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是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舉措,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根據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節水型社會建設“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的要求及《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總體部署,廣東省組織編製《廣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十四五”規劃》。規劃期限2021年-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
“十三五”期間,全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源全麵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的一係列決策部署,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十四五”時期是廣東奮力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第一個五年,必須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全局,深入分析節約用水工作麵臨的存在問題和新形勢,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節約用水工作開創新局麵。
第一節 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把“節水優先”作為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重點從構建體製機製、加強監督管理、增強市場活力等方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人口增長8.1%、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6.0%的背景下,用水總量減少8.6%,節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節水體製機製基本構建。節水法規政策逐步完善,省政府先後出台了《廣東省節約用水辦法》、《廣東省水權交易管理試行辦法》等規章,以及《廣東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綱領性文件,統籌協調推動全省節水工作。節水管理體係逐步健全,省委省政府單獨設立省節約用水辦公室,省政府建立省節約用水工作聯席會議製度,形成政府統籌,水利部門牽頭,各部門各司其職的節水工作常態化運行機製。用水總量與強度雙控製度全麵落實,建立完善覆蓋流域和區域、地表和地下的用水總量與強度控製指標體係,實施規劃水資源論證、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切實將節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和調度的前提。
節水型社會格局初步形成。節水型載體創建廣泛開展,全部省級機關、78%省級事業單位、10%以上高校和108家水利行業機關建成節水型單位,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社區等節水載體5463個。重點領域用水效率極大提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由0.480提高至0.514、規模以上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型企業建成率達92.5%、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由71.2%提高至82.4%、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由12.8%下降至7.83%、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7.92%。節水型城市建設取得實效,16個地級及以上市節水型城市自評達標,其中深圳、珠海、廣州、汕頭、東莞5市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麵推進,全省30個縣(區)建成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占全省縣(區)總數23%以上,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
節水減排生態環境效益逐漸顯現。節水助力廢汙水減排和水環境質量改善,全省用水總量減少38億立方米,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減少23.4億噸、2.6億噸,9個劣V類國考斷麵全部消除,地級以上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71.1%提升至88.5%,超額完成國家控製目標。節水助力地下水超采區治理,通過加強超采地區節水減量和水源替代,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和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壓減地下水取水量超過2520萬立方米,湛江市赤坎、霞山、硇洲島3個地下水超采區水位趨於穩定,局部略有回升。
節水監督管理不斷加強。嚴格落實用水計劃和定額管理製度,發證取水戶連續多年實現100%下達取水計劃,公共供水管網內用水戶計劃用水覆蓋率逐年提高;新修訂用水定額517項共7127個定額值,覆蓋全省各行業用水量的90%以上。有序推進水資源價格機製改革,全部設市城市實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價格製度和動態調整機製,各地級以上市均實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製度,80%設市城市、全部縣城按國家要求完成差別化的汙水處理費收費調整。不斷強化節水常態化監管,建立國家、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全省90%現狀許可水量、60%用水總量的取用水戶實現在線監控。開展水效標識實施情況監督檢查,依法處理6批次不合格產品,立案查處1家涉嫌冒用水效標識的企業。
節水市場活力明顯增強。逐步規範節水產品市場,全麵推行國家水效標識製度,全省一千多家企業備案水效標識產品近16000個,108家企業累計獲得節水產品認證證書874張,15個坐便器產品型號獲得國家水效領跑者。紮實推進水權交易試點,創建了全國首個企業化經營的水權交易平台,完成了廣州和惠州市用水指標交易,為豐水地區探索創新節水市場機製提供了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經驗。積極推動社會各界參與節水事業,金融行業加大工業節水環保和清潔生產項目等金融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推進合同節水管理,完成4宗合同節水項目。節水服務業持續增長,節水產品供應、節水改造、用水管理谘詢服務等規模不斷擴大。
《廣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2018-2020年)》共確定10項目標,其中,9項如期完成,1項基本完成。各指標完成情況見表1。
表1 廣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2018-2020年)目標完成情況
注:(1)帶[]為累計數,從2016年開始累計,其餘為期末達到數;
(2)帶/為調整後的目標,《廣東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將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指標調整為80%。
第二節 麵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要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總定位總目標,聚焦聚力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全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省節水工作麵臨新形勢新要求。
新時代治水思路為節水工作指明路徑和方向。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中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全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重要內容,將節水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麵,作為“十四五”期間支撐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任務。中央的一係列部署強調了節水在新時代治水工作中的優先地位,為我省節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生態文明建設為節水工作提供重大機遇。“十四五”期間,我省仍將麵臨水資源供需矛盾、水生態損害和水環境汙染三大主要水問題,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廣東有條件有能力把生態文明建設搞得更好”的要求,對標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更高需求,必須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角度謀劃節約用水工作。堅持“節水減汙”,有效控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要像抓節能減排一樣抓好節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相均衡,形成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以及綠色發展、生產、生活方式,從根本上緩解我省麵臨的三大主要水問題。
高質量發展為節水工作注入新動力。廣東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目標,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以節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全麵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集約安全利用水平,支撐廣東加快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
第三節 存在問題
對照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總定位總目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和水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對標國內外節水先進地區,我省節水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
節水理念意識薄弱。社會對節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節水工作不夠重視、節水工作開展不夠積極。部分地區重開源輕節約的慣性做法尚未轉變,仍過多依賴引調水工程解決缺水問題。貫徹節水就是減排、節水就是增效、節水就是降損的理念不夠深入,全社會節水素養有待提升。
節水法製機製不全。節水法規政策執行監督體係不健全,《廣東省節約用水辦法》法規效力偏弱,且缺少具體的、可操作的配套管理規定。節水標準體係不完善,水價市場調節能力有限,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製度尚未全麵落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進度滯後,未能充分發揮用水定額和水價對用水浪費行為的約束作用。節水獎勵激勵機製不健全,缺乏支持節水工作的精準補貼政策,未建立再生水優質優價和使用者付費製度。節水工作主要依賴政府投資,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尚未形成,節水產業市場還需進一步培育。
節水基礎設施欠缺。農田灌溉體係不完善,灌區節水改造率和農業用水監測計量率整體偏低,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工業行業用水效率不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尚未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再生水利用配套工程普遍不完善,城市汙水資源化利用程度較低。
節水監管能力不足。基層節水管理機構不健全,節水監管部門職能分散,綜合管理部門與專業管理部門之間仍存在職責不清、交叉、缺位等問題。監管手段和能力明顯不足,節水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未建立跨部門的供水用水統計製度,難以實現對用水大戶的有效監管。
第二章 總體要求
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緊密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雙區”引領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戰略部署,紮實推進“十四五”時期節水型社會建設,構建廣東特色的節約用水空間格局,走出南方豐水地區的節水特色之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等機遇,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廣東水利高質量發展要求,將節水作為節能減排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舉措,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製度,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著力健全節水激勵機製,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全麵推進全社會科學用水、合理用水和高效用水,切實推動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通過節約用水擴大發展空間,以水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我省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做出貢獻。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節水優先,高效利用。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堅持以水而定,將節水作為水安全保障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轉變。
——部門協同,全民參與。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與合作,加大節水宣傳教育力度,提升全民節水素養,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形成全社會愛水、護水、惜水的良好風尚。
——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統籌考慮我省水情和社會經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用水結構與格局,多措並舉,在各領域、各地區全麵推進水資源高效利用,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率先突破,發揮典型示範效益,加快全社會節水行動步伐。
——政策引導,兩手發力。建立健全節水政策法規體係,加強政府對節水的引導和規製作用,落實目標責任,完善監督考核機製。完善市場機製,充分發揮市場對水資源配置和節水導向作用,不斷增強全社會節約用水的內生動力。
——製度創新,科技引領。加強節水製度建設,創新激勵約束機製。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強化智慧水務與科技支撐,推進節水技術裝備產品研發及成果轉化,大力培育節水產業,推動各行業節水,建立全社會水資源循環利用體係。
第三節 規劃目標
到2025年,建成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體係,全省節水政策法規、標準體係、市場機製基本完善,節水基礎設施基本補齊,節水監管能力明顯增強,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提升,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節水型城市群,將深圳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節水典範城市,全省60%以上縣級行政區建成節水型社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90%以上縣級行政區建成節水型社會,走出一條南方豐水地區的節水特色之路。具體發展目標如下:
高效利用達到新水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全省年用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全麵達到國家下達目標要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35以上。
重點領域取得新成效。加快推進農業節水化,實現農業節水增效;加強工業節水改造,實現工業節水減排,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85%以上;加快推進城鎮節水改造,實現城鎮節水降損,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製在9.0%以內;積極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構建多元用水格局,非常規水源利用量達到8.0億立方米。
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節水體製機製進一步健全,節水標準體係進一步完善;節水監管監控配套基礎設施及能力顯著提升,逐步實現智慧化;節水意識明顯增強,自覺節水成為社會新風尚。
展望2035年,形成健全的節水政策法規體係和標準體係、完善的市場調節機製、先進的技術支撐體係,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總體形成,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節水型社會新格局。
表2 廣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十四五”規劃指標表
、
第四節 總體布局
緊密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雙區”引領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戰略部署,根據不同地區水資源稟賦、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負荷、產業結構特征和節水潛力,構建廣東特色的節約用水空間新格局。
珠三角核心區:高效集約、高質發展。對標全國高標準節水水平,重點強化工業節水和城鎮節水,深入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加快智慧節水建設,90%以上縣級行政區建成節水型社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節水型城市群,將深圳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節水典範城市。不斷深化和豐富節水內涵,增強供水保障率、提高生產用水效率、提升水質優良率,走出一條嶺南水鄉的節水特色之路,形成與現代化經濟體係相匹配的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
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高效多元、協調發展。圍繞潮汕平原精細農業區、粵西熱帶農業區和南亞熱帶農業帶,強化農業節水增效,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打造一批節水型灌區、農業園區,支撐兩翼農業發展現代化;加快臨海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在火電、鋼鐵、石化和紡織等產業建設一批用水效率全國領先的節水標杆企業;在非常規水源利用方麵取得新突破,建成一批海水淡化和雨水利用示範基地;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節水意識和知識。通過節約用水擴大發展空間,形成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節水型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
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優先、適水發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通過節水促用水時空均衡、保障生態需水。重點加強農業和農村節水,推廣水肥一體化,抓好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打造生態節水型灌區;因地製宜推進農業農村汙水資源化利用,推廣分布式一體化汙水處理模式,鼓勵農村汙水就地處理和回用;推進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園區企業節水改造,加快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減少廢汙水排放;加快城鄉供水保障設施建設和節水器具普及,提升供水保障率和人民群眾用水體驗,形成與生態功能相適宜的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
第三章 重點任務
圍繞“強約束、聚重點、增智慧、激活力、提意識”等5個方麵統籌推進八大任務。
第一節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完善用水過程管理
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著力從法規、製度、標準和監督管理方麵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格用水過程管控,切實把節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格實行區域、流域用水總量和強度控製,健全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製指標體係。落實分水到河,推進跨地市和縣區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確定地下水管控指標,實施地下水取用水量、水位雙控。加強水量分配方案的實施監管,完善水資源管控製度,研究製定用水總量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十四五”水資源管控目標。強化節約用水法律保障,推動出台《廣東省節約用水條例》。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持續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嚴格取水源頭管控。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強取用水監管,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製度。全麵完成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健全取水監管長效機製。重大產業布局、各類開發區等重大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全麵開展水資源論證。從嚴核定許可水量,全麵實行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根據流域區域水資源條件,建立分區水資源管控體係。定期組織開展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嚴格地下水超采區監管,完成湛江市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著力提升水資源監控能力和信息化應用水平,發揮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製度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完善水資源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製度,健全問題整改跟蹤機製。
加強用水監督管理。強化用水定額在規劃編製、水資源論證、節水評價、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水載體建設、考核監督等方麵的約束作用。製訂計劃用水管理實施細則,規範計劃用水管理工作,加強對計劃用水單位的監督管理。製訂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督管理指南,更新完善國家、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水效對標。建立倒逼機製,將用水單位違規記錄納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健全節水標準體係。建立廣東省用水定額動態修訂機製,從嚴控製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開展節約用水標準體係研究,加快製定工業、城鎮生活、農業等相關節水載體評價標準和省級水效領跑者評價標準,完善和規範節水載體創建程序。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製定分行業分領域的節水團體標準,推動建立覆蓋節水技術與產品、設計與運行、計量與檢測、計算與評價、處理與回用的節水標準體係。
第二節 推動農業節水增效,挖掘農業節水潛力
堅持工程建設與機製建立並重,著力補齊農業灌溉基礎設施短板,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統籌推進農村生活節水,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
推進灌區節水改造。以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等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受水區為重點,按照“工程設施標準化、灌排溝渠生態化、調度運行自動化、長效管護規範化”的要求,加快推進韓江粵東、茂名高州水庫、雷州青年運河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及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做好灌排骨幹工程與田間工程建設的有機銜接,支持將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麵積優先建成高標準農田,努力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裏”問題。推進節水型灌區和水效領跑者灌區建設,推進灌區建設向生態型、集約型、高效型轉變。完善農業用水計量設施以及取用水計量監控,研究推廣農業用水計量監測推算折算技術,逐步提高農業用水計量率。
推廣農業節水技術。緊密圍繞打造“四區兩帶”區域農業發展格局(珠三角都市農業區、潮汕平原精細農業區、粵西熱帶農業區、北部山區生態農業區,沿海藍色農業帶、南亞熱帶農業帶),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加快田間節水設施建設,推廣噴灌、微灌、滴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水肥一體化、覆蓋保墒等技術;實施規模養殖場節水改造和建設,推行先進適用的節水型畜禽養殖方式,推廣節水型飼喂設備、機械幹清糞等節水養殖技術和工藝;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推廣應用海淡水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和池塘工程化生態養殖技術。
推動農村生活節水。結合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在推進農村自來水入戶工程中,同步推動農村生活節水。加快村鎮生活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逐步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加強農村生活用水設施改造,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因地製宜推進農業農村汙水資源化利用,鼓勵根據汙水收集方式合理選擇小型化、生態化、分散化的處理工藝,采用就地就近、生態循環的汙水資源化利用治理模式。
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建立農業水權製度、提高農業供水效率和效益、探索終端用水管理新模式、加強農業用水需求管理、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製、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製,強化農業用水剛性約束,健全農業節水激勵機製。
第三節 推動工業節水減排,提高工業用水效率
堅持以水定產、集約發展,優化高耗水行業產業布局,推動工業企業節水改造,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推動工業用水向節約集約利用轉變。
優化工業產業布局。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控新建、改建、擴建高耗水項目。推動火電、鋼鐵、造紙、石化等高耗水行業優先向沿海規劃布局和轉移搬遷,或向水源豐富的園區集中。嚴格市場準入,嚴把入園工業企業節水關口,落實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對采用列入淘汰目錄工藝、技術和裝備的項目不予批準取水許可;逐步淘汰高耗水、高汙染項目,未按期淘汰的,有關部門和地區政府要依法嚴格查處。
推動工業企業節水改造。推動企業完善內部用水計量,強化生產用水管理。推行工業綠色製造和清潔生產,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汙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推進火電直流冷卻水循環改造,重點推動紡織、造紙、非金屬礦物製品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重複用水。強化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管理,組織工業企業開展水效對標,對超過用水定額標準的企業分類分步限期實施節水改造,在火電、鋼鐵、紡織、造紙、石化和化工、食品和發酵等高耗水行業開展節水型企業建設。開展省級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支持和鼓勵企業申報國家水效領跑者。
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推進現有企業及園區開展以節水為重點內容的綠色轉型升級和循環化改造,加快節水、中水回用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園區企業之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減少汙水排放量。新建企業和園區在規劃布局時要統籌供排水、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實現公共設施共建共享,推動企業間的用水係統集成優化,實現水循環梯級利用。開展綠色化改造、循環化改造的園區優先創建節水型園區。
第四節 推動城鎮節水降損,提升城鎮用水效率
堅持以水定城,圍繞城市供用水重點環節,建典範、控漏損、推升級、提效率,深入推動節水型城市建設,樹立一批典範,促進提升城市品質。
推動節水型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節水工作係統性,將節水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實現優水優用、循環循序利用。健全城市節水法規製度體係,落實城市節水各項基礎管理製度,加快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開展節水型城市省級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重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節水型城市群,將深圳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節水典範城市。
推進城鎮供水管網降損。加快製定和實施公共供水管網改造建設實施方案,有計劃分步驟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建設。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完善供水管網檢漏製度,建立精細化管理平台和漏損管控體係,協同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專業化管理。全麵實施城鎮居民用水“一戶一表”改造,推廣智能化計量。
嚴控重點領域和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全麵推進節水器具普及,嚴禁新改擴建公共建築使用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實施機場、車站、服務區、賓館、高校等重點場所非節水器具改造,城市公共園林綠化優先選用噴灌、微灌等節水設備,在城鎮居民家庭推廣普及節水器具。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實施綠色建築節水管理製度,新建公共建築必須安裝節水器具。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及節水型居民小區建設。從嚴控製洗浴、洗車、高爾夫球場、人工滑雪場、洗滌、賓館等高耗水服務業用水,逐步推進高耗水服務業節水改造,推廣采用低耗水、循環用水等節水技術、設備或設施。
第五節 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構建多元用水格局
著力構建多元用水格局,以汙水資源化利用、海水淡化和雨水集蓄利用為重點方向,逐步提高非常水利用量在供水量中的比重,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推進非常規水源配置。將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和城市供排水規劃應當合理規劃非常規水源利用規模。新建高耗水項目優先安排在再生水調配體係或海水利用設施周邊,高耗水項目具備使用非常規水源條件但未有效利用的,要嚴格控製新增取水許可或依法依規核減其年計劃用水總量。建立科學統一的汙水資源化利用統計體係,完善非常規水源利用分類考核要求。
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以現有汙水處理廠為基礎,合理布局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或對現有汙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擴能改造。補齊汙水收集管網短板,加快實現生活汙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根據實際需要建設汙水資源化利用設施。支持工業企業開展廢水資源化利用,推動工業園區與市政再生水生產運營單位合作,重點圍繞火電、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創建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範企業、園區。實施汙水近零排放科技創新試點工程,組織省內有關機構、企業探索開展技術綜合集成與示範,按照國家部署組織開展再生水利用等試點示範。穩妥推進農業農村汙水資源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自然村優先選用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在周邊無黑臭水體且水環境良好的前提下,可根據人口規模和聚集程度,充分利用既有水溝、水塘和窪地,規劃建設汙水管網及配套存儲池、厭氧池、生化塘等,並可通過農田、果園、菜園等就近就地進行資源化利用。全麵推進養殖尾水綜合治理工作,開展珠三角百萬畝魚塘專項整治行動,推動漁業水產養殖尾水循環利用。在缺水型城市廣州市、深圳市和東莞市等市優先開展汙水資源化利用試點。在惠州市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以及茂名市茂南區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試點。
推進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沿海地區及島嶼,加大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和海水淡化處理廠建設。鼓勵和支持沿海地區高耗水行業和工業園區開展海水淡化利用,推廣海水淡化在海島地區供水保障的應用,鼓勵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非並網新能源耦合海水淡化裝置建設,提高海水淡化工程自主技術和裝備應用率。
推進雨水集蓄與利用。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新建小區、城市道路、公共綠地等統籌推進雨洪資源利用,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等雨水集蓄利用設施,促進雨水資源有效利用。農村地區可利用人工池塘等設施發展雨水集蓄利用,鼓勵北部生態發展區在有條件的山丘區推廣集雨灌溉。
第六節 推進智慧節水建設,提升監管現代化水平
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契機,補齊取、供、用水計量監測基礎設施短板,構建數據全麵共享、業務在線協同、管理合規有序的智慧節水管理平台,推動節約用水監管能力現代化。
健全節水用水統計製度。結合國家用水統計調查工作要求,建立我省節水統計調查和基層用水統計管理製度,構建科學合理的節水用水統計指標體係。規範節水用水統計調查對象名錄庫管理及數據填報、質量審核,提升節水用水精細化管理水平,形成節水用水年報與季報統計機製,編製發布節約用水管理年報。充分利用節水用水統計數據,科學評估各行業節水水平、節水潛力,有效支撐水資源節約管理科學決策。
完善取用水監測計量設施。對標現代化要求,加強計量監測設施建設,提升自動化、信息化監測管理水平,提高取用水監測計量率。地表水年許可水量50萬m3以上、地下水年許可水量5萬m3以上的取水實現取水在線計量。完善農業用水計量設施,農業取水全麵實現計量監測或通過折算、推算等方式規範計量,大中型灌區鬥口以上重要分水口基本實現供用水計量,農村集中式養殖場、規模以上機井全部安裝計量設施或實現規範計量。提升城鎮用水計量水平,全麵完成城鎮居民“一戶一表”改造,積極推廣智能水表,推動高校智能IC卡計量收費係統全覆蓋;對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情況進行全覆蓋監測及統計,督促工業企業按要求落實分級計量設備;城市河湖濕地生態補水全麵實現監測計量。
推進智慧節水管理。聚焦水資源“取”“用”“耗”“排”全過程,打破跨部門節水信息數據壁壘,建立全省統一的智慧節水管理平台,增強節水信息全麵感知、彙聚處理、智能分析和智慧應用的能力,實現省、流域、市、縣(區)節水的智慧化管理。將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用水納入動態監控範圍,其中珠三角核心區2023年前完成。深化節水yabo2018柏林赫塔 改革,取水戶用水計劃申報與下達100%線上辦理,並逐步推廣至公共供水管網內用水戶,實現超計劃超定額預警和信息發布。鼓勵工業園區及工業企業、高校等重點用水單位推進智慧節水管理。
第七節 深化節水市場機製改革,加快節水技術和產業發展
以改革創新和科技發展為動力,聚焦水價重點領域和水權機製改革,健全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製度,激發節水市場活力,以科技創新支撐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水價機製改革。健全有利於促進水資源節約和水利工程良性運行、與投融資體製相適應的水利工程水價形成機製,建立重大跨行政區域引調水工程水資源費合理分配製度。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於節水體製機製創新、與投融資體製相適應的水價形成機製和動態調整機製。完善居民階梯水價製度,適度拉大分檔差價,提升階梯水價覆蓋率。嚴格執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製度,提高累進加價收繳率,合理確定特種用水與居民生活用水的價差。充分利用市場機製確定再生水價格,提高其競爭優勢,促進再生水資源化利用。完善汙水處理收費製度,探索汙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製和企業汙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製。
推動水權與水資源稅費改革。推進水權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水權確權,合理確定區域取用水總量和權益;積極培育水權交易市場,鼓勵區域水權、取水權等水權交易,對用水總量達到或超過區域總量控製指標或江河水量分配指標的地區,依法通過水權交易解決新增用水需求。按照國家稅費改革的統一部署,研究製定我省水資源費改稅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合理的水資源稅製度體係,推進我省水資源稅改革,發揮水資源節約激勵調節作用。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和政策規定,積極穩妥推進水資源費分配使用改革。
發展節水技術和產業。推動節水技術產學研一體化,促進節水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將廣東省水安全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成為集合節水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規劃、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的一體化綜合性創新平台。落實水效標識製度,推動節水認證工作,促進節水產品認證逐步向綠色產品認證過渡,加強用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完善相關認證和抽查結果采信機製。支持用水產品企業加強研發,積極申報用水產品水效領跑者,將節水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引導公眾優先購買節水產品。鼓勵節水相關企事業單位搭建行業交流平台,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節水服務模式,完善工業水循環利用設施、集中建築中水設施委托運營服務機製,在公共機構、公共建築、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供水管網漏損控製等領域,引導和推動合同節水管理。
第八節 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節水素養
堅持宣傳教育在節水型社會建設全局中的關鍵作用,倡導全民節水行動,開展宣傳和教育培訓,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與素養,增強社會活力,讓節約用水真正成為社會共識和自覺行動。
倡導全民節水行動。製定“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的公民節水行為規範,征集廣東節水形象,拍攝製作節水宣傳片,倡導全社會共同節水。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水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傳播手段創新節水宣傳形式,開展節約用水進公共機構、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推廣普及節水科普知識和產品。
擴展節水宣傳隊伍。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的履職監督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開展節水誌願者活動,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依托團省委、省文明辦、省民政廳、省殘聯和省誌願者聯合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益苗計劃”,培育及扶持一批節水護水公益項目和誌願服務組織。
加強節水教育培訓。將節水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和中小學教育活動,積極推進節水教育進課堂,培育校園節水文化。建設節水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發揮水博物館、水科技館、水文化館、重點水利工程等平台作用,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宣傳實踐,引導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提升節水素養。加強高校節水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儲備節水人才。強化各類型用水主體和節水基層人員的節水培訓,做實節水工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十四五”是廣東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為推動規劃各項任務順利實施,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投入機製,強化監督考核,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強化對規劃實施的支撐,抓好規劃執行。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廣東省節約用水工作聯席會議製度的作用,壓實部門責任,協調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有關重大問題。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轄區節水工作負總責,統籌推動節水工作,組織相關部門按照職能職責分工細化年度目標任務,凝聚各方力量,抓好各項措施落實,合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各項任務完成。
完善投入機製。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建立健全節水投入機製,完善財政扶持及激勵機製。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對節水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作用,合理安排涉農資金、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技術改造資金、水汙染防治資金等有關財政資金,分別統籌支持農業節水灌溉、工業企業節水技術改造、汙水資源化利用等水資源節約項目。落實國家節水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節水技術研發、企業節水、水資源保護和再利用等。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節水領域,依法合規參與或扶持節水項目。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節水項目積極給予支持。
強化監督考核。建立省級水資源督察和責任追究製度,層層分解任務、逐級建立節水目標責任製。各級黨委政府依托河長製湖長製平台優勢,壓實節水目標責任製,將節水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政績考核,嚴格節水責任追究;完善河長製湖長製考核、水汙染防治考核中節約用水考核內容,加強考核結果應用。加強規劃實施監督,組織做好跟蹤分析和總結評估,確保規劃總體目標指標如期完成。
提升科技引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節水工作中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科技支撐保障能力。加強節水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攻關,組織申報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重點支持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等核心技術及裝備研發項目。
相關鏈接:廣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十四五”規劃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