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人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揭陽美西村黨委書記黃潮明激動地說。
日前,揭陽市榕城區仙橋街道槎橋村、美西村、美東村、下六村4個“世仇村”成功和解,破除百餘年來互不通婚的陳規舊俗,結為睦鄰友好鄉村。這是揭陽地區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世仇村”和解。
潮汕地區人多地少,百年前村民因爭奪農田、水源等衝突頻發,久而久之,村民間積怨成仇,便產生了多個互不通婚的“世仇村”。
近年來,隨著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潮汕地區“世仇村”陸續和解。然而,這些根深蒂固的“祖訓”是如何慢慢被打破的?和解之後又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隨著“睦鄰友好”牌匾進村,百年“世仇村”終於和解。(受訪者供圖)
“這樣的情景此前難以想象”
日前,在揭陽市榕城區仙橋街道槎橋村、美西村、美東村、下六村,可以看到一塊塊“睦鄰友好”牌匾,這是近日由4村的村幹部、鄉賢、長者等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各村祠堂互贈的,也是4村正式廢除互不通婚陳規、結為睦鄰友好鄉村的一個見證。
“這樣的情景,此前是難以想象。”黃潮明告訴記者,仙橋街道這4個“世仇村”的恩恩怨怨,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當時幾個村村民間因爭奪農田、灌溉水源等產生了激烈衝突,久而久之積怨成仇。
類似情況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地區並不鮮見。據《潮汕史》記載,宋、元、明、清時期,潮汕地區多有類似情況出現。當地老人介紹,究其緣由,乃當時官府腐敗、控製鄉村社會乏力,鄉村缺乏正統文化的勸導訓誨,族與族間百姓有不平事時未能得到及時公平勸導化解,發生小摩擦小紛爭,又缺乏和解,故紛爭難以止息。
2021年元旦前,揭陽市榕城區鳳美街道塘埔村和東升村居民數百年來不通婚,兩村文化民俗互相排斥。
塘埔小學原校長黃潔潮介紹,多年前兩村交界處有一座橋,是塘埔村出錢修的,於是命名為“塘埔橋”,不想落成當晚就被東升村居民把橋上的名字弄掉了。
無獨有偶,普寧市流沙東街道北山村與燎原街道果隴村5年前和解時,曾引發較大反響。兩村過去的恩怨已不可考,但“禁止往來,互不嫁娶”的誓約卻代代相傳。
“如果兩村的男女走到了一起,他們的父母一定會反對。”村裏老人表示,“過去,他們如果結婚都要偷偷摸摸的。一旦婚後傳出家裏老人身體不好,村裏就傳出各種‘閑話’。”
“世仇村”的村民從小就被父輩教導,彼此之間可以交朋友,長大了可以談生意,但是絕對不能夠戀愛通婚。
駐仙橋街道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楊貴彬是槎橋村人,他的一個中學女同學喜歡上了美西村的一個男生,雙方長輩強烈反對,兩人隻能私奔。
礙於先祖定下的規矩,不同村之間的有情人難成眷屬,一對對癡男怨女的故事代代延續,當地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案例。這些互不通婚的“世仇村”,也成為當地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
“99%的村民都希望和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化解世仇成了不少村民的共識。
幾年前看到聽說其他“世仇村”和解的消息後,黃潮明很高興,心想“機會來了”。他找到當時的槎橋村支書楊繼波,雙方一拍即合,希望可以一起推動兩村和解。
但阻力隨之而來。村裏不少老人十分頑固,心結很重,有的村之間數百年前還曾立下交惡“誓言”,要改變祖訓不少老人都不太願意。
此外,美西、槎橋兩個行政村均有若幹個自然村,分別下轄3個和7個經濟聯合社,總人口2萬餘人,行政村內部也有不少矛盾。四個行政村共涉及14個自然村,有楊、黃、邱、郭4個姓氏共3萬多人。不少村民提出,“先把村裏的矛盾解決掉,再解決外麵的事”。和解一事就此擱置下來。
相比之下,鳳美街道塘埔村和東升村沒那麼多人口,“世仇”的化解也簡單一些。黃潔潮回憶,兩村小孩在同一所中學上學,近年來交流日益密切,三年前村裏年輕人看到其他村和解後,自發推動兩村和解,“後麵在村委會推動和老人協會支持下,兩村於2021年元旦締結為睦鄰友好村,消除了互不通婚的陳規。”
普寧北山村與果隴村重歸於好,離不開當地鄉賢的努力。
2017年,揭陽市開始探索推進鄉賢谘詢委員會建設,引導海內外鄉賢積極參與家鄉發展,共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北山村鄉賢谘詢委員會會長許木鎮與果隴村老人理事會的莊禮祥此前就在商量兩村和解一事。2018年初,他們回到村裏,向兩村的村幹部提出倡議,又一個個地走訪村裏有名望的長輩,做通了老一輩的思想工作。
近年來,潮汕地區已有越來越多的“世仇村”順利和解。2018年6月11日繼揭陽普寧市果隴村與北山村化解200餘年“世仇”後,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池渡村與山美村也“一笑泯恩仇”,打破數百年不相往來、互不通婚的陳規陋習。
池渡村和山美村是玉滘鎮兩個相鄰的村莊,談起結怨原因,當地鄉賢介紹,300多年前,池渡社姑娘嫁給山美社某戶人家,姑嫂之間發生爭吵,導致雙方互相詛咒,子子孫孫禁止通婚。
每次聽到有“世仇村”和解的消息,黃潮明心裏都會有些觸動。
今年7月,揭陽市第三巡察組、榕城區第三巡察組、仙橋街道黨工委、揭陽市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組得知仙橋街道4村的曆史遺留問題後,將推動4村和解作為一件民生實事大力推進。
“我是土生土長的槎橋人,很希望幹成這件事。”作為駐仙橋街道幫扶工作隊隊長,楊貴彬在仙橋街道擔任黨工委副書記。
7月10日,黃潮明接到了楊貴彬的一通電話,重新點燃了他推動和解的工作激情,“這次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決心”。
在巡察組的指導下,駐仙橋街道幫鎮扶村工作隊、仙橋街道黨工委、仙橋街道辦事處成立了仙橋街道睦鄰友好領導協調工作小組,還在各村及所涉自然村成立了協調機構,明確“兩委”幹部、鄉賢、老人代表責任,深入各村,推動形成睦鄰友好的廣泛共識,並定下了在10月舉行睦鄰友好慶典大會。
“這件事搞不成。”剛開始,槎橋村老人代表楊伯聽說此事時,給大家潑了冷水。他是村裏老人組重要角色,能影響村裏上千人,但和其他人有矛盾,村裏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參加。
8月初,眼看著距離慶典時間越來越近,不少老人還不願點頭,甚至有的工作小組成員也打起了退堂鼓,認為這件事“費力不討好”。
“99%的村民都是希望和解的,而且我們花了這麼大力氣,不能搞不成被人看笑話。”楊貴彬給組員打氣。
仔細走訪了解後,工作小組得知了楊伯的心結:此前一次聚餐時,東洋經濟聯社老人代表沒有給楊伯敬酒,兩人就此產生嫌隙。
工作小組找到了一個和楊伯關係好的鄉賢,先做通鄉賢的工作,後麵通過這名鄉賢三顧茅廬,邀請楊伯和東洋經濟聯社老人代表一起吃飯。飯桌上兩位老人代表冰釋前嫌,楊伯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逐漸解開心結,還主動張羅起了慶典當天的虔告祖先儀式。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同意暫時放下內部矛盾,推動各村之間和解。楊貴彬發現,“和解是民心所向,越到後麵工作就越好做了。”
村民們打開心結,喜笑顏開。(受訪者供圖)
“之前兒子娶親都不敢說”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9月1日,仙橋街道睦鄰友好領導協調工作小組發出倡議書:勇於突破陳規陋習,大膽點亮愛情的心燈,合法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近一個多月來,當地已陸續傳來多對新人喜結連理的好消息。9月19日這天,槎橋村村民楊姐為兒子和準兒媳舉行了隆重的訂婚宴,眾多親戚朋友前來參加。如果沒有與高美村恢複友好關係,她原本打算低調處理兒子的婚事,不敢讓親戚朋友知曉。
“之前,對外一直不敢說兒子娶了高美村的媳婦,連我哥都沒敢說。”楊姐對記者表示,兒子與女友交往三年,訂婚的日子早就選好了,兩村和解恰逢其時。事後談起此事,她滿臉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睦鄰友好改善了鄉風,還對當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美東村下轄的西洋自然村排汙河道要經過槎橋村鬥門經聯社,此前河道堵塞多年,由於兩村之間的矛盾一直無法全麵疏解,西洋村經過處理的生活汙水無法順暢排出,對人居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兩村和解後,目前河道疏通工程順利推進。
鳳美街道塘埔村和東升村和解後,兩村聯手提升緊靠榕江的塘浦濕地公園和東升濕地公園環境。如今,兩個濕地公園已經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打卡”點,每到周末節假日,公園路邊停車場中還停了不少汕頭、潮州車牌小車。
在當地黨委、政府、鄉賢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世仇村迎來“和解”,互助互利,共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如今,黃潮明沒事就喜歡到村裏祠堂轉轉,看著祠堂正中間其他村送來的“睦鄰友好”牌匾,他常常感慨不已,“真不容易呐!”
如今,槎橋村、美西村、美東村、下六村一片寧靜祥和。黃潮明知道,4村村民之間的關係,已經和以前的冷淡完全不一樣了。
專家點評
基層善治的生動寫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廣東省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偉表示,在鄉村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我們應當思考如何將中國鄉村治理的自然單元嵌入到行政單元中進行鄉村治理。
劉偉表示,鄉村治理的核心是體現和實現基層民主自治力量再組織化,為鄉村中的鄉賢真正發揮治理作用提供便捷路徑。在類似於鳳美街道塘埔村老人協會、果隴村老人理事會、北山村鄉賢谘詢委員會等農民組織載體的中介作用下,村兩委通過與鄉賢組織進行協商治理,有效整合與協調村民利益訴求,凝聚鄉村價值,有效化解了“世仇村”的治理困境。當然,推動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少不了基層黨委、政府的努力,仙橋街道睦鄰友好領導協調工作小組正是發揮了製度供給功能,培育基層多元治理的土壤,開拓鄉賢有效參與鄉村治理的通道。
劉偉表示,百年“世仇村”的和解,是基層善治的生動寫照。從幾個村和解過程可以看出,越是基層治理的困難之處,推進移風易俗,越需要黨委、政府、鄉賢、村民等多方形成合力。希望越來越多的“世仇村”在多方努力下逐漸破冰,為和美鄉村建設與基層治理增添更多生動注腳。
記者手記
多方合力消弭隔閡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由於曆史原因,潮汕地區這些互不通婚的“世仇村”,成為當地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
無法通婚也是當地不少民眾的一塊心病。在“世仇村”,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個身邊朋友因村與村之間的恩怨,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的故事。破解“世仇”早已成了民心所向,但又麵臨著種種現實困境。
近年來,隨著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當地已有不少“世仇村”順利和解,為和美鄉村建設增添了生動注腳。榕城鳳美街道塘埔村和東升村的和解來源於年輕村民的倡議;普寧北山村與果隴村的和解,則離不開當地鄉賢的努力;榕城仙橋街道槎橋、美西、美東、下六四村人口眾多,內部矛盾複雜,此前各村自發努力難以和解,此次終於在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推動下重歸於好。
從榕城仙橋街道四村和解過程也可以看出,越是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推進治理越需多方合力。有了黨委、政府、鄉賢、村民等多方努力,再複雜的“世仇”也有成為過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