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的技術架構
圖1是數字孿生的技術架構,包含五層,自下而上為感知、數據、建模、可視化和應用。另外,還需要平台軟件,機理分析的支撐。建立數字孿生,數據是基礎,模型是核心,軟件或平台是載體。
數字孿生的技術架構
數字孿生的關鍵技術
數字孿生技術架構中各層技術簡單介紹如下:
(1)感知
為了實時感知物理實體及其運行環境,需要傳感技術、監測技術的支撐。例如,為了建立麵向風電、光伏出力預測和故障診斷的數字孿生,需要獲得電站周邊氣象數據以及設備溫度、聲音、振動等數據,為此,需要可獲取聲振信號、溫度、濕度數據的傳感設備,當然,也需要來自SCADA係統的電氣數據。電力係統的智能電表、SCADA、PMU等也應看作是傳感設備,通過智能電表,可以感知用戶的用電特性,通過PMU,可以感知到係統受到的擾動。
(2)數據
通過監測和傳感獲得的數據,需要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傳輸到數據平台或數據庫中進行存儲、處理和建模。如果數據量大,實時性要求高,需要大容量、高速通信技術,根據需要,也可以采取邊緣計算模式存儲處理數據。為節省信道和存儲空間,需要應用數據壓縮技術;為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時空數據融合,需要應用數據融合技術;為提高數據處理和建模速度、滿足數據孿生的實時性要求,需要采用分布式存儲和處理技術、流計算、內存計算等技術。
(3)建模
建模方法包括機理建模方法和數據驅動建模方法。前者根據研究對象的機理特性建立數學公式,並賦予參數,然後應用數值計算方法或解析方法進行計算,一般適合於機理清楚的物理係統;後者是指采用統計學、機器學習方法建立模型,適合於機理不明確或隻存在關聯關係的研究對象。機理建模時由於存在不可避免的假設和簡化,有時會帶來不容忽視的誤差,這種情況下,如果數據足夠,也適合采用數據驅動建模方法。另外,采用數據驅動方法時,為了解決小樣本、樣本不均衡、弱特征以及不可解釋性等問題,將機理建模方法和數據驅動方法相結合,具有一定優勢。
數字孿生的模型需要隨物理實體同步更新、演化,如圖所示。
數字孿生隨物理實體的更新邏輯
(4)可視化
數字孿生需要很直觀的可視化效果,三維展示、地理信息係統(GIS)、AR/VR等都是很重要的可視化技術。例如,在地理信息圖上,直觀展示電網脆弱性分析結果,其中,藍色區域最為脆弱,一點攻擊可影響到10%電網,紫色、橘色和紅色區域要造成同樣嚴重後果,需要更多的攻擊;又如,風機的數字孿生,在地理位置上標注了風機的身份信息,點擊各個部位,均能更直觀地看到各個部位的狀況。
(5)應用
數字孿生應用的領域很多,智慧城市、精準醫療、智能製造、智慧能源是最重要的應用領域。
小結:
數字孿生是一項綜合性技術,數據是基礎,模型是核心,平台或軟件是載體。所以獲取數據的傳感技術、監測技術以及數據的傳輸技術、存儲技術、融合技術、處理技術,都是數字孿生的基礎性技術;各種建模技術以及支撐建模的平台和軟件、三維展示和AR/VR技術也是數字孿生的關鍵技術。
圖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應用研究所 張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