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於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20220942號提案答複的函

時間 : 2022-07-19 16:42:41 來源 : 本網 文號 : 粵自然資函〔2022〕686號 【字體: 【打印】

廖永通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於加快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提案》(第20220942號)收悉。經綜合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複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洋工作,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全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7年位居全國首位,海洋經濟競爭力核心區地位不斷鞏固。你們提出加快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提案,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全麵建設海洋強省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廳會同省有關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著力發揮珠三角核心引領作用,構築雙區驅動、雙城聯動和多點支撐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已開展工作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一是重大海洋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全省建有覆蓋海洋生物技術、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藥物、海洋環境等領域的省級以上涉海平台150多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實驗室1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2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2個。建設完成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和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規劃建設南海海底科學觀測網、天然氣水合物鑽采船(大洋鑽探船)、可燃冰環境生態觀測實驗裝置等海洋領域大科學裝置,基本建立起覆蓋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體係。廣州、珠海加快建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重點建設海洋大科學裝置和創新平台,推進海洋科學前沿研究。在全國率先成立首個省級海洋創新聯盟——廣東海洋創新聯盟,推動省內涉海單位深度合作、共建共享。推動自然資源部與我省共建國家級海洋綜合試驗場(萬山)。

  二是海洋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海洋科技研發,推動海洋產業創新發展。2018-2022年,實施“海洋經濟發展(海洋六大產業)”專項,投入15億元支持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上風電、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等海洋六大產業241個項目開展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實施“海洋高端裝備製造及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投入1.19億元支持海洋經濟領域研發計劃項目11項,加強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設立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1億元,並與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聯動設立當地科技風險準備金池,對金融機構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投融資業務發生的損失,給予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償,促進解決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海洋領域形成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國產化技術和裝備,“海龍號”填補了國內高端飽和潛水支持船自主建造空白,大型半潛式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與裝備、海底大地電磁探測成果、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采、深水區超大型海上風電設備安裝平台設計與製造等多項技術研究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獎勵,海洋藥物、海洋可再生能源、艦載雷達、海洋油氣及海底礦產開發利用產業等領域專利授權量大幅增加。

  三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進一步加強。修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幹規定》,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促進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強化與港澳地區科研項目組織及資金使用方式的銜接,有效保障省級財政科研資金跨境流動便利、高效、規範使用。推動廣東省智能海洋工程創新中心建設,引導港澳高校資源與廣東產業創新平台結合,共同打造智能海洋工程領域產業科研合作平台和創新技術聯盟,支持創新中心不斷提升創新服務能力,彙集創新資源,協同推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應用及產業化。

  (二)加大人才培養投入,打造大灣區海洋科技人才高地

  一是優化海洋科技人才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海洋科技人才引育機製。全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有效吸引市場主體和人才集聚。2022年省財政預算安排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9.75億元,用於支持我省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省教育廳製定我省教育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引高校圍繞加快推進“雙區”發展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精準實施人才“靶向”引進計劃,麵向全球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出台加快新時代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創新發展若幹意見,實施廣東省博士博士後引進計劃,通過生活補貼、住房補貼等措施,大力引進海外前200高校畢業的優秀博士來粵從事博士後研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圍繞製造強省和人才強省建設,積極開展海洋產業人才工作,以產業創新平台吸引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的技術團隊和專業人才參與研發建設,加強海洋產業人才保障力度,初步建立起省市縣和相關部門“橫向聯動、縱向一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體係。

  二是推進涉海高校海洋學科海洋專業建設。省教育廳實施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重點支持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廣州航海學院等建設海洋專業相關學科;支持立項海洋類相關專業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08個,推動建設6所麵向涉海領域服務的現代產業學院;設立一大批教學科研平台。目前,全省共有廣東海洋大學、廣州航海學院等18所高校建設涉海本科專業點46個,在校本科生1萬多人,涉海相關博士、碩士點9個,在校研究生超千名,其中博士研究生約270名。鼓勵高校與科研機構共建海洋研究所,合作培養海洋人才,支持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積極牽頭或參與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和在粵涉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深圳大學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創辦“海洋科學菁英班”,優秀學院可免試攻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生。

  三是推動人力資源自由高效流動。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人才的作用,鼓勵其聚焦海洋領域科技人才,建立海洋領域科技人才庫,為我省引進海洋人才提供平台。編製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為粵港澳大灣區內規上和國家高新技術海洋經濟企業有效配置人力資源提供參考。

  (三)合理規劃布局,推動大灣區海洋產業協調發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設置了海洋經濟專章,同時將《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列為省“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高起點謀劃“十四五”海洋經濟工作。《規劃》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明確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係等6大重點任務,提出5項重大改革和6項重大工程,以打造海洋油氣化工、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清潔能源、海洋生物產業與現代漁業、海洋旅遊五大海洋產業集群為抓手,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灣區地區是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基礎最好、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通過合理規劃大灣區各城市產業發展布局,支持各市立足本地資源、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突出項目帶動,發展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海洋產業,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製造業、海洋新興產業、海洋科研教育以及海洋服務業,不斷加強與港澳在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郵輪旅遊等領域的合作,已形成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等一批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海洋產業基地。發揮廣州基礎創新和深圳應用創新優勢,促進海洋產業鏈上下遊深度合作,探索共建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聯合實施一批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推動大灣區城市間海洋產業協調發展。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廳將會同省有關單位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發展的係列重要論述和對廣東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以沿海經濟帶為發展主戰場,貫徹落實《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強化海洋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支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推動大灣區海洋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為全麵建設海洋強省打下堅實基礎。

  (一)進一步優化海洋科技資源配置。瞄準海洋科技發展前沿,強化涉海重大創新平台和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圍繞大灣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理有序布局海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港澳海洋科技和產業優勢,支持共建研發基地、技術研發中心等海洋科學技術創新平台,搭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加強與國外著名高校、實驗室及企業交流與合作,構建高水平多層次海洋實驗室體係。大力推進國家級海洋綜合試驗場(萬山)建設,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公益、開放、權威的海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台。

  (二)進一步加強海洋科技人才培育。加強海洋高等教育統籌布局,支持高校增設涉海專業學科,建設一流的海洋學科群。大力發展海洋職業教育,壯大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科技人才高地。深化涉海體製機製改革,堅持陸海聯動發展與城市群協作,全麵消除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流動障礙,推動各類要素在大灣區內自由高效流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國內外海洋企業參與合作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產業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三)進一步推動大灣區海洋產業協同發展。謀劃建設一批海洋經濟合作重大平台及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充分發揮廣州、深圳等核心城市海洋科學技術創新方麵優勢,加快建設海洋新興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新材料、海洋信息技術、海洋可再生能源技術、深海探測技術、海水淡化技術等。支持珠三角核心區大力發展海洋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與港澳在海洋運輸、海工裝備製造、郵輪旅遊等領域加強合作,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海洋科技項目。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立足自身特點和產業發展現狀,整合資源,找準定位,合理規劃產業布局,製定差異化產業發展政策,因地製宜發展海洋產業,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

  專此答複,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2022年7月11日


(聯係人及電話:周建鋼,020-836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