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 +
圖文直播
廣東省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6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湛江市舉行廣東省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廣東省海洋經濟運行總體情況,發布《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2023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及有關部門相關負責同誌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實錄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布會,今天是廣東省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係列主題宣傳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邀請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同誌通報2022年廣東省海洋經濟運行總體情況,發布《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邀請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編委會副主任徐天同誌發布《2023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並邀請省自然資源廳海洋規劃與經濟處處長黃國銳同誌、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處副處長梁雄偉同誌共同回答記者提問。下麵首先有請屈家樹同誌作發布。
屈家樹:各位記者朋友,各位民主黨派朋友,同誌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謹代表廣東省海洋局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我省海洋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2022年是黨和國家曆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高屋建瓴的方向指引下,我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係列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因勢利導,精準有力實施涉海重大項目,持續優化海洋經濟結構,全省海洋經濟承壓前行,總體平穩,展現良好韌性,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下麵,我就2022年我省海洋經濟發展作個簡單介紹,正式發布《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
一是海洋經濟運行韌性彰顯,海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一。據自然資源部核實反饋,2022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1.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4%,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9%,連續28年位居全國第一。海洋生產總值名義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名義增速1.84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對地區經濟名義增長的貢獻率達20.9%。
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0∶31.9∶65.1,海洋第二產業比重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實體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海洋製造業增加值4419.6億元,同比增長6.3%,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持續增強。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海洋電力、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迅猛,產業增加值210.8億元,同比增長18.5%,顯著高於主要海洋產業增速。全年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40萬千瓦,累計建成投產裝機約791萬千瓦,占全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26%。
二是海洋資源有序開發供給平穩,築牢高質量發展堅實基礎。
海洋空間資源要素供給穩步推進。高效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用海,2022年全省共審批用海203宗,批準用海麵積10940公頃,同比增長22.9%,其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惠州LNG接收站等10宗重大項目用海獲得國務院批準,麵積1372公頃。強化重點項目用砂保障,完成汕尾、揭陽4宗海砂項目掛牌出讓,海砂儲量共計1.39億立方米。
海洋資源生產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海水產品供應維護糧食安全大局,全年產量達459萬噸,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5個,“粵海糧倉”建設穩步推進。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南海東部油田年產油氣首次突破2000萬噸油當量,較上年增產超過220萬噸油當量;海洋原油產量較上年增長8.0%,海上風電項目年發電量同比增長超300%。
三是海洋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穩步增強,助力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海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建設。自然資源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協議,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正式落戶。我國首艘超深水科考鑽探船在廣州市南沙區實現主船體貫通,同時首座深水科考、國內規模最大的科考專用碼頭以及世界一流的大洋樣品和岩心庫正式啟用,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掛牌運作。深圳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館一體化建設加速推進。
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2022年我省在海洋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氣及礦產、海洋藥物等領域專利公開數近2萬項。海洋領域獲評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個,二等獎8個;獲評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個,三等獎4個。
四是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加快推進,築牢藍色生態安全屏障。
海洋生態保護修複持續推進。大力推動自然岸線保護修複、魅力海灘打造、海堤生態化、濱海濕地恢複以及美麗海灣“五大工程”建設。科學開展紅樹林濕地生態保護修複,截至2022年底,我省沿海城市已建有國際重要濕地4處、國家重要濕地2處,建設國家濕地公園13處。加快創建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2020-2022年,全省新營造紅樹林1219公頃,修複紅樹林322公頃。
近岸海域汙染治理成效顯著。全麵啟動海水養殖汙染治理,大力推進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麵積比例連續三年保持在90%左右,為“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以上是對2022年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情況的介紹。
各位記者朋友們,各位民主黨派的朋友們,2023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積極拓展海上發展新空間,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海洋強省建設,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貢獻“藍色力量”。
誠摯邀請各位繼續關注、支持我省海洋事業發展。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家樹副廳長,下麵有請徐天同誌發布《2023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
徐天: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記者朋友們,大家好!現在由我代表編製單位發布《2023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是對一定時期內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綜合質效、創新能力、經濟協調、生態環境、對外開放和民生福祉等方麵的綜合性量化評估。本指數由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聯合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第三年編製發布。
2022年,麵對嚴峻複雜內外環境,廣東省海洋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和較大潛力,發展態勢穩步向好。指數結果顯示,2022年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為112.3,同比增長1.4%。下麵我從六個方麵分別進行介紹。
一、海洋經濟發展綜合質效穩步提升
2022年指數為112.7,同比增長1.7%。2022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名義增長5.4%,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名義增速1.8個百分點,對全省國民經濟名義增長貢獻率為20.9%。海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2年海洋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名義增長6.3%,高於全省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增速5個百分點;海洋新興產業占海洋產業增加值比重從2015年的0.6%上升至3.3%。涉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7個百分點。
二、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2022年指數為121.8,同比增長2.2%。海洋創新投入持續加大,海洋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均保持快速增長;創新平台建設加速推進,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戶;海洋科技成果日益豐碩,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係統科考母船“珠海雲”號下水,自主研發的近海底麵移動探測係統“海蜇號”在超3000米深海區海試成功,海洋智能裝備、高端船舶製造等多個領域共21個項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和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經濟協調發展企穩向好
2022年指數為99.7,同比增長0.2%。海洋經濟增速波動趨緩,恢複穩中向好態勢;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推進,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向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布局建設,2022年粵東粵西沿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珠三角沿海城市1.4個百分點,差距進一步縮小。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方案》,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項目海底隧道順利貫通,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
四、生態環境狀況繼續改善
2022年指數為101.2,同比增長0.2%。海洋環境壓力不斷緩解,2022年各類直排海汙染源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近三年年均下降幅度超1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為89.7%,連續三年保持在90%左右。
五、對外開放水平小幅提升
2022年指數為124.1,同比增長2.0%,增速有所回落。受複雜的外貿環境影響,2022年廣東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下降4.3%;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持續深化,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8%;外商投資廣東熱度不減,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保持1800餘億元,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超1.3萬家。
六、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2022年指數為108.2,同比增長0.7%。海洋水產品穩產保供水平逐步提高,2022年人均海洋水產品供應量36.2千克,高於我國居民水產品推薦攝入量近15千克。海洋漁民收入不斷提高,2016-2021年海洋漁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9.8%。雖受疫情影響海洋旅遊業尚未完全恢複,但廣東省積極采取係列措施激發全省海洋文旅消費潛力,全國首個“公益+旅遊”模式開發的無居民海島—三角島一期部分項目試運營,“絲路海潮”廣東文旅護照項目正式啟動。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在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我們將砥礪深耕、務實篤行,繼續做好廣東省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評估工作,為各級管理部門製定政策提供支撐,推動廣東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徐天主任,下麵進入提問環節,請各位記者圍繞今天發布會的內容舉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主持人:下麵請前排左邊記者提問。
央視網記者:大家好,我是央視網記者劉海林。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特別強調,要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麵建設海洋強省。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將“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納入今後五年重點工作。請問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麵建設海洋強省方麵有何思路和舉措?謝謝。
屈家樹:習近平總書記心係海洋、情係海洋,他多次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大戰略任務”。總書記這次視察廣東,對海洋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為廣東全麵建設海洋強省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勁動力。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海洋強省建設的實幹實績回報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
一是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加強空間規劃的統籌引領作用,堅持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係,加快出台《廣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修編)》,按照“疏近用遠、生態優先”的要求,騰出近海空間搞建設、布項目、保生態,大力拓展深遠海開發利用空間。海岸帶規劃初步劃定海洋發展區超4萬平方公裏,占全省管轄海域麵積約60%,充分保障了我省海洋發展空間需求。緊緊抓住“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設重大機遇,統籌謀劃建設一批涉海大平台、大項目、大集群承載國家重大戰略用海空間需求。積極推進國家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空間利用管理試點,支持海上風電產業向深遠海進軍。充分激發縣域海洋發展潛力,在用海用島政策上向縣域主平台、重點園區發展傾斜,以縣域為重點創建省級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打造一批海洋經濟強縣、強鎮。
二是提升海洋經濟發展實力。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合作,加快建設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為重點,打造向海開放高地,推動汕頭、湛江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重要發展極。進一步把海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持續提升我省海洋產業國際競爭力。出台加強海洋資源要素保障政策措施,全產業鏈培育海洋牧場大產業。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做大做強臨港重化、海工裝備、濱海旅遊等產業,推動海洋生物、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聚力打造千億級、萬億級海洋產業集群。高水平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持續辦好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為我省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彙聚技術和人才。
三是打造“綠美廣東”海洋樣板。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建設,圍繞“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目標,持續實施自然岸線保護修複、魅力海灘打造、海堤生態化、濱海濕地恢複以及美麗海灣建設“五大工程”,打造濱海綠美景觀帶。高標準建設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加快創建湛江雷州、湛江徐聞、惠州惠東、江門台山等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推進紅樹林“藍碳”交易,打造世界級生態保護靚麗新名片。
四是強化海洋綜合治理能力。大力推動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海洋資源資產產權管理製度,推動海砂、無居民海島和養殖用海等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全麵推行海岸線占補製度,提升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效率。打造綜合立體海洋觀測體係,提升海洋立體感知能力,提高海洋觀測預報減災和綜合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海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綜合性海洋大數據中心,形成麵向海洋的綜合應用服務體係。
主持人:下一個問題,有請中間記者提問。
人民網記者:大家好,我是人民網記者樸馨語。請問省自然資源廳,近年來,廣東在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麵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有什麼新的舉措等,謝謝。
梁雄偉:近年來,我廳認真履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複職責,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會同省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複。2019年以來,我廳提出並持續推進“海岸線整治修複、魅力沙灘打造、海堤生態化、濱海濕地恢複以及美麗海灣建設”等海洋生態保護修複“五大工程”,取得了較好成效。2019年起,廣東加大海岸線整治修複投資力度,連續5年投入省級專項資金共計8.9億元用於支持海岸線生態修複等項目,可完成海岸線整治修複超100千米;分三批設立11個省級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範區推進建設,預計今年內可全部完成驗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和投入省級資金約9.3億元魅力沙灘打造相關海洋生態修複項目,目前累計完成沙灘修複長度約22km;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的“藍色海灣”項目資金6.6億元及省級專項資金13.11億元,用於15個海堤生態化項目,可完成海堤生態化長度約42.4km;安排資金開展濱海濕地恢複工程70項(含中央資金支持項目6項),預計可完成約1787公頃濱海濕地恢複;安排資金開展26項美麗海灣工程,現已完成14項。目前已實施完畢的海洋生態修複五大工程項目,如汕頭市“南澳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水東灣新城海岸帶綜合示範區項目、廣州市南沙區虎門大橋(廣州段)北側海岸線整治工程等,對帶動地方旅遊、改善沿海人居環境發揮重要作用,為我省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海洋生態修複“五大工程”通過岸灘環境整治、砂質岸線修複、生態堤岸建設以及濱海濕地恢複、紅樹林營造等工程技術手段,修複海洋生態係統,改善海岸帶環境質量,提升海岸線生態景觀價值、生態服務功能和防災減災能力,築牢沿海生態防護屏障,構建靚麗生態親海休閑空間,增進沿海居民生活幸福感,形成人海和諧的生態格局。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堅持統籌謀劃全省生態保護修複總體格局,持續實施重大海洋生態修複工程。省自然資源部門將繼續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我省重點海洋生態保護修複項目,通過工程帶動將海洋生態修複工作落實落細。持續重點推進“五大工程”,創建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成更多更好魅力沙灘、美麗海灣,不斷延長複綠自然岸線,築牢生態海堤,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不懈奮鬥。
主持人:下一個問題,有請前排右方記者提問。
廣東衛視記者:大家好,我是廣東衛視記者齊柳。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請問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海洋資源要素保障、促進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方麵有何思路和舉措?謝謝。
屈家樹: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牧場,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坤明書記多次對推動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作出批示,偉中省長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麵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支持沿海縣城建設一批海洋產業園,打造一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為深入貫徹國家戰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廳積極謀劃加強海洋資源要素保障,促進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海洋空間規劃支撐,保障海洋牧場發展空間需求。
科學編製國土空間海洋專項規劃,按照“近退遠拓、疏近用遠、生態發展”的要求,統籌優化省管海域內海洋牧場空間布局,有序騰退10米等深線以淺的“近海”養殖空間,科學規劃10米等深線以深至領海線的“中海”養殖空間,逐步推動現代化海洋牧場向“深遠海”發展,保障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海域空間需求。加快推進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在保障海域基本功能且用海活動互不排斥的前提下,支持漁業用海功能區內適度兼容旅遊娛樂、電力工業等用海,發展休閑觀光、漁光互補等新型海洋牧場項目。集中規劃海洋產業園(海洋牧場類),在沿海各地10米以深、資源環境承載力強、漁業養殖適宜性高的海域內,選址建設一批海洋產業園,重點發展裝備型海洋牧場項目。
二是優化用海審批服務,推動海洋牧場發展提質增效。
建立海洋牧場項目用海審批聯動機製,優化用海審批流程,推動海域使用權不動產權證書與水域灘塗養殖證同步核發,促進用海審批質量和效率“雙提升”。優化海域使用金減免審批流程,對符合海域使用金減免條件的海洋牧場項目用海,允許海域使用金減免申請與用海申請可一並提出,同步辦理。規範海域使用權確權登記管理,及時為符合條件的海洋牧場項目辦理海域使用權不動產權證書,進一步提高養殖用海確權登記率。落實海域使用金優惠政策,對位於20米以深省管海域的海洋牧場項目,開放式養殖用海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淺海征收標準的50%計征;投礁型海洋牧場項目,人工魚礁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同等級海域透水構築物用海征收標準的80%計征。
三是加大用海政策創新,保障海洋牧場資源要素供給。
創新海洋產業園開發模式,探索實施“標準海”供應,統一開展區域整體海域使用論證等用海前期工作,單個海洋牧場項目申請用海時不再進行海域使用論證,實現“拎包入駐”“拿海即開工”;探索實施低效用海退出機製,對閑置浪費、粗放利用的低效用海,依法采取部分退讓、有償收回、強製收回等方式實施退出;探索實施近海養殖退出安置機製,在海洋產業園內預留一定海域空間,專項用於安置因生態保護等需要騰退的近海養殖項目,推動以規模化養殖取代近海小散養殖。強化島海聯動發展,支持利用未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清單的可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建設深遠海養殖保障基地,完善漁港、避風塘、苗種繁育基地、加工倉儲、裝備維修等海洋牧場配套設施。優先支持海洋牧場陸域配套設施及產業項目在曆史圍填海區域落地建設。
主持人:時間關係,請提最後一個問題,請右排記者提問。
南方日報記者:大家好,我是南方日報記者黃敘浩。海洋清潔能源產業是新能源發展的前沿領域,對於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大意義,請問我省海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未來推動海洋清潔能源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有哪些?謝謝。
黃國銳:近年來,我省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海洋清潔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產業集群加速培育,成為全省海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一是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22年,全省海上風電建成投產裝機約791萬千瓦,占全國海上風電總裝機量的26%,居全國第二;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1610億元;項目年發電量約1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2.6%。此外,我省在核能、波浪能、潮汐能、氫能等清潔能源的利用方麵也加快推進,擁有大亞灣、嶺澳、台山、陽江、太平嶺等多個核電站,海上風電製氫的探索也已邁出步伐。
二是產業聚集效應逐步顯現。目前,陽江已形成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的風電產業製造基地。湛江新寮、徐聞、外羅二期海上風電項目建成投產,國內首台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落戶湛江徐聞羅鬥沙海域,海、陸、空全領域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湛江鋼鐵光伏發電二期(一步)工程實現全容量並網。培育了明陽智能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骨幹企業帶動、重大項目支撐、上下遊企業聚集發展的態勢。
三是產業創新能力加快提升。2018年以來,省級海洋經濟發展專項共投入3.52億元支持海上風電產業創新發展,取得一批高質量成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建成國內首套50千瓦級海洋溫差能發電係統及實驗測試平台。陽江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設立多個創新中心,是國內唯一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公共技術研發實驗平台,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葉片檢測實驗室。海上風電產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快速提升。
接下來,我省將從以下幾個方麵推動海洋清潔能源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海洋資源保障,推動海洋清潔能源深遠海開發利用。修編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按照“近退遠拓、疏近用遠、生態發展”原則,大力拓展深遠海開發利用空間,保障湛江徐聞東、陽江三山島、江門川島、珠海高欄、汕尾紅海灣等7個新增省管海域海上風電項目,統一規劃海上送出工程輸電電纜通道和登陸點。
二是優化海洋空間布局,打造海洋清潔能源重點產業平台。按照“中心輻射、東西呼應”的空間布局,支持重點打造海上風電三大產業平台。珠三角以廣州、深圳、中山為核心,加快打造海上風電科技創新研發基地。粵東、粵西推動海上風電項目規模化集中規劃、連片開發,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三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海洋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繼續實施省級海洋經濟發展專項,對標國內外最好最優最先進,加快海上風電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國產化進程,支持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推動以海上風電為主的海洋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今天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如果各位對今天發布內容還需進一步了解的,可於會後將問題提交給我廳,我們將及時予以反饋。也歡迎各位記者、民主黨派的朋友繼續關心和支持我省海洋強省建設工作,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