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牆不能建在我家地上!”
“說好的每家各一半,怎麼變成你家的地了?”
前段時間,潮州饒平縣新豐鎮下葵村原本團結和睦的一對近鄰,卻因舊房改造引發糾紛,爭執不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和“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越來越多村民回歸家鄉投身建設熱潮。與此同時,發家致富的村民紛紛拆舊居建新房,隨之帶來宅基地使用範圍爭議、相鄰權糾紛等。
饒平縣人民法院饒洋人民法庭充分發揮“庭所共建”模式作用,與新豐鎮司法所共同構建聯動聯調機製,指導人民調解員尋求糾紛最優解,不僅促成雙方矛盾實質性化解,還為類似糾紛妥善解決提供了示例。
老屋改造 動了誰家的牆?
饒平縣北部地處山區,地少人多,農村宅基地用地緊張。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節約土地,村民多並排合建共用牆壁,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大家紛紛改造老宅以改善生活。
張某煥與張某國約定拆掉共用的一麵非承重牆,在原址新建兩麵牆,各歸兩家,原牆寬36厘米,新牆各寬18厘米,由於拆牆對張某國房子的牆體和屋頂磚瓦造成破壞,作為補償,新牆修建、屋頂複原費用全由張某煥負責。
就在舊牆拆除、新牆奠基後,張某國卻反悔了,認為36厘米的牆和牆下的宅基地全是自己家的,張某煥不能占用。
雙方矛盾愈演愈烈,揚言要打官司。村調解委員會第一時間介入調解,但因法律關係複雜,數次溝通無果,隻能求助新豐鎮司法所調解員詹煥輝。
經過一番調查了解,詹煥輝發現雙方各有道理,前期談好卻中途反悔有違契約精神,但牆是張某國先建的,要求全部所有權也有合理性。
但是,一邊不想重新打地基,一邊不想讓牆,到底怎麼樣協調妥善解決呢?
苦惱之中的詹煥輝想到了饒洋法庭與鎮司法所的庭所共建機製,雙方在訴源治理、基層治理、普法宣傳上開展深度合作,平時法庭常就家事糾紛、借貸糾紛的調解給予人民調解員專業建議,尤其是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糾紛化解上提供關鍵性法律支持。
詹煥輝向庭所共建微信工作群裏發送了一條求助信息,馬上收到饒洋法庭庭長楊文忠的回複。
消息一來一回之間,楊文忠向詹煥輝道明雙方的宅基地使用權沒有確權,共牆雖然由一方先建,但法律上並無明確歸屬,“如果打官司,兩邊都沒有證據,誰也贏不了,不能實質性解決矛盾。”
法理情相融 促近鄰和解
“盡快把缺牆的房子補起來,把新房建起來,這是我們的目標,最好的辦法還是找準雙方利益平衡點進行調解。”楊文忠給詹煥輝指明調解方向,並建議請村裏德高望重的老鄉賢一同調解。
饒平縣城客家宗族文化濃厚,當地老鄉賢備受尊敬,善於團結族人。饒洋法庭充分激活基層調解力量,積極培育鄉賢糾紛化解機製,靠前指導鄉賢就地化解衝突。2023年,鄉賢參與成功化解糾紛14起。
詹煥輝找到下葵村頗有威望的老鄉賢張金溪,合力組織雙方麵對麵協商,詹煥輝從法律的角度為兩家分析利弊:“法官說你們都沒有確權,打官司誰都贏不了,時間還很長,這邊房子還缺牆漏風呢,那邊新房還沒建起來,再耗著,受損失的是你們自己啊!”
看到兩人態度有所緩和,張金溪緊接著在鄉族情誼上做工作:“你們兩家往上數五代都是一個宗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不要讓父老鄉親看笑話。”
“你們各退一步,阿國讓出18厘米牆,阿煥適當多補償一些,這事就和氣解決了嘛。”詹煥輝接著說。
在詹煥輝和張金溪的共同努力下,雙方接受了這一提議。
詹煥輝認真核算讓地補償以及建牆人工費、材料費、房屋損失費,為確保調解成功,詹煥輝專門向楊文忠請教補償數額是否合理合法,楊文忠根據以往判例並結合當地物價,充分肯定詹煥輝的方案。
2023年11月26日,雙方簽訂調解協議:共牆36厘米,張某國讓出一半,兩家各得18厘米,張某煥給予張某國讓地補償3萬元,以及建新牆的全部費用3.5萬元,共6.5萬元當場付清。
近年來,饒平縣城農業產業質效不斷提升,老百姓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各村居紛紛進行老宅改造,然而在改造過程中,越來越多鄰裏和宅基地糾紛隨之而來。
“像這樣由舊房改造引起的糾紛,去年我們這裏有20多起,都通過法庭指導圓滿化解了。”詹煥輝介紹道。“由於涉土地糾紛的法律法規比較細致繁瑣,且更新速度快,需要專業法律支持才能妥善化解矛盾。”
上述案例,是饒洋法庭指導人民源頭化解糾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饒洋法庭積極探索“法庭+”解紛模式,與轄區內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協調聯動,充分運用“老鄉賢”基層調解力量,形成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的前端治理路徑。
隨著基層社會治理深入推進,饒平法院6個法庭依托黨委社會綜合治理大格局,探索將法庭工作與轄區內地域特色、產業特點相融合,打造“一庭一品牌”,將司法“觸角”延伸至村、鎮、場,有效引導基層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2023年以來,借助庭所共建聯調機製,饒平法院累計成功化解各類糾紛986件,近五成糾紛在訴前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