過碧道可以做得更多。

  比如說東江流域。東江流域的下遊是發達地區,深圳和香港(大灣區裏麵最發達的一個區域),但上遊經濟欠發達。東江流域的一個共同特色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在整個東江流域裏流淌,文化上是相互關聯的,所以沿著碧道去恢複它的流域文化的相關聯性,可以進一步促進深圳周邊這個地段跟河源、惠州文化上麵的相關聯。它可以通過文化的關聯來促進兩地之間的對流。粵東的很多潮汕人在深圳工作,回到韓江流域,它是潮汕文化的所地。如果我們把韓江流域的潮汕文化修整好,這些在深圳工作的潮汕人回到他的故鄉,能看到他童年的文化記憶,可以保持和加深他與潮汕之間的關係。所以要素之間的對流,可以借著碧道進一步促進。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交通作為基礎,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支撐是要素對流的基礎,碧道是在要素對流有可能性的情況下,加強它去的目的性,碧道使家園更美麗,地方更有魅力。


  主持人鄧鴻: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相關鏈接:廣東萬裏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

相關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