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雙城,一衣帶水。
同處粵港澳大灣區,一河相隔的兩地,法律交流合作日趨緊密。
南岸,蜚聲海外的東方之珠,乘勢“向北”。
10月27日,在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法治建設論壇上,香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必須促進跨境法律服務軟連通。”
北岸,鐫刻法治基因的創新之城,加速“南迎”。
11月9日,在香港法律周2023主題活動上,深圳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小文同樣期待深港兩地法律交流合作邁向更深層次,通過創造良好環境和便利條件,推動香港法律執業者融入內地發展。
當法治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公約數”,文脈相通、血脈相連的深港兩地,法律交流合作的浪潮,再次在深圳河兩畔湧動。
深港雙城,尚法“相擁”。
一國兩製三法域 法律規則銜接加速
深港間的法律合作由來已久。
早在2011年,深圳就已和香港簽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法律合作安排》(下稱《深港法律合作安排》)。
2023年4月,香港律政司再次與深圳續簽《深港法律合作安排》,推動深港兩地在政府重大法律事務、立法協同、法律服務合作、法律規則銜接、人員交流學習等領域開展高水平交流合作。
“‘一國兩製三法域’是粵港澳大灣區麵臨的基本製度環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過程,必將麵對跨越不同法律製度、切換不同生活與商業環境的鴻溝。”蔣小文表示。
香港是英美法係,內地是社會主義法係,不同法係規則間,存在差異。
深圳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製三法域”的獨特優勢,積極探索法律規則銜接,確保各項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運作。
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河套正式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繼橫琴、前海、南沙之後的第四個重大合作平台。
深圳聚焦其中的法治需求,探索建立雙方在園區規劃、開發、建設、運營、科研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麵相銜接的製度規則。
先行示範探索 法律平台搭建加碼
如今,涉外涉港澳的法律服務平台,已在深圳遍地開花。
鹽田區成立深港合作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涉外法律查明、商事調解、法律智庫、合規審查、涉港公證及深港青年創客法律服務等六大類創新法律服務。
龍華區成立深圳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審判中心,在全國率先實行第一審涉外涉港澳台家事案件集中管轄。
福田河套成立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河套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福田區矛盾糾紛專業調解分撥中心,共同為涉外涉港澳商事糾紛主體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務。
前海成立“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合會,聯合會成為首家以華語律師為主要成員的國際性法律平台,聯合港澳律師及法律界人士,整合全球華語律師資源,聯合仲裁、公證等法律服務機構,為“一帶一路”沿線中國企業保駕護航,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
而在商事調解這一新興領域,深圳設立了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福田區河套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3家國際商事調解組織,聘請港澳台籍調解員186名,側重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領域的跨境及國際商事爭議。
2022年5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國內同領域首部涉及全類型矛盾糾紛、囊括全種類化解方式、覆蓋全鏈條非訴流程的地方性法規。
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溫貴和認為,在全國尚未製定商事調解法的背景之下,深圳利用特區立法權對商事調解作出明確規定,為商事調解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
粵港澳大灣區有大舞台 法律實務融合升級
在深港法律實務融合方麵,深圳已經走在全國前列。
2014年,深圳率先開展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改革試點工作。同年,中國第一家香港與內地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落戶深圳。
深圳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法律橋梁,為中國律師走出國門、推介中國法治、服務“一帶一路”提供了機會。
目前,深圳已有9家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和2家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分所,共計215名律師。全市已吸引201名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港方律師195名,澳方律師6名)在深執業,數量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第一。
為何深圳頻頻獲得港澳律所、港澳律師的青睞?這與深圳提供的服務密不可分。
今年8月,深圳出台律師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市層麵對港澳居民、港澳律師來深執業作出規劃和安排,提供人才住房、個稅、保險等便利服務,進一步支持和引導港澳法律界人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
與此同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港澳法律從業者,獲得了廣闊的發展舞台。
以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為例,從設立之初的7位合夥人,擴張至今的上百人規模,港澳律師、涉港澳業務已成為該律所的獨特名片。律所提供的涉港澳訴訟、並購、IPO、破產重整等法律服務,服務了一批走進前海的港資港企,以及走向香港的內地企業。
“香港國際都市的背景,鏈接了不同國家的資源。”該律所執行主任王壽群認為,隨著深港跨法域融合探索的步伐加快,定會吸引更多的香港法律人才來到深圳。
碰撞思想火花 法律人才交流進階
人才是第一資源。深港雙城地理相連,在人才交流距離上存在天然優勢。
深港該如何通過法律人才交流的小切口,寫好雙城合作交流的大文章?
6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訪問深圳接受采訪時表示,香港要更積極、更主動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深港兩地法律界人士需要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深港法律人才的交流溝通,正在不斷擴展廣度與深度。
深圳實施法律服務人才招引計劃,為香港青年法律人才開展法律服務提供便利;搭建港澳律師灣區執業研習服務平台,舉行港澳律師灣區執業推進會活動,每月舉辦《灣區律師大講堂》,加強與內地律師的交流合作,大力培育跨法域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策劃“普通法裁判思維研修班”係列課程,促進深港兩地互相學習與借鑒、共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深港法律合作安排》,深圳市司法局與香港律政司共同策劃了《深度思維·大灣區法智彙客廳》特別直播節目。節目邀請深港律師、法律專家、政府官員參與,從法治實踐、法條差異、法理依據、法律思維等方麵展開對話。目前節目已播出兩期,深港兩地嘉賓先後圍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共建國際商事仲裁高地”主題進行交流對話,碰撞思想火花。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前海合作區、河套合作區等一係列國家戰略在南粵大地落地布局,為滿懷夢想的香港青年創業者施展抱負提供了廣闊舞台。
香港“向北”,深圳“南迎”。在粵港澳大灣區“相擁”的深港雙城,攜手加強法律交流合作,定會釋放出更為澎湃的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