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
北江是珠江第二大水係,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坑,經大餘縣進入廣東,自東北往西南穿山越嶺,流經南雄、始興、曲江等市(縣),至韶關市沙洲尾與支流武江彙合,始稱北江;再自北向南流經英德、清新、清遠至三水河口,在思賢滘與西江相通,注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北江幹流至三水區思賢滘全長468 km(廣東省境內458km),平均坡降0.26‰,流域集雨麵積46710 k㎡,其中廣東省境內集雨麵積達42930 k㎡,其餘位於湖南、江西等省境內。
北江幹流總比降平緩,洪水漲快退慢,持續時間長。上遊高山峽穀眾多,集水麵積超過1000 k㎡的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南花溪、南水、滃江、煙嶺河、連江、青蓮水、潖江、濱江、綏江、鳳崗河等13條,其中一級支流9條,按葉脈狀排列,從東西兩側彙入幹流。
二、社會經濟
北江流域包括了韶關市的乳源、樂昌、仁化、南雄、始興、曲江、翁源、新豐、湞江區和武江區,清遠市的佛岡、英德、陽山、連州、連山、連南、清新和清城,肇慶市的四會、廣寧和懷集,廣州的從化、花都,佛山的三水,以及河源的連平等6市25縣(區)。廣東省境內北江流域總土地麵積 43240 k㎡,總耕地麵積554.31萬畝,其中水田402.23萬畝,旱地152.08萬畝。改革開放以來,北江流域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產業比例不斷下降,而第二、三產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北江流域地處亞熱帶、中亞熱帶,光熱資源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十分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生長,自然資源豐富,農林資源潛力大。其中韶關和清遠兩市是廣東省主要的農業地區。流域內交通便利,鐵路和公路較為發達。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珠高速、廣清公路、武廣高鐵等貫穿全境,為流域內的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三、水資源
廣東省北江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雨量1785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77.57億m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477.47億m³,地下水資源量(地下水與地表水不重複計算)為0.12億m³。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144.30億m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44.20億m³,地下水可開采量114.51億m³,地下水與地表水不重複可利用量0.10億m³。北江流域水資源可利用率為30.2%。
流域內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最大為清遠市227.47億m³, 占流域水資源總量的47.6%,其次為韶關市162.59億m³,占流域水資源量的34.1%,最小的是佛山市,僅為0.5%。
北江流域多年平均人均水資源量(不含過境水)5616m³,為全省各流域中最高,也高於全國水資源量的年人平均水平(全省年人均水資源量2100m³,全國年人均水資源量約2200m³)。占流域大部分麵積的韶關、清遠多年平均人均水資源量分別達到6121m³和6514m³,廣州、佛山的人均水資源量多年平均值為764m³和492m³。
四、水利工程
北江流域至2014年擁有水庫967宗,總庫容97.8310億m³,興利庫容33.7196億m³。已建成飛來峽水利樞紐、樂昌峽水利樞紐、南水、孟洲壩、錦江(仁化)、潭嶺、長湖、錦潭、小坑、白石窯、濛裏、清遠水利樞紐等共12宗大型水庫,總庫容55.6269億m³,興利庫容17.6659億m³,防洪庫容21.8639億m³,正常庫容29.0079億m³。已建成中型水庫50宗,總庫容16.0791億m³,興利庫容10.5496億m³,正常庫容9.3908億m³。已建成小(一)型水庫184宗,小(二)型水庫721宗, 總庫容26.125億m³,興利庫容5.5041億m³。
北江流域現有堤圍30條,共長482.09km。其中,重點堤圍(保護範圍5萬畝以上)7條,一般堤圍(保護範圍1萬畝-5萬畝)23條,捍衛耕地共193.973萬畝,捍衛人口共2111.96萬人。
北江流域現有大中型水閘36宗;按照規劃,幹流共布置16個梯級水電站,總裝機448mw,年發電量16.183億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