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的香港白領李麗華要當新農人的決定讓身邊人非常不理解——她怎麼突然決定要回到家鄉廣東東莞務農? 從在香港高級寫字樓裏吹空調、穿高跟鞋,到手持漁網、穿著水鞋一腳深一腳淺學習養殖,李麗華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一路有很多挑戰,但她對目標的執著戰勝了一切。 回鄉做新農人前,李麗華在香港從事貿易服務,還在內地經營一間自己的小包裝公司。直到現在的合夥人拿著一條活蹦亂跳的筍殼魚找上門,讓她設計一款能運輸活魚的無水包裝,李麗華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筍殼魚可以無水存活一段時間,具備遠距離出口的條件。經過半年時間反複試驗,李麗華終於成功研發出能讓鮮活筍殼魚空運出口的無水包裝。於是,“讓世界吃上這一口魚鮮”的念頭鼓動著李麗華投身養殖業。 作為漁業“小白”,李麗華對魚的概念隻停留在餐桌上,現實中,她甚至連草魚、鯽魚、鱸魚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決定做新農人後,她從頭學起,認識魚苗、學習養殖技術、了解市場銷售渠道,直至烹飪方法。 “我需要知道魚的性格,它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李麗華說自己從沒想過有一天她需要關照到魚的內心。 李麗華向農民學、向專家求教,線上線下翻書查資料,聽說哪裏出了新技術,就自己摸上門觀摩研究,就連回香港,也不忘考察有沒有適合的漁場能擴大業務。 父母並不讚成李麗華務農,覺得太辛苦。可她認為,現代農業已發展為數字化農業,許多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減輕勞動量。國家大力扶持農業,鼓勵鄉村振興,隻要有好產品,不怕掙不到錢。 從研發無水包裝到打通外銷渠道,李麗華的筍殼魚先後進入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市場,2023年5月還獲準成為供港活魚產品。 筍殼魚的生長周期為15個月,時間長,收成如何沒有定數。等待中,李麗華和她的夥伴們也沒有閑著,嚐試在農場打造立體農業:科學增加養殖品類,發展垂釣娛樂等農旅融合業務,播種水稻試驗田,甚至計劃嚐試預製菜生產供應。 從漁場開車40分鍾就能回到李麗華在香港屯門的家。父母眼中,女兒如今“天天打卡上班”的模式好像和她在香港上班沒什麼不同,但是整個人的身心狀態明顯變得更加開朗,於是也逐漸認同了她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新事業。 李麗華說,她現在的務農生活特別充實安寧,也充滿期待。“我的香港朋友們隻要吃到筍殼魚就會來問是不是我們公司生產的,然後紛紛說周末的時候過來玩。大灣區往來真的很方便,一小時四通八達,我的生活在這、事業在這、未來也在這!”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
聯係方式:020-83135663
網站標識碼:4400000096
網絡支持 IPv6 網絡