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的法治宣傳標語朗朗上口,以法治文化為特色的雕塑與自然美景遙相輝映,還有備受遊客青睞的普法主題涼亭、長廊……前來散步遊玩的市民,被無處不在的“法”元素深深吸引,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娛樂休閑中培養良好的法治意識。
這是珠海市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每天都在上演的場景。今年初,珠海市司法局依托位於香洲主城區的白蓮洞公園,以增加法治文化元素的形式,建成了珠海第一個市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深受市民好評。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要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八五”普法實施以來,珠海一路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實施、高要求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助推法治文化浸潤人心。
當下,在珠海,處處可見各類特色法治文化陣地。法治文化建設的各類元素,早已融入百姓生活之中,切實提高了市民的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為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惠利民生
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律道”建起來
波光瀲灩、碧波蕩漾,泛舟白蓮洞公園湖上,宛若在畫中穿行。位於珠海市主城區九洲大道側的白蓮洞公園,因地理區位優越,公園景色秀麗,一直備受市民歡迎。
“現在,我每天早上在公園裏跑步,既能鍛煉身體,還可以學習法律知識,一舉兩得。”居住在公園附近的居民梁先生高興地說。
今年初,珠海市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於此落成,以法治主題設計的雕塑、涼亭、長廊、兒童遊樂設施……分布在白蓮洞公園各個角落,公園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打卡點。“法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每一位市民都有學習的義務,需要如此‘接地氣’的平台。”梁先生直言。
建設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是近幾年珠海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自省司法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普法辦印發《關於開展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創建活動的通知》以來,珠海市、區兩級司法局精心組織、統籌布局,先後推動建成橫琴新區律道公園、金灣區法治文化主題公園、鬥門區民法典公園等省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8個,實現“一區一特色”“一公園一主題”。
今年以來,珠海市司法局、市普法辦堅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普法工作思路,開發上線“雲·律道”一體化係統,立體化拓展珠海律道建設,通過學法打卡、互動問答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實現沉浸式普法和互動性法治文化體驗。
目光轉移至鬥門井岸鎮坭灣村,今年,休閑娛樂廣場路邊的綠道上悄悄出現了一批帶有法治文化元素的宣傳牌、宣傳欄、裏程碑和雕塑造型,路過的市民紛紛駐足觀看。這一“律道”項目於今年6月完成修建,是珠海市首條以民法典為主題的律道。
金灣區紅旗鎮三板村,全市首個“農家法治文化書屋”早已建成開放,如今成為了當地百姓休閑娛樂,普法學法的好去處;會同古村設計的特色法治遊學路線“享法一條街”,每到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助推法治宣傳與鄉村旅遊深度結合……放眼珠海各村居,穿插於大街小巷的法治文化主題公園、街道、“律道”遍地開花,備受村民歡迎。
據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總長約34公裏“珠海律道”及總麵積達22萬餘平方米的“律道”公園;全市共建成省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8個,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4個,市(區)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45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88個,法治文化景觀526處,村(社區)法治圖書室125個、法治宣傳欄550個……一座座極具特色的法治陣地在珠海陸續建成,一個個讓人驚喜的法治IP接連亮相,共同築起一道靚麗的法治風景線。
科技賦能
掌上便捷學法,線上普法矩陣用起來
如果說建設法治公園、“律道”等,讓法治宣傳可見可感可想,近年來,珠海持續推進實施智慧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讓市民零距離接受法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法律素養,則是讓法治切實走到群眾“掌上”、走進群眾心裏。
今年7月10日,2023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政法智能化建設經驗分享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作為省內同類項目的唯一代表,珠海市司法局“珠海智慧普法平台”入選2023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司法創新案例。
珠海智慧普法平台,是珠海把普法服務融入司法行政業務工作的各環節、全過程所搭建的信息化平台。截至目前,該平台可提供包括即時在線法律谘詢、智能谘詢等谘詢服務以及公證業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8類辦事服務,並為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等特殊人群設置四大無障礙法律服務專區。
2020年上線以來,珠海智慧普法小程序為本地居民、港澳居民及遊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法律谘詢和服務,上線僅兩年時間,訪問量已突破45萬人次。
智慧普法平台逐步成為市民群眾學法用法“利器”的背後,是珠海市司法局積極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形勢,把握需求、研究規律、創新方式,打造的“互聯網+”普法宣傳新陣地,推動了普法宣傳工作質效持續提升。
微博、公眾號、抖音、客戶端……在珠海,一個個司法主題相關的網絡平台上,普法係列微視頻、普法動畫微視頻及“法治伴我行”係列普法短視頻等作品百花齊放,普法專場直播、與網友連麥進行法律谘詢,還有法治“空中課堂”等普法互動形式家喻戶曉。
一組數據也值得分享:“八五”普法工作推進期間,珠海市司法局、市普法辦充分發揮社會普法力量的創新活力和服務優勢,多形式彙聚普法合力,壯大普法力量,組織開展線上活動2.2萬場次,全麵提升珠海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珠海正探索走出一條全媒體時代普法的群眾路線,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傳統新型並進”的立體化普法宣傳格局。
守正出新
覆蓋海島、護航青春,特色普法基地活起來
南海之畔,珠生於貝,貝生於海。作為珠三角地區海洋麵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珠海百島星羅,擁有“百島之市”的美稱。
“李叔,您看這本子上寫明什麼樣的捕魚方式才是合法,拿回去看看吧。”桂山村黨總支部書記鄒興倫忙著給居民派發法治宣傳單張。法治宣傳進村居的主題宣講活動,如今常常走進桂山村,鄒興倫得研究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尋常島民學法、守法。
不隻是桂山,在東澳島、外伶仃島……一場又一場普法活動,不僅豐富島民的法律知識,更為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構建和諧村居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針對島上法律服務資源相對較少的短板,在珠海市司法部門的支持下,“一村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在各海島落地,村居律師紛紛登島,為村民定期提供法律服務,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點,歸根到底是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動員群眾廣泛參與,與群眾實現良性互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立足於海島特色,珠海市司法局著力開展多領域法治創建活動,著力打造海島法治文化品牌。”珠海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珠海所打造的特色法治陣地,也不隻是瞄準島民。
根據2022年珠海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珠海現有常住人口247.7萬,其中15-59歲人口占比達到74%。在這座毗鄰港澳的“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在校大學生數量多達13.86萬人。如何服務在珠的本地及港澳青少年群體,也是珠海搭建特色法治陣地所思考的重要課題。
粵港澳大灣區憲法與基本法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項目應運而生。今年初,珠海市司法局全麵落實廣東省、珠海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有關部署,出台二十項措施,明確提出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憲法與基本法教育實踐基地。
定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琴澳國際法務集聚區,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憲法與基本法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項目已完成設計工作,即將進入實際施工階段,計劃2024年中投入使用,“未來,這一建築麵積達1500平方米的基地,將精心打造符合本地與港澳青少年特點、形式豐富多樣的品牌與培訓活動,讓港澳青少年深入了解憲法和港澳基本法,了解內地經濟、社會和法治建設成就。”前述負責人表示。
律達天下,法潤人心。法治珠海堅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更致力借助一個個崛起的“陣地”,讓法治文化建設縱深推進,使這座城市正氣充盈、正義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